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牙膏的pH直接影响口腔健康.采用酸度计对市场上常见品牌的牙膏进行pH测定.结果显示整体偏弱酸性,且牙膏的pH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此外成人型和儿童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而膏体状态对其pH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对课堂教学起着巨大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具有高尚而健全的人格,丰富而科学的技艺,崇高而火热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北村的小说注重对爱情的探讨,他认为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是错误的.过度倚重物质,不适当地强调生理性,而忽略它的精神性和情感性.而对爱情的误解植根于对人的误解,强调人的动物性,而忽视人的神圣性.北村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矫正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提升人的情感,使人类变得崇高和圣洁.从艺术表现上看,有说教味增强、艺术张力减弱的倾向,应当引起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大约从1950年之后,中国就开始批判为学术而学术.再延伸一点,就有对为教书而教书、为技术而技术、为艺术而艺术的批判.与此同时是对知识分子的洗脑运动,批判为学术而学术成为洗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懂而不会、会而不能"到"懂而会、会而能"体现了学生日趋完善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受内因(自已学)与外因(教师教)共同推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自然离不开解决问题,更离不开高考.当下,全国的高三师生都在紧张有序备战2013年高考.此刻,若能充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并尽可能消除之,对改良高考复习、提升高考成绩无疑是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就高三数学复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6.
解三角函数问题时,同学们普遍存在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造成失误的原因是由于忽视角的范围,不善于挖掘隐含条件,从而导致功亏一篑,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对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相似文献   

8.
易错点扫描1.思考问题不缜密,对隐含条件挖掘不充分.2.对参数的具体范围限制不准,求轨迹方程时忘了考虑实际意义而未除去不合题意的解.3.分类讨论意识不强,解题过程不严密而导致错解.分类讨论是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对于  相似文献   

9.
滕静 《现代语文》2006,(4):69-70
传统语义学对词义的考察往往是孤立的零碎的,而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具体表现.对语义场的研究与认识,将为我们提供丰富而全面的语言知识.本文对现代汉语中语义场的不同结构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电学中有三大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其中电阻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其电阻就越大.而灯泡的电阻有它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它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有些题目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而一些题目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因此,当学生遇到灯泡电阻问题时不知道考虑还是不考虑温度对其的影响.下面通过例题解析的方式谈谈初中物理中灯泡电阻的问题.一、由铭牌求出灯泡的电阻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若不能清楚界定教学与课程的语义与概念,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系统研究了先秦“赋”字的语义演变,指出”赋”字在先秦典籍中有税贡、铺陈二义,前者为其本义,后者则为同音假借,后义本字应为“敷”,后世所说的“赋诗”、“诗赋”,取义于铺陈,其根源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同形声符表意“代次”混杂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组同形声符的形声字字群中,其声符表意都面临着三个问题:声符字面相同而实为异族;声符表意的代次混杂;声符表意悖反。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第二个问题。具体说来又有“超越声符代次”表意和“颠倒声符代次”表意诸现象。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形声字的声符表意,更能揭示表意的形声型汉字其形声字声符表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6.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最早出现于《战国策》的“文士”一词本意为“辩士”,即长于言辞巧辩之士;而到了西汉,其涵义发生第一次质的转变,与“笔”联系起来,其意已指擅长书面文字表达者;东汉时期,“文士”又与“仕”相关,多指在政府机构供职的文职人员;三国以降,“文士”较为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典籍,其意渐偏重于指称以文学才能为统治者服务的文学侍从。“文士”一词的出现及涵义的变换也正是古代侍从文人这一社会阶层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壮大历史过程的印证。  相似文献   

18.
从纳西索斯神话看“声音”的现象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神话里的爱情悲剧不胜枚举,而艾寇与纳西索斯的命运在揭示"声音"的现象学价值方面却具有独特的意义."声音"是主体存在的证据,声音只有在被听见时才有意义,而不说话的纳西索斯与只能重复别人话语的艾寇,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在"说"与"听"的互动中凸显的"主体间性",是爱情的可能性基础.失去了这一基础的艾寇与纳西索斯,注定永远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9.
反语与易色     
“反语”有正好相反的辞面和辞里两层理性意义(同概念有关的意义)和两层感情色彩(附加意义);作“反语”用的词语,可以用它的反义词语来理解或替换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易色”有正好相反的辞面和辞里两层感情色彩,但只有一种理性意义;作“易色”用的词语,不能用它的反义词语来理解或替换,如果用它的反义词语来理解和替换,句子的基本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完全相反,或者不合情理。“反语”一般同时又是“易色”,而“易色”却未必同时是“反语”。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目的是要探究存在之真理,显现存在的意义。他对荷尔德林诗歌的前理解是“存在之思”。在“存在历史”的意义上,他把荷尔德林诗的道说中还“没有被人听到”或“未曾言明”的东西“说”了出来,重铸了其内在的意蕴。这种非审美的诗歌阐释,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运思批评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