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针对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越来越差,厌学情绪普遍存在等问题,从学生到教师,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到对抽象内容的讲解,从哲学问题的提出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予以分析、思考、探讨,旨在培养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求学能有所获,获能有所用,学以致用,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沉迷于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让众多学子能摆脱网络的束缚,作为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而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最为有效的一支队伍,他们应该正确干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开展课程思政,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具体要形成以青年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起始点、以党委领导负责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为关节点、以制度保障为基本点的对策体系,加强信仰教育的顶层设计,强化信仰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赖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13-114,1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而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的必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研读原著,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当前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由理论研究转向实践阶段普遍陷入了瓶颈。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主导力量,责任主体不明确。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核心地位、主导作用和建设力量,逐渐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方案,是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儒家修身方法历经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方法体系。本文探讨了当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结合工作实际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思政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权威性,以及课程内容覆盖性、知识体系完整性、逻辑结构严密性等特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深化,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对接,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建设思政第二课堂,以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具体结合起来的产物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对中国的革命及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现实价值。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建设者,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中国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就是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了,因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来指导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伟大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头脑进行武装,使其具备建设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开展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对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地理1进行审读,分析"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等原理在教材中内隐的主要表现和外化的显性揭示,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现地理教学融合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0.
思政工作者是特殊的脑力劳动者,其在思想、知识、素质、能力等各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对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素质拓展、知识技能也要具有很高的指导能力,而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往往易受忽视。因此对在校思政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与改善是具体开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主动担当责任:一是在透彻理解文本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炼核心理念,精简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立足实践,引用案例,图文并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形象化解读;三是改革语言风格,将马克思主义的专业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四是抓住大学生思想特点和现实理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促使马克思主义融汇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之下,结合中国现阶段实际国情对马克思理论进行发扬与继承,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对于国人而言思想意识是一个民族最大的信念力量,在当代物欲横流的社会复杂关系当中,只有从精神上把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有效统一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只有在思政课教育中重视思想培养,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3.
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价值的关键媒介。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对思政教育目标、目的进行解读,旨在明确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继而对思政教育的立论、发展和优化提出更有价值的参考素材,助于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构建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的主导,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品格。如何建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是当前文学理论界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和践行的问题。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面对当代社会出现的种种挑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既需要积极应对,又必须在发展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色。本专栏推出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当代中外学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考,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当代的推进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傅钢 《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31-13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必要性和实用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合理利用大学生这个宣传、普及主体。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初次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有些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而大学生的思想日渐成熟,所以借助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过程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十分重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深化了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并为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的提出,明确要求高校的各类学科均发挥出"德才兼备"的育人功效,直面新时代的新要求,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顺应大势的重要举措.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现状,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本着"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明确其价值取向,教育功能以及内容要求,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而思政教育者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过程中又起着主导的作用,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他们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直接关系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是一个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坚守“主阵地”,明晰“主载体”,建强“主力军”,努力推动“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面临着对外辐射乏力、内生动力不足、协同联动资源有限等挑战。基于此,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的实践措施,推进“大思政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社会环境和现实境遇导致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乐观,这直接影响他们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精神世界。针对信仰危机的消极影响,应强化学科意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专业化发展,建设信仰坚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培训,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程蕊 《林区教学》2021,(5):9-12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对安徽省10所本专科院校的50位专职青年思政课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水平总体良好,但部分教师存在信仰弱化甚至缺失现象.要促使青年思政课教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应从加强理论认知、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