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佤族丧葬习俗的历史释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佤族的丧葬习俗中,反映和折射出诸多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相联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种种痕迹和深深烙印。透过佤族丧葬习俗的表象,以此揭示佤族丧葬观念的实质内涵。氏族公社特别是母权制的残余较为突出,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灵魂观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沧源永和佤族婚俗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沧源永和佤族婚恋习俗为研究对象,在展演其婚恋习俗表象的同时,运用文化功能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具有调控社会道德规范的功能;折射出文化传播引起文化变迁的痕迹;展现了永和佤族"舅舅为大"的家族观。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着包括丧葬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考释"丧"、"葬"等相关汉字,从死亡称谓、丧葬方式及丧葬习俗三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根源及其对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阶级统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满族风俗习惯发生重大变迁,丧葬习俗即是其中重要内容。文章以《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为研究个案,通过地区代表性满族家族的丧葬习俗解读满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历史过程。通过综合考察满族丧葬习俗在葬法、墓地选址原则、停灵时间、墓地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展示了满族丧葬习俗变化的大众主流与家族个体特点。这些变化的根源既有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更主要是由国家意志主导进行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南涧县乐秋乡苗寨的丧葬仪礼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丧葬习俗的原初风貌,具备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在对数次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抽离等技术处理之后,归纳出乐秋乡苗寨丧葬仪式的11个主要环节。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对乐秋乡苗寨丧葬习俗进行深描、阐释。以期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解读,揭示出苗族丧葬习俗中蕴含的生命图式、社会功能与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6.
酹酒诵辞仪式普遍存在于佤族聚众喝酒的场合,是佤族的主要习俗之一,佤族祝酒辞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是佤族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就其具有的艺术特色谈谈四点看法:一、独具个性的形式美。二、善于捕捉形象,创造独特的意境美。三、语言朴实生动、富于音乐美。四、趣味盎然的比兴美。  相似文献   

7.
以人作为牺牲,在中外历史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佤族猎头习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导致的对食物的强烈渴求和形象类比思维所引发的头颅崇拜观念。血族复仇在佤族猎头习俗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浪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革除陈规陋习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潮汕地区丧葬习俗是传统伦理道德与地方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种仪式,流程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殡前事项、做功德、出殡和丧后祭拜。潮汕内部的丧葬习俗存在区域差异,主要的差异有停尸公厅的时间、“做功德”的流程以及丧后祭拜的“做旬”次数。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差序格局及重男轻女、五服制度、治丧组织、风水信仰、攀比之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潮汕丧葬习俗背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潮汕宗族组织的存在是丧葬习俗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潮汕丧葬习俗虽然在新时代有迷信、从众攀比等弊端,但是也在逐步简化不合时宜的程序,同时作为乡村集体记忆的一种载体,对于增加宗族内部的认同感、基层治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仍有其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丧葬习俗由来已久。丧葬习俗受一定的丧葬观念的影响。不同的丧葬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丧葬的形式和礼仪。不同的丧葬习俗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中国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就有许多值得我们肯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和缅甸。西盟佤族节庆活动就是大型的宗教活动,现为大多数佤族所认可的节日有:新米节、播种节、“崩南尼”、接新水、“穷克落”(拉木鼓日)、过大年、接新火等。佤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节日有其重要的促进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功能;增强村社联系和娱乐功能;增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功能;满足佤族群众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繁荣佤族地区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民国肇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丧葬习俗是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一种民俗,是了解社会变迁的窗口。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变化给丧葬习俗带来了新的变迁。丧葬习俗的变迁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丧葬习俗变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而王鲁彦的风俗小说以表现浙东风俗为主要内容,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艺术手段:作家着意于表现冥婚风俗,由于风俗自身的强大社会规约性功能,致使小说的内容被风俗内容所划定;冥婚风俗是浙东民众所信仰的,这是结构小说的现实性基础和逻辑起点;悠久的历史承传,为小说创作设定历史和社会语境;为了达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和反映风俗的真实性效果,作者采用了民俗叙事与故事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因此,风俗小说真实呈现社会习俗远胜于对人性的揭露,风俗成了小说创作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推进殡葬改革以来,国家在节省资源和丧葬世俗化的旗帜下试图以行为的改造去改变村民的丧葬观念,村民却不顾丧葬观念的变化一直以火化后再葬或者偷埋等变相的土葬方式来回应。一直以来国家视角之下的传统丧葬被看作移风易俗的对象,在村民的日常实践中丧葬却是一场重要的道德仪式。从处于国家法规与习惯道德之间的利益计算的角度去解释村民的规避行为,从国家制定法没为村民提供他们能实现其利益的有效的行为方式这一方面可以去理解村民坚持土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商州地处秦岭山区、丹江上游,鄂、豫、陕交界地带,商州丧葬习俗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既杂楚风又兼秦韵。本文拟对其丧葬习俗进行一些挖掘和钩沉,并对一些当代人已经感到陌生的习俗文化加以解读,其目的在于吸取精华,抛弃糟粕,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人在与中原王朝交流的过程中婚俗及丧葬习俗皆有所转变。在婚俗上,高句丽人的婚礼按照“六礼”的要求完成,同时高句丽王国存在罴报婚的习俗。在丧礼上,高句丽的二日、三年之丧、丧服、厚葬及墓葬形制等诸多方面皆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从高句丽的婚丧习俗中能够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6.
毛南族传统丧葬仪式十分隆重,其丧葬习俗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展现民间艺术和工艺、体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葬礼仪式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历史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东、西方之间在丧葬习俗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基于它们对死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从儒家思想、基督教、宗族和教会的角度可以解析中西各具特色的丧葬习俗形顾的文化内因.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丧葬礼俗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俗情与儒家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丧葬礼俗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批判,从而产生新式丧礼观。在新式丧礼观的影响下,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俗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些微变化打破了传统丧葬陋俗的凝滞状态,并不断向民间渗透,它最终必将引起丧葬礼俗普遍性与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