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章产生不同感受和体验。语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自主阅读所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不珍视学生阅读实践中的个性化行为。一篇章,划分段落层次老师讲定了,人物形象老师分析定了……这样,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阅读实践主体意识活动。老师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性格、气质、经历、爱好等多因素的不同,学习相同的一篇文章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阅读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的差异;二是学生的理解不同于老师的观点;三是学生的理解与教材、参考资料不同。学生们的这种个性化阅读,证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独立的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
吴怀林 《师道》2004,(3):26-26
曾几何时,小学语阅读教学盛行“整齐划一齐步走”,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在课堂上,学生似乎被一双无形的手捉到“同一朵花”上。譬如,老师说哪段字写得妙不可言,学生仿佛英雄所见略同,哇哇哇,一阵高声朗读;老师说哪个句子画龙点睛,学生似乎一下子茅塞顿开,刷刷刷,一字不漏地抄。一句话,老师说甜就是甜,说成就是咸。这种步调一致的“整体性阅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伤害了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方面,各地老师们开始做一些尝试,认为“主题同步阅读思维可视化教学”,更能提高学生以“听、说、读、写、识、记”为主的语文阅读素养,引领学生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程推行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术语,然而,对于什么样的阅读才算是个性化阅读,即个性化阅读的标准问题,目前不少老师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或误区。标准是一种规范、一种衡量尺度,失范或失度都不能健康、高效地推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趼中,许多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中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出怎样的理解都应该予以肯定。笔者认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明白个性化阅读有它的“规则”,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7.
浅谈个性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阅读”即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研究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德国的姚斯、伊瑟尔等人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他们将注意力从传统的对于“作者——文本”的关注转向对“文本——读者”关系的研究,以读者在整个文学中的重要活动作为基点,带来了阅读领域的新突破。这样的阅读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构建自己解读经典名篇的意识,并通过与作者、读者间作品解读结果的对话碰撞,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阅读活动中应注重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但在课堂实践中,由于对“一元”和“多元”的把握有所偏差.常常使本应灵光四射的个性化阅读流于“幌子”或“虚无”。本文拟从璀论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一元”和“多元”之间的尺度把握.努力使个性化阅读在课堂实践中真正闪现出思想的交锋和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做出或深或浅、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叶圣陶说,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自会读书的能力。我们的学生能“自会读书”了吗?不敢说。在困外阅读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叫“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抱怨语文课太没味道,不精彩,但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地迷恋阅读,以至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也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11.
李丽 《现代语文》2007,(2):69-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的拟定都由教师“霸”持,学生的阅读只是被老师预设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发现、设计问题和提出观点的权利,因此很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课外阅读,走出校门后的阅读,会有老师帮助设计问题、启发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吗?其次,对同一文章、同一问题,学生就不能有不同的看法?再者,从阅读的情感看,学生得不到思考快感的阅读能算是成功的阅读吗?从这三方面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明,决心还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于是,我尝试了一下“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出题、拟答案,反过来考老师和同学,在意见相左时,说出理由,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2年7月,在“全国幼儿园早期阅读研讨班”上,与会代表就“早期阅读”问题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听取代表们发言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学的早期阅读观念已被许多教师所接受,但同时也感到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任重而道远,因为“早期阅读就是早期识字”这种想法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相当一部分老师、家长的头脑中。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及周兢教授、郝忆博士的现场评点录如下,供广大读学习、反思。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主性阅读”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文杰 《甘肃教育》2010,(14):20-21
语文阅读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趣,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见仁见智”的个体体验活动,不能成为千人一面、千人一词的标准化活动,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李阳 《辽宁教育》2009,(1):81-82
中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不仅给学生以营养,相信也常常让老师们心有所悟。在提倡阅读个性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教师个性化阅读的率先垂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许很难有效实现。古人读书。常把自己的零星随感写在书边的空白处。这里,我们大着胆子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开辟了“写在课本边上”这样一个栏目.期待汇集老师们在备课时对名家名篇的感悟。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用心耕耘这块特别的园地。  相似文献   

16.
李阳 《辽宁教育》2009,(4):51-53
中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不仅给学生以营养,相信也常常让老师们心有所悟。在提倡阅读个性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教师个性化阅读的率先垂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许很难有效实现。古人读书.常把自己的零星随感写在书边的空白处。这里,我们大着胆子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开辟了“写在课本边上”这样一个栏目,期待汇集老师们备课时对名家名篇的感悟。期待大家能和我一起用心耕耘这块特别的园地。  相似文献   

17.
戴玉俐 《考试周刊》2011,(60):59-60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这里强调的是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个人气质的不同,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就是指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后产生的独特感受、独特认识、独特见解和独特体验。在全社会大声疾呼“张扬阅读个性”的今天,语文老师更应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但在现实的农村小语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阳 《辽宁教育》2009,(5):56-58
中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不仅给学生以营养,相信也常常让老师们心有所悟。在提倡阅读个性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教师个性化阅读的率先垂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许很难有效实现。古人读书,常把自己的零星随感写在书边的空白处。这里,我们大着胆子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开辟了“写在课本边上”这样一个栏目。期待汇集老师们备课时对名家名篇的感悟。期待大家能和我一起用心耕耘这块特别的园地。  相似文献   

19.
李阳 《辽宁教育》2009,(3):53-55
中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不仅给学生以营养.相信也常常让老师们心有所悟。在提倡阅读个性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教师个性化阅读的率先垂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许很难有效实现。古人读书。常把自己的零星随感写在书边的空白处。这里。我们大着胆子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开辟了“写在课本边上”这样一个栏目,期待汇集老师们备课时对名家名篇的感悟.期待大家能和我一起用心耕耘这块特别的园地。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师们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都在努力实践着“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在“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和做法上发生了一些偏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