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要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开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成功的外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  相似文献   

2.
公民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公民生态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公民的新生素质。与其他素质相比,公民生态素质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强调人对自然的伦理道德情怀,体现了人类素质的进步性,突出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系统性。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公民的生态素质具有特定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健康和谐的生活、社会物质基础、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正面国际形象的构建等众多层面。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六个指标构成。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在价值取向上 ,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 ,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 ;在目标设计的对象上 ,既要重视学生群体的一般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的参与意识,这些公民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之中,我们才能在他们心中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有效的教育学生学会合作、陶冶情操、学会坚持、感受生命、寻找归属、履行职责,使之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本教育,是造就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奠基工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勤工俭学是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科学素质是当今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全社会性工作。公民科学教育规划的合理性,公民对科研工作的参与是科学教育成功的关键,现代化的传媒工具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意识这一重大任务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其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全社会的发展方向。有必要了解高职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拓多种教育途径,帮助他们了解公民知识,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公民科学素质是当今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全社会性工作.公民科学教育规划的合理性,公民对科研工作的参与是科学教育成功的关键,现代化的传媒工具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公民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民的良好素质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之一,而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参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青年群体的先进形象,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公民素质教育正处在发展阶段,高校对于大学生公民的素质教育途径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制意识、回避公民义务、人文素质不高。因此,探索公民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时代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应以日常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为导向,将公民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党团建设、评优评先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要培养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教师就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合格公民。一、安全意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尊重程度和保障水平,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和文明程度。公民生命健康权得不到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公民素质有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欠缺。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当今公民社会的发展方向。公民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公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社会管理的水平,为创新后的社会管理体制良性运作提供有力的隐性支撑,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加强公民素质培育。所以在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中公民素质的培育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实现。从教育、环境和实践等三个层面论述实现公民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公民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公民素质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却日益突出。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作为公民教育主战场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学校公民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小学作为公民素质塑造的起始阶段,肩负着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呼唤新的精神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不仅是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主体的教育文化过程等方面的协同性出发,思考和探索公民教育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背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分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影响,认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硬元素,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文章从历史、经济、社会、管理等角度,对影响公民文明素质提高的原因进行了立体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探讨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在这一取向下,各国都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质进行教育改革。本文针对未来中国学生应具有的市场经济、网络信息、终身教育、国际化、独生子女等时代特征,同时根据国际经验和未来变化趋势,分解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素质教育应为每一个孩子———奠定终身健康和良好公民的基础;提升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帮助学会上网、学会演出、学会劳动、学会合作沟通、学会社会服务、学会应对危机。这也应成为我们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政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在打好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把其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相似文献   

20.
张玉臣 《职教论坛》2013,(34):45-47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将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加强对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应把农民能力素质、文明素质、诚信素质和信息素质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对农民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各类培训工程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农民公民素质培育;三是搭建农民公共生活平台,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农民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