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平等”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平等”思想古已有之。自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并实行“有教无类”,到近现代义务教育的大规模实施,二千多年来,人们从未放弃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但实际情况是,尽管人们在实践与理论中取得了许多成绩,“教育平等”却依…似空中楼阁一般,可望而不可及。因此,“教育平等”何以可能?这个命题从来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杀富济贫” 教育均衡其本质在于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新的《义务教育法》以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族比较单一,经济发展也比较平衡,这使得日本社会在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被认为是“平等社会”。因此,有关教育不平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多。刈谷刚彦可以认为是日本近几年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第一人,通过他的分析重新发现日本“平等社会”中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麟 《吉林教育》2006,(1):18-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追求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我国古代的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教育的平等性”乃至1948年“受教育权”,被纳入联合国以世界人权宣言,无不说明人类社会把平等教育视为理想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6.
一、幼儿科技教育的目的幼儿科技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科技知识亦或培养科学能力还是其他什么这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原则问题。我认为幼儿科技活动的惟一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综合性可能偏重智力性基础素质。近年来对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一些争论及科技教育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要害就在于此。所谓“小幼衔接”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解“衔接”的内涵,即衔接什么,我认为应该理解为“基础素质”的衔接,而非“基础知识”的衔接,否则难免使幼儿科技教育变成小学常识课。多年来“小幼衔接”问题解决得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此。其实解决了学前儿童…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教育政策是价值选择的结果 ,教育政策研究必须重视价值问题。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由一系列价值原则及其理论依据构成。教育政策活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基本问题和关系是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客观依据。当代我国教育政策应建立在“以人为本”、“教育平等”、“效益优化”、“可选择性”、“多样性”等价值取向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论点     
“实证的方法”在教育学所及的部分范畴里可能具有适用性.而在通常情况下“实证”的方法根本不能适用于教育学自身的需要。原因在于:第一.“实证主义范式”不同于“现象学范式”;第二,“实证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压根就不适合教育学的特性;第三,教育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教育民主化、教育平等,等等,涉及教育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涉及教育的理想和现实,涉及各阶级、各阶层在教育方面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9.
让"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确实存在着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或心理不良的“问题学生”。产生这类学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本身,而是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失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业、心理、人格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施以传统的人文关照和道德理念教育。给予学生以挚爱、宽容、理解、尊重、欣赏和引导,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对话,使之自信、自尊和自强,“问题学生”将不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七十年代卡特政府首次提出“磁石学校”计划以来,美国社会从未停止过对“择校”(School choice)的关注。作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择校”牵涉到许多社会问题的敏感点,比如教育平等、教育竞争和自由选择权等问题。“择校制度”的改革旨在解决现有相关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其中德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教育创新必须“德育先行”。  相似文献   

12.
教育平等:科尔曼的研究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尔曼从不均等的角度反观教育平等问题,提出了五种关于不均等的界说。教育平等问题可以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来认识。从理想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最好都能实现平等。但由于差别性校外影响的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只能而且应该从“投入”方面来寻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应该而且只能体现为所有学生在学校平等享有政府所投入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学科思维训练研究辽宁教育学院 韩宏宇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当前既实际又迫切的问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钱学森教授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1];“教育科学中最难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王晋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7,(17):34-37,F0004
《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础教育阶段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教育性质。技术与职业教育应普遍建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有了平等,才能有个人其他的合法权益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并不能很周到地呵护这个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平等就显示出其特殊的意义。一、教育平等应是现代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 80年代中期,洞察力挟使命感迸出的“提高民族素质”的呐喊,具有撼国人心魄的威力,这之后出现的素质教育则源自对“提高民族素质”的积极应答。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国民教育的普遍性和共享性。柳斌同志“素质教育三要义”被视为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比较“经典”的诠释。尽管“三要义”不可分割,但“面向全体学生”仍被  相似文献   

16.
平等性别教育长期作为教育中的次要问题,教育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少误解。“零和式”的教育使性别平等问题走向了极端。平等性别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女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使男生受益。打破教育体制中固有的性别成见才是实现平等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小学阶段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平等”的问题,它是平等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在不同时期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有所不同,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足科尔曼提出的,他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有四个标准: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影响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现在,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就学权利平等,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家庭出身、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机会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可分为“共享的教育机会平等”、“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和“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等类型。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天赋、家庭、制度化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等。政府在创造教育机会平等中应承担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完善公共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共同追求,本通过回顾“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历史,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和有关政策,指出现行教育政策中存在着不平等成份,探讨改善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平等现象,我们的教育政策改革应力求最大可能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成人教育平等问题的核心是“成人受教育机会均等”,其主要内容包括:成人入学机会均等、成人教育条件平等、成人教育效果平等、成人竞争机会均等、成人教育财政公平、成人成功机会均等六个方面。同时,本文还从成人教育课程中的平等问题、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平等问题、成人教育评价中的平等问题三个方面对微观成人教育活动是否存在着平等加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