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厚厚的那一侧是已逝的时光,由于有些日子上记着一些人的地址和电话,以及偶来的一些所思所  相似文献   

2.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  相似文献   

3.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  相似文献   

4.
单调之极,但不讨厌。 早晨很快到晚上,躺下一觉又到了第二天。晃眼半年就过去了。 言语不通,路不熟,没有中国书报刊,没有喜欢的音乐听,少中国人来往,不会喝酒,名胜古迹、博物馆去一两次就够了,衣服、皮鞋该买的都买了……  相似文献   

5.
铅灰色的墙、铁锈红的顶和一抹感叹号的外饰,和那阴沉沉的天,是那样的匹配。冬日的风吹得也是那样的适时适地,料峭而凛人。狭窄的门内,是一道弯曲的走廊,内墙全部是由长方形的铁板一块块砌成,铆上的钉眼看得很明显,如同一颗颗明亮的黑眸。铁板墙上挂满了战俘的照片,都是那场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去的中国军人的。发黄的照片,褐色的镜框,沉淀着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的日子。在世界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战俘纪念馆,我  相似文献   

6.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  相似文献   

7.
罗马(节选)     
罗马从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康南海《罗马游纪》中引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光景大约有些相像的;只可惜初夏去的人无从领略那烟雨罢了。圣彼得堂最精妙,在城北  相似文献   

8.
自然(节选)     
19世纪30~40年代,爱默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化界朋友定期在他的书房聚会,讨论哲学、宗教和文学。这群人中包括爱默生的门徒亨利·大卫·梭罗、女权主义作家玛格丽特·福勒等。这个群体被称为"先验主义俱乐部",他们发展了一个哲学系统,强调直觉、个人主义和自我依靠。1836年,爱默生发表了《自然》,这篇长长的散文成为了"先验主义俱乐部"非正式的信念宣言。  相似文献   

9.
笑(节选)     
笑有笑的哲学。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笑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红岩(节选)     
天快黑了,顾客进进出出的似乎更多。每天黄昏,是买书、看书的人最多的时候。书店里挤来挤去的都是晚饭后从学校出来的学生。陈松林忙着在人丛中取书、收钱、找钱,无暇细听那些学生嘈杂的闲谈。(读读这一段,文字虽然不长,却能一下就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书店当时忙碌的场景。这里有对主人公陈松林的描写,也有对其他人物的描写。"进进出出""挤来挤去""嘈杂"……这些词语使用得精炼、准确,一  相似文献   

11.
“意象”,属表象的一种。在写作中,“意象”是作者对生活表象进行加工生发,从而在文章中呈现的形象。作文《日历上的点滴幸福》中的“日历”就是作者选取的别有新意的一个“意象”。作者借助这个“意象”,深情款款地叙述了儿时的两段生活经历,表达了对母亲悉心呵护和言传身教的由衷的感激之情。且看文章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现在,我也似乎懂得了一点点梦的秘密。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没有坎坷,因为历史前进的历程不可能没有曲折、失误甚至灾难。因而人们在生活中,既不可能都是完美的梦,也不能没有残酷的噩梦。人不可能没有梦,没有梦就没有现实,也会失去未来。担心一场噩梦就会丧失一切,就失去信念,也就不会有希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14.
皮囊(节选)     
蔡崇达,福建泉州人,"80后"作家、媒体人。2004年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工作。《皮囊》是其首部作品集。同为"80后"作家的李傻傻曾这样评价:他是少有的能够说出人生真相的作家。如果说韩寒是"理想派",郭敬明是"梦幻派",那么蔡崇达就是"真相派"。在本书中,作者用客观、冷静而又细腻的文字,为大家描述故乡小镇上的普通人。他们中有作者熟悉的亲人、同学,也有虽不相识却依然给作者留下强烈印象的陌生人。通过这些人的故事,作者试图挖掘出日常生活里的真相,有关亲情、疾病、青春与离别。明星刘德华罕见地为本书作序,他写道:"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往往关键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5.
林达 《高中生之友》2012,(20):20-21
要下笔谈美国,确实非常犹豫。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旅美人士写的感想,他说,刚到美国的时候,好像有一肚子可写的,体会特多,可是待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参不透",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一深入进去,你就会看到,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美国的真实,都比观光两个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国,要复杂得多。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实际上非常深。到了美国以后我们才发现,美国人是多么的不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美国民众,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好奇心。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感觉自己已经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渠道了解了美国,大致对美国应该有了八九不离十的概念了。跑来一  相似文献   

16.
美文悦读:饮食、穿衣、单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唯其是最基本的,人们对这些时时处处可见的现象,也几乎习以为常了,极少有人去深究为什么是这样?它与中国的文化是怎样的关系?易中天先生却独具匠心,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相似文献   

17.
不要总怀疑自己没有生活。你怎么能说你没有生活呢?你吃饭吗?你睡觉吗?你看见过冬天天空下缓缓飞过的鸦群吗?你见过下雨前的蚂蚁在匆匆搭桥吗?你对你同桌的好分数嫉妒过吗?你被别人误解过吗?……你既然是个大活人,且又是一个天生爱动不肯安分的少年,就一定会有生活。你没有发现你就在生活之中吗?  相似文献   

18.
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巩乃斯草原度过的那些日子里,我与世界隔绝,生活单调;人与人互相警惕,唯恐失一言而遭灭顶之祸,心灵寂寞。只有一个乐趣,看马。好在巩乃斯草原马多,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样,我就从马的世界里找到了奔驰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哲学的在变化中的概念(节选)人与下等动物不同,因为人保存着他的过去经验。过去所经历的事还能再现于记忆,而现在所遇到的事,周围都有许多与既往相类事件的思想。至于动物,所有经验都是随起随灭的,各个新的动作或感受都是孤立的。惟独人类自有一个世界,其中所有事件都充满着既往  相似文献   

20.
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这需要,人类才不断和自然作斗争。自古以来,为了安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