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红河哈尼族地区元阳县11个乡镇的农村体育活动场所、活动形式、活动项目、参与率、活动动机及制约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为红河哈尼族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办高校由于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以及工作对象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断深化对民办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明确民办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民办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云在革命时期对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陈云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组织系统的地位,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对社会变迁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问题,农村党员的质量问题以及农村党员观念结构呈现多元化等问题的分析,获得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上级党组织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围绕群众开展工作以及创新思维等三点启示。陈云基层党建思想对加强农村党组织的领导,进一步推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基层党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对于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创造力和凝聚力以及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的职能和党组织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师生员工,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活动载体、活动机制、活动思路、活动方式、活动内容、考核机制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汉文史籍记载,哈尼族地区汉语文教育开始于元朝。分布上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利于哈尼族学习汉文化;哈尼族土司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加强汉文化的教育;儒学教育的长期影响及历史上哈尼族没有创造哈尼文字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对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具有代表性的哈尼族民间舞蹈,其持有者主要集居在红河县、绿春县、元阳县、元江县、建水县、墨江县等地。以红河州为中心朝西南方位呈扇形分布,是哈尼族居住比较集中的一片区域。哈尼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不同的方言和若干土语。这些持有者生活的地方较为偏远,有着自成一体的文化气象。文章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生存和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党支部,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是少数民族乡村建设的领导者,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乡、村的基层党组织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能较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也有部分程度不同地存在差、散、弱、乱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这些村的各项工作,而且损害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使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断层”。本文根据对云南十几个民族聚居县的近百个乡村的调查了解,着重阐述现阶段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进行研究,旨在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成果可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作者通过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十七大、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化认识,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首、六位一体的协调建设是对经济社会建设中不协调问题冷静思考的理论总结,提供了缓解社会基本矛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框架,论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科技协调建设为重心”的必要性.并指出这种动态的变化是国际共识,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了打击腐败力度。面对腐败问题所呈现出的严峻态势,开展反腐倡廉工作,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社会监督、廉政文化建设和执政党领导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关系到把党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把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说成是“廉政建设”、“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都是不对的。十五大提出的“伟大工程”,才是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党的基本路线,把“围绕经济”一说当成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偏面的。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尾巴”、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演绎出了重要的历史结论 ,那就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逻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应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必然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逻辑基础。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把握,从而坚定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和2009年底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海南着力探求适合海南省情的经济发展方式,立足海南经济发展实际,找出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充分认识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大趋势下转变海南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管齐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总结和思考他们的非公有制经济思想,有助于指导我们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的典范运用.在具体实践中,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原则、途径、方式、主体以及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密切农村干群关系机制,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路径有: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努力实现农民民主政治权利;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实现社会公平又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因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因此,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