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默生与惠特曼的交往邹颖萍编译爱默生(1830-1882)是美国著名散文作家、诗人,惠特曼(1819-1892)也是美国著名诗人,他们两人的交往始于惠特曼将《草叶集》第一版校样本寄送给爱默生的1855年。当时,爱默生对惠待曼一无所知,可他立即复信。下...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敬爱的读者 :首先请接受我们龙年的祝福!在过去的一年里 ,我们收到许多读者热情洋溢的来信 ,很抱歉不能一一复信。在此 ,请允许我们向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希望您继续在百忙中参与、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 ,在给予鼓励的同时 ,多提意见或建议 ,让《世界文化》更加精彩 ,更贴近您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世界文化》编辑部读者来信摘登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朱洪洋先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结识了《世界文化》 ,被其内容深深吸引。她知识面广 ,品位高雅 ,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我看过后爱不释手 ,推荐给其他的同学。他们也与我有同感 ,很喜欢这份杂…  相似文献   

3.
幽默一束     
一个十分吝啬的老板送给店伙计一瓶威士忌,以祝贺圣诞节。伙计很惊讶,可还是把酒带回家了。晚饭时,他打开酒瓶先尝了一口,然后就喝起来。第二天,老板问他那瓶酒味道如何。 他说:“这酒恰到好处,恰到好处。” 老板问:“你说的恰到好处是什么意思?” 他回答说:“如果这酒再稍微好一点儿,你绝不会送给我,如果这酒再稍微坏一点儿,我也决不会喝它。”  相似文献   

4.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是《论语》的开篇句,历来被人们作为经典引用传诵。可是这三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怎样解释才符合孔子的思想呢?我们选择两种不同的说法来解释这三句话。第一种解释:孔子说:学习了而且到一定时间就去练习和实践它,不是很愉快的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而我并不恼怒,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这样讲,三句话就没有必然联系,只是说孔子讲了对三件事的看法和态度。第二种解释:孔子说:一种学说思想和主张被社会所接受,就太令…  相似文献   

5.
林肯驰名世界的葛底斯堡讲话是英语演说史上的珍品,它开创了英语新一代的演讲之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篇讲话越加放出眩目的光彩。关于这篇讲话一直有着种种神奇的传说。一种流传至今的说法是:这篇讲话是林肯在一个信封背面随意草草写成;另一种说法是:这一讲话是林肯在华盛顿去一家照相馆的路上构思出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讲话”是他乘火车去葛底斯堡的途中在一张卡片纸上草拟成的;又有说法是:“讲话”是他在集会的前一天晚上突击而成的;更有甚者,有人说“讲话”是林肯在听集会主要演讲人埃弗雷特演说的同时临时写成  相似文献   

6.
外景:印度新德里郊外的一个小村庄。时间:天刚破晓。一辆载着英国演员本·金斯利的汽车驶进了村庄。金斯利在《甘地传》中扮演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这是他第一次以老年甘地的形象来到拍摄外景的场地。他已化好装,腰间围着白色的印度腰布,一只手揪着披在他裸露的前胸上的披巾,走下了汽车。有一个农民从围观的人群中走上前来,屈身抚摸他的双足,这是印度人向圣贤表示敬意的传统方式。金斯利局促不安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不是甘地。”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戒日王是否知晓了解秦王其人这一问题,从戒日王和玄奘的谈话中可窥知一二,但是二人谈话中涉及到戒日王是否知晓秦王即太宗本人的问题时,各种史料记载不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证和辨析。首先将记载有关这一问题的史料梳理排列如下:1.《大唐西域记》卷五:(戒日)王曰:"尝闻摩诃至那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  相似文献   

8.
<正>时代:明材料:紫檀类别:家具规格:173×86.5厘米,高81.3厘米收藏处:浙江省博物馆画桌,顾名思义,是用于写字和作画的桌子,琴棋书画是中国士大夫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于是临桌作画,也成了文人日常生活的一景。由于中国古代有闲阶级的细致生活,相应的专用于写字、绘画的较宽大的长桌便应运而生。这件紫檀四面平式加浮雕画桌雕饰复杂,可看出应属于追求奢华的明末作品,雕饰的紫檀散发着幽幽的光芒,使这件画桌集富丽与肃穆于一身,可称为画  相似文献   

9.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是《论语·乡党》的最末一节文字,一直以来号称难解。其中难解之处又集中在“色斯举矣”这一句,大约有如下几种解说:一、“色”用作动词,指人的脸色变异。如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  相似文献   

10.
<正>贺政民先生曾经坦言:"我一生走了三步:《玉泉喷绿》(长篇小说)的出版为第一步;鄂绒集团企业思想文化的建设是第二步;晚年参与国礼艺术书展算作第三步。"深思细想,这三步迈得很大,竟然跨越时空50年。探源问径,这三步  相似文献   

11.
正从作为驾车的牛、祭祀的牛,到进行田间耕作的耕牛,进而又转变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这反映了耕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角色的转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写照。耕牛在传统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一说:"求之六经,古牛惟以服车,不用以耕。《书》曰:肇牵车牛远服贾;又曰:放牛于桃林之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人信鬼,相信幽冥世界,来源极早,在先秦的典籍中,都有关于"鬼"的说法。《列子·天瑞篇》中说: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说文》里面说:人所归为鬼。段玉裁注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中国的古人会为死去的祖先立庙,这是古人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但说到底,这是对于死亡与鬼的畏惧的结果。《说文》里说:庙者,尊先祖皃也。段玉裁注曰:"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以“五柳先生”自寓。文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出了他读书的态度与心得。对于这句话的意义,一般人的理解认为,这是诗人说他读书时但观大意,不像经生那样死抠字句。冯钝吟《杂录》曰:“陶公读书,止观大意,  相似文献   

14.
<正>时代:清材料:鸡翅木类别:家具规格:长150×75×82厘米收藏处:北京私家这是一件出现并流行于清晚期的家具,有相当数量的同类传世物。清式家具与明式不同,明式家具多方中有圆,注重曲直相济,多为表现文人气质。典型的清式家具,由于统治者审美情趣的改变,多用直  相似文献   

15.
每个年代生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之歌,也许泰勒斯威夫特的《22》最能描写时下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斯威夫特在她22岁时写下的这首歌中唱道:"夜复一夜,我们不会入眠。"这歌词套在像她那样富裕的年轻人身上描写的是不醉不眠,而套在职场新人身上则是因为工作无法休息。凯茜麦金泰尔28岁,是一名在纽约工作的图书公关。她说:"如果不在办公室,我的智能手机也会让客户找到我。"麦金泰尔不过是20多岁大军中的一分子——自古这群  相似文献   

16.
这尊小小的塑像,尽管它的名字并不响亮,却为全世界人们所瞩目:第59届学院奖将于本月产生。  相似文献   

17.
<正>时代:清材料:纸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85厘米,横40.5厘米收藏处:南就博物馆这是气势夺人、藏润老练的作品,从布局到用墨,从画面到题款,无不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作品中用墨不多,而极为精练。重墨描绘的树干、树枝与雾气氤氲,淡色渲染的远景相互映衬,产生对立中又有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有一段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令群臣议帝号,"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这一段史料十分有名,常为学者引据。这引发出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群臣口中的"泰皇"究竟意指何人?为何"泰皇"处在"最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20,(4)
正慈禧太后有一个闻名于世的便盆——"官房",其精美奢华之程度令人惊叹,《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中对其有较为详细的描写:可老太后常用的是檀香木刻的,外边刻着一条大壁虎。啊呀!这条大壁虎刻得不用说有多好看,它好像碰到什么猎物要进行捕捉一样:四只爪子狠狠地抓着地,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条腿;身上有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肚子鼓鼓  相似文献   

20.
雕花木书架     
正时代:清材料:木类别:文具收藏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这是一个类似鞍鞒的木制书架,形状颇为怪异,与我们平常所见书架差异甚远,也许是因为少数民族游牧频繁,书架是为架放于马背上而设计的。这种书架当时在新疆可能相当流行,如果仅是一个特例,它的工艺结构和装饰风格不可能这样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