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实不论孩子们对历史事件做出了怎样的评说,也不在乎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或者是否有幸入选参加一级级的竞赛,完成这样的作业是他们认识历史的一次经历,也是他们形成个性的一次经历。儿子上中学后,社会科学课一开始上课,老师就宣布他们在本学期内要有一个大项目——作业。这个作业的主题是由“国家历史日”组织定的“国家历史日”是美国一个非盈利组织。其宗旨是鼓励中小学生了解、学习历史。为了提高学生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该组织每年提出一个命题,向全国发布。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历史地位也相应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党面临新挑战的最佳答卷。  相似文献   

3.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09,(26):190-190
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这一调查折射出目前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历史课堂像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在历史课堂上得不到激活。然而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传授知识的历史课堂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灵动的历史在课堂上活起来,是历史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活动,历史课堂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沈淑华 《华章》2011,(5):28-29
文题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此时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6.
慨然 《老年教育》2014,(11):13-15
<正>"知识青年"这个特定名词,早已随着"上山下乡"的那段历史,尘封进岁月里了。然而,那难以忘怀的记忆却永远挥之不去。因为,那里有他们燃烧的激情,有他们汗水和着泪水打湿的青春,也有一些难以诉诸笔端的青春糗事。一次偶然,一位当年的女知青向笔者讲述了她的一些经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巨变。到2010年,这里将有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面积相吻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历史与社会骨干教师研修班座谈会上,一位青年学员说:“每次观摩了优质课之后,都会模仿他们的教法并在自己班上尝试。但是效果都不怎么样,这是什么原因?”其他学员表示都有这样的经历。后来我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历史与社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都比较注重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学习模仿,但往往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结果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方霞 《教书育人》2008,(11):50-51
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肯定不是跟他们生活无关的事情,而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也就是他们身边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历史教学的方式又该如何改进呢?如何才能找到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又如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呢?这是我们无数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历史: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在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而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则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比较这三位伟人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1.
民族族称是具体历史语境的人造物,具有历史表述的叙事内涵。从“苗”、“苗蛮”到“苗种”再到“苗族”,不同历史时期对“苗”的指涉变化是主流文化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族群地图上的一次政治建构,也反映了民族集团的形成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由“他者”设计和督导的对权益进行调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历史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教育也是一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学校、家庭到社会,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实践,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已经积淀形成“轻视历史”的恶性网络。这就对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何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我认为构筑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初步…  相似文献   

13.
参加历史教学工作将近三十年,经历了多次的教学改革,最大的改革是正在进行的新的教育理念的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是一次愉快的师生互动交流,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会经意不经意地出现许多"插话",这些"插话"有的很有道理,有的失之偏颇,处理好学生的这些突然之间的"灵光一闪",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乐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也难达目的。应该怎样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插话"呢?  相似文献   

14.
任何学历史、教历史者,大概都会不同程度地相信历史是有用、有价值的,当然也会相信历史对所有的现代人以及当代社会具有意义。但,学生也如是想吗?一、教与学的落差数年前我受邀为某高中暑期营队演讲,课程初始,先请大约二十名的学员以不记名方式写下他们的看法:学习历史有没有用?在预期学生泰半会认为历史没什么用的前提下,他们的答案让我...  相似文献   

15.
赵毅 《文教资料》2009,(16):101-103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从创立到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并对其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可能永恒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拉开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帷幕,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剧作《济金根》的批评,成为悲剧思想发展史上的转折性文献。在这些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既有悲剧理论,提出了"现代悲剧"观念,并阐发这一悲剧类型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要求。他们指出并不存在所谓理念论的悲剧,只有社会历史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现实悲剧;社会历史的变动才是悲剧的真正根源和悲剧艺术的真正内容;历史变动是否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是否合乎历史理性,才是判断历史变动是否构成悲剧的内在准则。他们在批判理念论的悲剧观的同时,还提出了现实主义剧作和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即悲剧或文学作品要做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历史理性和美学要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的启迪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 ,时间是一面镜子 ,回顾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预测未来 ,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出现过多少次王朝更替和农民起义 ,其中有许多出身贫苦的起义英雄 ,比如陈胜、吴广、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 ,但都没有摆脱小胜利、小骄傲 ,大胜利、大骄傲 ,从而走向小胜利 ,小失败 ,大胜利 ,大失败的悲惨结局。当然 ,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受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制约 ,不能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虽然起义时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但都不能自觉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最终都走向…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说 :有了人便有了我们人的历史。毋庸置疑 ,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 ,由此 ,笔者以为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就更应该多多关注“人”的活动和影响。不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还应适当从“人性”的角度来阐释历史 ,突出一些“人”的个体 (比如伟人 ) ,从各方面展现他们的个性品质和内心情感世界 ,给历史打上更多“人”的烙印。比如 ,对于众多的历史人物 ,教材大多只是单纯介绍他们的外在的政治行为 ,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结果。至于他们的内心感受、精神世界、个性和品格 ,则绝少涉及。因此 ,许多历史人物留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英国曾经是世界文学艺术、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海外贸易的引领者,也曾经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第一霸主。英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刷和冷战的挤压而相对衰弱了。它在是否"脱欧"之间挣扎良久,最终决定"自扫门庭"。似乎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英国从"入欧"到"脱欧"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启示呢?期望本文能给同学们提供一点思路点拨和学习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赵阳阳  吴伟 《物理教师》2009,30(6):50-51
获得诺贝尔奖是国际上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至今科学史上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家庭乃是居里家族,一家4口人获得三次诺贝尔奖,即一次物理学奖,两次化学奖,可谓诺贝尔奖“专业户”,同时他们多次获奖的经历对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