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暑山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宋培效承德民族师专的避暑山庄研究从1981年开始,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这期间研究会的会员们共写出77篇学术论文,计78万字。避暑山庄研究会同我校的学报编辑部又将其中的部分文章辑印成书,出版发行。其中有《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  相似文献   

2.
有蕴深衷 一吐为快─—乾隆御制《避暑山庄后序》(碑文)赏析周殿芳避暑山庄后序(碑文)我皇祖于辛卯年,成此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绘图、赋什、为序以行之。而予适生于是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即位后,于辛酉年.始为巡狩之举。至山庄,徘徊思慕,因敬依元韵,以志景...  相似文献   

3.
谈避暑山庄题额和楹联的学术价值──兼评《避暑山庄名景额联漫话》马云峰闻名中外的避暑山庄,群山环抱,碧水荡漾,气候宜人。山庄内有一百二十余处景点,其中包括著名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以及这七十二景以外的二十一处景点。这些景点不论是康熙命名的,还是乾...  相似文献   

4.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康熙和乾隆在此写下了约二十来篇碑文,这些都是当时政治事件的历史记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兴建的背景及其政治作用。今天,这些碑文是我们研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康,乾两代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当时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资料。本刊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些碑文的理解和学习,准备选载一部分碑文加以注释,分期刊登,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庄子行文意蕴丰富,历来解说纷纭。论文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几家较为通行的注译(如《庄子注译》、《庄子集释》、《庄子补正》、《庄子内篇新释》、《庄子今注今译》、《庄子注疏》、《庄子译诂》等)的比较,试图对其中几处的注译"鲲"、"天池"、"息"、"小知不及大知"、"汤之问棘"、"数数"、"致福"、"宋人与尧"、"大樽"等加以辨析,以求得到更为合理的注译。  相似文献   

6.
承德民族师专20多年来,对文化古籍进行挖掘整理,成绩显著。经过校勘和标点的《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已出版发行,为研究原热河和满族,研究清代历史、民族史尤其是避暑山庄文化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料。挖掘整理了避暑山庄宫廷音乐,《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译注鉴赏避暑山庄御制诗文、外八庙碑文、楹联、额联九部专著,为避暑山庄文化研究和开发承德的旅游资源做出了贡献。对清代著名作家纳兰性德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通志堂集》和《饮水词》、纳兰诗的注释工作也已经完成。古籍的整理和清代文学的研究工作,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用有大量的“其”字,分别兼有多 种词性,担当多种句子成分。而一些中学语文教参,如《高中文 言文评点译释》①、《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②等书,对《游》文中 “其”字的注释都不尽相同。例如: 入之愈深,其1进愈难,而其2见愈奇。 《评点译释》注作“其1:相当于‘则’;其2:相当于‘所’。”而 《对照注译》则释为“其1:那里,指示代词;其2:那,指示代 词。”为此,笔者分析了《游》文中所有有“其”的句子,对 “其”在句中的词性、释义及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游褒禅山记》共有“其…  相似文献   

8.
(括号内为年、期、页码)避暑山庄诗文选注(连载)避暑山庄诗文选注小组(1982.1.71)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齐敬之(1 982.1.80)避暑山庄诗文选注(连载)避暑山庄诗文选注小组(1982.2.58)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普宁寺碑文齐敬之(1982.2.70)避暑山庄诗文选注(连载)避暑山庄诗文选注小组(1982.3.64)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犁之碑齐敬之(1 982.3. 74)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乾隆御制碑文《文津阁》别廷峰(1982.3.78)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犁之碑齐敬之…  相似文献   

9.
《承德师专学报》1996,16(3):52-56
避暑山庄诗选注承德民族师专避暑山庄诗选注小组澹泊敬诚①弘历诗一首《赋得澹泊敬诚》处处赡奎藻,殷殷仰圣情②。标言澹以泊,继曰敬兮诚③。明志由斯要,持心在合并④。居存守良,烦扰去私营⑤。无欲函三契,有为得一贞⑥。尧茨垂永焕,虞典溯惟精⑦。注释①[澹泊敬诚...  相似文献   

10.
五窑沟古窑群是为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兴建提供大部青砖瓦和琉璃制品的专用窑。如今古窑已失全貌,但一部分遗址尚存。从遗址出土的窑印、青砖、瓦及琉璃制品看,与溥仁寺碑文的记述是一致的,也与当时大臣的奏折内容相印证,说明古窑群与山庄外八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吕览》高注中所见古汉语基本词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训诂学材料研究古汉语词汇,这是词汇学研究的一条新径,不少学者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考察《吕氏春秋》(简称《吕览》)高诱注训释词,认为训释词是古汉语基本词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12.
近读陈新等译注的《历代游记选译(宋代)部分》(以下简称《陈译》)和周大璞等译注的《古文观止注译》(以下简称《周译》),其中很地地方译得精当老练,获益良多。同时发现两书译文不仅风格各异,即使同一个译者,篇与篇、句与句,甚至一句之中,瑕瑜互见,差别不小。这引起我进行评析的强烈兴趣。于是从中选出《前赤壁赋》、《石钟山记》、《醉翁亭记》和《黄州快哉亭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里袁枚的《祭妹文》中有“齿危发秃”语。对“齿危”的理解,我见到的有这样几种:《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江夏等编)中译为:“牙齿松了”、《文言文释译》(鸡西市教育学院编)中译为“牙齿松动”。《新编高中古文注译评析》(三秦出版社,主编侯良瑷)中译为“牙齿已松动”。《高六册语文参考》(人教社语文二室编,1988年第2版)中译为“牙齿动摇”。对于这些理解,我认为都不免有望文生义之嫌。质疑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整理和注译《三国志》常常会遇到一些语词方面的问题。由于对书中一些语词的不了解,造成的误注、误译甚至割裂语词的现象时有出现。本胪举十余例并加说明,以引起标点注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期待已久的《史记注译》(王利器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终于在1988年11月出版了。全部注译出130篇,可谓洋洋巨帙,古今中外注译《史记》者,尚无超过本书者。装帧考究,印刷精良,在近年整理古籍出版中,亦属罕见。参加注译者有40余人,深望能在人多手杂情况下,有较高的注译质量。因卷帙浩大,一时难以通读,为工作需要近来较仔细读了《孔子世家》注译。发现注释较多,非但典章制度作注,甚至一般词语也  相似文献   

16.
先说《六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五册》(以下简称《课本》)把《过小孤山大孤山》(以下简称《课文》)中“抛江过其下”一句中的“抛江”注释为“抛锚停泊于江中”,我认为是不对的。《六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言文译释》(以下简称《译释》)译“抛江”为“弃船”,并附注“离开”,我以为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名释义齐敬之避暑山庄不仅以她的优美自然景观和皇家建筑闻名于世,而且每个景点的标名也都寓意深远,富于诗意,给人以无穷的遐思和美感。景名交融,耐人寻味。有的命名给景点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几条曲折的湖中小长堤,可以名之...  相似文献   

18.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正> 江夏先生领衔主编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是《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的配套书。笔者已就《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中注释,译文里的词汇、语法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本文仍就《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中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同使用该书的广大师生商榷,亦就正于江夏先生。  相似文献   

20.
避暑山庄外八庙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由帝后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清康乾盛世政治、经济、文化浓缩的产物,具有重大政治历史、园林建筑、宗教艺术价值.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它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它作为我国清代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建造背景及地上地下文物,都反映了清代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避暑山庄外八庙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