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三,在一间没有窗户的会议室里,纽约长老会医院肿瘤科的10名工作人员围坐在一张长桌前,一边吃着三明治和水果,一边讨论工作。他们的措辞可能会使病人们大吃一惊。一位社会工作者读了一篇短文,文中说,在近20年里,每当医生为病人下了癌症诊断之后,她走进病房时,就感觉自己“走进了他们的冬天,走进了他们的恐惧”,心情压抑,又不能置身其外。一名医生也读了一段,讲述自己如何最终体会到她的一位同事因医治癌症带来的损失。一名护士读了一篇听起来像是辞职信的文章:她不得不离开,她说,“让我的生活与你的死亡脱离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1979年4月3日,一位61岁的日本老人因患胃溃疡,吐了大量的血,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必须马上给他动手术输血,可是,这位病人的血型极为罕见,医院里根本没有这种血型的血浆。主持手术的内藤良一医生当机立断,把1000毫升白色液体注射到病人  相似文献   

3.
一位经常失眠的病人遵照医生的嘱咐吞下了一粒小丸。那并不是药,而是一副微小的机器。这机器在病人体内移动时,会不断向一具挂在病人腰间的接收器发送温度纪录,帮助医生测定病人的生理节奏。在另一所医院里,几位外科医生在施行手术,将一个血压传感器放进一位病人的心脏内。这传  相似文献   

4.
一位中学生幻想着2023年做医生的情景:“我一边穿上淡绿色的工作服,一边对计算机说了句:‘请查3610号病人的详细资料’,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来,在给这位61岁的男病人做了细致的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功能已经很差了,我决定给他换一个心脏。在用计算机模拟出他心脏的各项数据之后,我又从他手臂静脉上取了一点组织,一同送到了组织工程工作室,等待他们制造出新的心脏……”他已经注意到这样一门新的医学技术——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一个受循证治疗的病人 一位53岁癌症患者的病情难倒了不少医生。  相似文献   

6.
医生給病人开的处方上都要注明药物的用法,病人从药剂师手中領到药物后,药剂师还要核对处方,把用药的方法再向病人解說一遍,由药房买来的成药也都有用法說明。口服的药或注射的药都有明确的規定:每次用多少,多少时間用一次。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医生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医生;医生对一个病人认真负责并不难,难的是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负责;一个人要学点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日积月累,永不停息;做医生要保住自己的"安全"并不难,难的是为了病人安全而抛弃自己的安全。而周联生就是这样一位愿置自己于各种"危难"情况的好人、好医生,在从事近30年的神经内科医生以来,他不畏艰难困苦让无数脑梗塞、脑血栓、中风等病人重燃生命之火,用仁心仁术成就了一代仁医。今天,让我们走近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州市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11,(2):77-79
1831年,当英国医生托马斯·拉塔第一次尝试着用输血的工具给一位病人输入盐水溶液的时候,这一实验性的治疗方式是为了挽救一位濒死的霍乱病人。170年后的今天,静脉注射技术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星期不用取下针头的套管针。在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9.
奇事异闻     
《科学生活》2007,(3):7-7
RP-7机器人医生坐诊医院急诊室当一位中风病人来到急诊室时,如果没有神经科医生在场,就很难采取正确措施防止病人病情加重而死亡。现在,美国密执安州21家医院将开始让RP-7机器人坐诊医院急诊室以应对突发情况。由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的一家医疗软件公司研制的RP-7机器人高1.5米,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3):54-55
说起医用机器人,或许大家已经不再陌生:1998年5月,德、法两国的医生共同合作,用遥控机器人系统成功地为一位心脏病人进行了瓣膜修复手术;2001年9月,法国医生通过超远程控制医疗机器人,在美国纽约为远在法国的病人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跨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美好蓝图。以下是9款最先进的医用机器人。  相似文献   

11.
科技博览     
成人脑干细胞可以死而复生 世界上第一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手术最近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被锐器刺入脑内深达10厘米,造成了严重的颅内伤。研究人员抽取出病人脑内的异物后,冲洗异物上附带的碎片脑组织,进行克隆、分离,在病人体外培养出病人的脑神经干细胞。为了保证临床移植的安全性,研究人员还在猴子的脑内进行了类似移植试验。之后,神经外科医生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导向的立体定向技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了创伤很小的神经干细胞移植,500万个干细胞从不同的注射点移植到患者脑内。病…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第一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手术最近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被锐器刺入脑内深达10厘米,造成了严重的颅内伤.研究人员抽取出病人脑内的异物后,冲洗异物上附带的碎片脑组织,进行克隆、分离,在病人体外培养出病人的脑神经干细胞.为了保证临床移植的安全性,研究人员还在猴子的脑内进行了类似移植试验.之后,神经外科医生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导向的立体定向技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了创伤很小的神经干细胞移植,500万个干细胞从不同的注射点移植到患者脑内.病人术后恢复平稳,检查发现脑部受损区域的代谢与移植前相比有所改善.目前,病人可以从事编织毛线、包馄饨等细致动作.  相似文献   

13.
会有这样的医生吗?自己的病情已到了危险的境地.不仅照例为病人行医.而且.对自己的病情毫无察觉。 一年春天.一场手术正在东风总医院外科手术室里进行着。 忽然.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张柏怔住了,他目不转睛地盯住一位中年医生。瞧.他的举止很不灵活.他的脸胀得通红.他的目光黯然。年轻医生走上前去.问他:  相似文献   

14.
一位姓王的病人,多年患有慢性肾炎,不久前因为肾功能不好又住进了医院.朋友来探望他,送来香蕉.老伴遵照医生的吩咐,每次只给他吃一个.一次,他趁老伴不在时,一连吃了好几个.几个小时过去以后,老王突然头昏眼花、四肢乏力、呼吸困难,心里憋得难受.医生检查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很慢,化验血镁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奇迹     
孙君飞 《知识窗》2014,(9):20-21
2013年4月的一天,匈牙利·布列森大学医学健康中心接到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怀胎15周的孕妇,突然被抛出幸福的安全轨道,遭到脑溢血的袭击,被急救直升机从外地火速送到这里。健康中心的医生们马上进行抢救,遗憾的是实施手术后,女病人还是被病魔“打倒”了,被判为脑死亡。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有一位消化科疾病专家任伯良,不但医术精湛,知识渊博,而且医德高尚,更有口皆碑。但是,对病人有关病情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答复往往是"说不清"。这就难免使人们感到纳闷:一位专家级医生怎么能使用  相似文献   

17.
乔安娜是英国一名资深的心理医生,这天,她接待了一位特殊的病人。那是一位50岁左右的女人,她在母亲的陪同下,神情呆滞地坐到了乔安娜医生面前,在会诊的一个小时里,她嘴里一直喃喃地低语:“我被外星人绑架了!  相似文献   

18.
“华扁真传得绝技,孙张妙方显神功。”这是一位患者对老共产党员,针灸名家沈阳李颖医生的评价。一张天使般的笑睑,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忙碌不停的身影,这就是李颖医生。李医生几十年如一日,急患者所急,忧病人所忧,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赢得国内外广大患者的好评与爱戴。作为一位老党员,她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细心、耐心去真诚的关爱患者,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9.
正话语的力量美国一家医院里,一位病人被诊断为癌症,他的主治医师自以为幽默地说:"你体内有定时炸弹。"没想到,这句话却像一颗子弹打中了病人,并且时刻回响在他耳边。结果,病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六个月后去世。尸检和解剖后,医生意外发现他根本不到死的时候,因为癌变的肿瘤仍然很小,尚未扩散。这种情况发生不止一次,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不是死于癌症本  相似文献   

20.
用数字说话     
《科技创业月刊》2008,(12):45-45
齐格是美国一位烹调器推销员.他推销的烹调器每套价格是395美元。一次,齐格到一个城镇推销.把镇上的人叫到一块.一边示范这套烹调器.一边强调它能节省燃料费用,并把烹调好的食品散发给人们,请大家品尝。这时,一位当地著名的守财奴.一边吃着齐格烹调的食品.一边说:“他的产品再好我也不会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