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要在下一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就中国的生产力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在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过程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与集约化,亦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因此,必须在生产资科公有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充分运用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来指导商品生产。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过去三十多年,由于在理论上否定社会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的意义。而农村发展的关键仍在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在这“三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农村城市化。列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通过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得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社会生产力落后,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由此便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须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比重;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也正是由于生产力落后,也决定了我们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是教育工作的“主战场”佛山的各类教育事业,近年来都有较大发展。但就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来说,教育仍然落后于经济。而且农村教育相对弱薄,落后于农村经济的情况尤为突出。在教育落后的情况下,发展教育是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把农村作为教育工作的“主战场”是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共同需要。 1、振兴农村经济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佛山市农村经济进入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阶段,现正朝着农村  相似文献   

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经历一个很长的过渡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因此,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过渡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实现的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因此,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农村是传统社会的基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是以农村现代化为背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以农村现代化支持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进而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双重转型”。没有农村现代化不仅不能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且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再认识,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把握,科学地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正确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政策措施促其实现,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战略任务和战略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是要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完备的物质基础。十三大规定的这一战略任务,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相比较,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发展战略不同、发展方式不同、发展核心不同、发展动力不同。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我国现代化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过程。使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工业化的“一化”到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化”,形成了著名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职业技术教育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教委主持制订的《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1989—2000)》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把人力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又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的准确概括,是我们立论的基础,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如果缺乏理解或理解的不正确,就难以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教学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既说经济落后的我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又说我国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行程,必须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这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否说得通。我以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实现,教育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地位。而“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如何搞好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建设人才·使其真正起到上述支柱作用,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拟从职业中学教学计划管理这一视角,谈谈如何为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应付诸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时下,对“中国模式”歧义丛生,这是由对中国面临的矛盾和完成的任务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所致。我国现代化面对的不是单一的矛盾和由此形成的单项任务,而是多个矛盾和由此形成的多项任务。矛盾的复合性和任务的多重性,决定了“中国模式”是一个由多层次构成的结构系统。从工业化的层次上说,要解决工业化、后工业化与前工业化的矛盾,实现后发国家把工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从社会主义层次上说,要解决在发达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后发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相脱节的矛盾,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民族伟大复兴层次上说,要解决由于社会断层造成的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反差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腾飞。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是我国现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推进“中国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实现农业的“四化”,即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这些方面直至今天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我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教育既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向职工提供职业技术教育是形成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其收益率远远超过物力资本。职业技术的投入,可以很快在生产中产出。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进而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职业技术教育或为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联邦德国把它称之为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提出“对所有人施以职业教育和训练”,  相似文献   

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富民强国的必经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举措,两者是新时期我党制定的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任务;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种“特色”从根本上是指纵向发展意义上的特色,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也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基础。中国道路反映了在经济相对落后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进程,因此,一方面,中国道路显示了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单纯在民族性的意义理解和把握中国道路的内涵,必然遮蔽当代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征;另一方面,又必须对中国道路的历史发展给予合理的定位,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础是密切联系的,不能离开这样的历史阶段来理解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