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说》是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的核心概念如“师”、“道”、“师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广义的“道”指的是一切规律、学问、知识、特长;而狭义的“道”则专指儒家思想;“师”有“儒家之师”和“技艺之师”的含义;“师道”有“为师之道”之解。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韩愈《师说》一文,对“吾师道也”中的“师道”的注释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作动词。”这个注释很值得商榷。“道”解作“道理”、“师”解作“学习”,文意上可通,但似乎过于简单化,有损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韩愈倡扬师道的本意。  相似文献   

3.
继韩愈作《师说》之后,清代学者就当世“师道不传”现象写“师说”类文章78篇,在前人论述基础上丰富了对“师道观”的构建,将“师道不传”的原因归结于“师不传道”“无以尊师”“求师无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慎重择师的重要性以及择师标准,要求为师者能传道、乐于道并且传真道,求学者修德行、真问学,从而捍卫尊师重道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师道论”震撼时局,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师说》中。“师”指传授古文、古道的“儒师”。“道”非完全的孔孟之道,亦非一成不变。“耻学于师”乃师道之不传之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师道”是精神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它在指向教师价值观的同时,也观照职业规范.师道的传统特质主要体现在“师”的存在价值、“师道”的现实依据、“道存”的核心表征与师道理想化取向上.在现代意境下,传统师道因远离其适宜的生存环境而逐渐失效:教师的身份和作用愈加限于教育领域;教师道德的形象及其作用开始理性回落;师道内涵凸显职业性,...  相似文献   

6.
朱哲 《师道》2004,(11):35-35
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对师道之诠释当然不错。但我认为“师道”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师,人师也,学师也;为人之师,为学之师。  相似文献   

7.
说起师道尊严,粗通文墨的中国人莫不略知一二。比较文雅的说法,如“天,地,君,亲,师”,师道的神圣性等同于天之道、地之德、君之威、亲之恩,违逆师道的结果只能是神人共愤。比较通俗的说法,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之不同于师付,原因正在于师道植根于中国初级社会并得到后来日益强化的家长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对于传统教材《师说》一文的主旨·历来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则认为是“无责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概括为“本文的主旨是论述老师的作用,兼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诸如此类,不一枚举。这些看法,虽然各有其理,但笔者总觉得不免有些偏颇,不敢苟同。从师说》创作的根本目的,立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论证的全过程看,笔者认为其主旨归纳为提倡“从师”、“师道”是较为确切的。一、提倡‘’从师”、“师道”是洲市说》创作的根本目的写作论说文,往往有某种针对性或目的性.作者的这种写…  相似文献   

9.
在韩愈作品以及汉、唐典籍中“师”“学”并用而不互代,“师”与“学”存在着词义的差异。结合对《师说》文意、语境的分析可知,“吾师道也”句中的“师”,不应当注释为“学习”,而应训为“以……为师”。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师说》《进学解》中提出的师道思想,主要指“为师之道”,强调教师通过教育来体现自身的道义责任和道义担当。针对中唐儒家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变迁和门阀政治动摇师教传统而产生的“耻师”之风,韩愈力图重塑师道传统。一是强调师以传道的使命担当,将“师道尊严”建立在教师道德使命的高度张扬上。二是强调文以贯道的探究精神,以“敢为人师”丰富教师的道德精神。三是强调“闻道在先”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奖掖后进。韩愈的师道思想启示我们应从基于师道尊严的道德使命、基于教书育人的道德涵养、基于师生之情的道德关系来形成师德的自觉,以凸显“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11.
方浩然 《考试周刊》2010,(12):218-218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师道观对唐以后儒学的构建及宋学师道运动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韩愈师道观产生的原因、师道观的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阐述韩愈的师道思想。  相似文献   

12.
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师道”不流传的原因时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现行高中课本对“或师焉,或不焉”的注释是:“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篇传统教材,《师说》的教学已有不少人作过成功的探索。我教《师说》,只抓了四个字,即“师”、“愚”、“圣”、“学”。这篇文章的题旨是反对轻视师道,提倡尊师重道。故此四个字中,“师”是最主要的,是“主帅”,“愚”、“圣”、“学”三字则是其“兵卫”。  相似文献   

14.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教师的标准和从师的原则时,曾这样写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责无贼,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文字,最令人费解的是“吾师道也”的“师”字。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注的《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O年九月第一版)上说,师道,就是以道为师。何乐士等同志  相似文献   

15.
彭琰 《现代语文》2006,(5):34-35
一、抗颜为师,能行古道 魏晋以来师道沦丧,士林之中以相师为耻渐成风习。至唐代中叶,此风愈演愈烈,“为人师皆笑之”,甚至“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针对士林如此情态,韩愈“奋不顾流俗”,置“群怪聚骂”于度外,做《师说》,“抗颜为师”,以光复西汉“师道”为己任,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即使在千载以下的今天,也不能不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6.
《下一代》2009,(4):16-19
为学之道八:学无常师道家的祖师老子(李耳)说:“圣人无常师。”意思是说远古时期的圣贤没有固定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师说》是韩愈在当时“师”和“道”衰落不堪的社会背景下,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吐槽”。韩愈通过“吐槽”针砭时弊,宣泄愤怒的情绪,发出时代的强音。他以缜密的逻辑、机智的构思、丰富的手法打造了高段位的“吐槽”。让世人清醒地认识到“从师”的重要性和“人人可为师”的先进“师道”观。《师说》是一篇蕴含韩愈伟大智慧和崇高人格的高段位“吐槽”名篇。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有以启蒙开智、传道授业、培养人才为职业的 ,这便是师。师有在学校教书的 ,称为老师 ;有在工厂或其他行当传授技艺的 ,称为师傅。老师也好 ,师傅也好 ,对其教育指导的对象 (学生或徒弟 )来说 ,是人生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一个人从知识入门到学之有成靠师 ;品德与情操的完善靠师 ;朝什么方向奋斗、走什么路也与师有着很大关系。古往今来 ,尊师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解放前 ,许多人家挂于厅堂的“天地国亲师位” ,便是尊师的佐证 ,当然那时学生见了先生要磕头 ,学生犯了规要挨先生戒尺对手心的击打 ,则是不可取的。师有师道 ,这师道包括…  相似文献   

19.
尊师重道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教育的根本在尊师重道。段正元论证了道与师的同一性与普遍性,说明师是天命寄托,代表宇宙大道,为师不易,必通天地人。师道渊源久远,秦汉以后若断若续,其本质即中道,立师道的核心是师弟大伦。立师道从个人来讲教人做人、成人,从人类社会来讲确立基本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欲世界大同,要先立师道,今天重提尊师重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章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以严格的要求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向受教育传授科学知识与真理是“师之道”,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水平,做到自尊,是“师之尊”。“师道尊严”无罪,“师道”当“尊”、当“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