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模式举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相对于一般的地方课程而言,体现出鲜明的多元文化教育特点.以科目为主的地方课程模式,因其本身固有的局限,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难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课程价值.以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目标为导向,应以参与、活动、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整合其他课程类型的"统合模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着理论薄弱、认识模糊、能力欠缺等问题。少数民族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实施.必须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的开发能力.注重咬流合作以达到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建立适应地方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本对构建少数民族地方课程体系的策略谈一些认识,如开展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理论意义等。  相似文献   

4.
地方课程--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文化教育是地方课程特征之一,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可以把地方课程作为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载体。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地方课程理论相结合不失为地方课程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势在必行,地方课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地方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来寻找不足,只有在评价中找到改革方向,才能更好更快地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持续深入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备双语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国内“双一流”高校开始逐步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在此趋势之下,地方院校也开始探索创设双语课程,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文章基于凯里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双语教学建设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推出,教师如何认识自己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问题是新课程实施成败得失的关键。本试图从教师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是教室层次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潜能,课程意义的发现,创造以及行动研究的角色重新探索和论证教师的课程实施中的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在课程的选取上,坚持时代性和本土性相结合的原则,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威海作为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对本地文化排斥和贬低。鉴于此,我们首先在初中选取了体现齐鲁文化特点的民族文化领域的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该系列教材包括“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三册内容,在每册内容中都有一个专题“威海篇”,包括“廉洁勤政”、“博学多才”、“友好往来”、“威海山水”、“威海景观”、“威海英烈”、“威海风情”、“教育文化”、“艺海探珠”、“赏石艺术”等内容。全方位对威海的优秀乡土文化作了描述,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进而报效祖国的思想情感。经过一年的试点,师生和家长反映强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年,经过论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的需求。小学与初中逐步开设了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学开设了家政课程,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指教师把潜在的课程资源发展成显性课程,把理论上的课程资源发展成现实性课程的能力。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生成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我们应扬长避短,促进教师这种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外部培训促进内部生成;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核心;以技能培训、课程意识养成、实践内化为工作重点;利用教研带科研、科研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课程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安顿各民族文化的理想栖身之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应秉持“一”与“多”、“他文化”与“我文化”、正式与非正式、继承与创新、统一与差异并重等基本原则,以达成“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文化和谐与自觉境界。  相似文献   

11.
论课程新理念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观在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客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诸方面的创新,它吸收了超越论和多无论等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营养。教师角色转换表现为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而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持续推行与深化,人们对幼儿主体性理解逐渐加深,已经意识到对幼儿教育具有实际价值与意义的课程,就是重点关注幼儿知情意行的变化,新课程逐渐取代传统重预设、重教师的课程,随着国家新标准颁布逐渐生成新课程并颁布发展。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能否灵活转变自身角色直接关系到课程作用的发挥。基于此,详细阐述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现状,给出具体优化措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由国家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过渡到以国家课程为主,兼重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关于地方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当前新地理课程的概念为分析的出发点,在解读其具有的价值性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本职工作,对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提出了对策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三级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更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助于充分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文化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三级课程体系之一的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有着重要的民族文化功能。在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建设中要坚持以正确的文化观为指导,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进行民族文化选择、并采取有效的文化传承形式、注重民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地方课程对民族文化的选择、传承、创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课程角色研究可分为角色设定、策略探讨和反思实践三个阶段.针对各阶段研究的问题,研究围绕参与课程、课程创生和课程领导,在目标上体现出树立教师主体地位、发挥创造性、促进专业发展、回归专业自主以及追求专业自由的价值取向.如何反思“反思性实践者”,定位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兼容技术、探究和批判的范式是当前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已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项新课题。这也符合课程改革和发展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有效转型的动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在课程实施及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通过角色调适、超越角色冲突,实现转型。要从教师的个性化行动、师生的同期互动以及学校化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去发现和研究教师角色定位的动态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