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英汉翻译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和文化的信息传递.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笔者着重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差异等阐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只有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才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原文,准确的进行翻译,使译文比较精确和完美.  相似文献   

2.
文化融于语言交际之中时,两种文化相似的程度对理解语言交际具有重要意义.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影响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思维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影响语言交际、影响遣词造句和影响谋篇布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滋生的土壤.汉英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词汇空缺现象.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英语中的词汇空缺现象,透视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因文化的差异产生语言使用的差异,翻译所关涉的两种语言承载着两种文化.本文以文化差异的视角,论述由于文化的迥异,所产生的翻译语言表现方式的各不相同,因而翻译力求在一种文化模式下去展示另一种文化时,其语言就不得不面对自身的创造和突变,并藉此完成文化的扩容.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认知过程,由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经验不尽相同,因此在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正确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内涵,并进行两种文化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真.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要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从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以及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等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英汉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这个翻译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翻译过程中,很多错误的翻译都是由于译者不了解源语与译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或者没有充分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所造成的.因此,充分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本文将主要讨论研究生活环境、习俗、宗教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伟星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64-66,12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真.译者应当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不仅要熟悉两种语言,更应该熟悉两种文化,并在翻译中充分考虑两种文化的差异.全文旨在通过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和比较,说明文化差异与词义的理解及对译文的制约,探讨文化差异与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莹 《考试周刊》2011,(19):30-32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显性标志.通过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可以反映出各自文化独具魅力的一面.句法又是构成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西方在文化内涵方面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语言。东西方文化在人际心理的距离、个人安全感的基础和个人权力重心的倾向等三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反映到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确切含义,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歌所叙唐代陇蜀荆湘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诗歌具有广义的史学价值。杜甫晚年飘泊诗作的相关描述,较为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了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特征。唐代秦州秋阳杲杲,秋雨迷蒙,秋霜凛冽,秋月凄清,同谷岁暮则雨多雪盛,偶见冬虹;成都四季分明,冷热适中,然时有春旱、夏洪发生;夔州夏秋毒热,巫山雾瘴、云雨、霜雪、雷电变幻莫测;荆州及湖湘东南一带春季早暖,夏季酷热多雨、易发洪水,秋季前热后凉,冬季冷热不均。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与今天上述各地情况基本相符,杜甫夏秋叹热莫过于夔州与潭州,亦与今天的重庆和长沙同列全国“火炉”城市地位相当。另据杜诗所叙剑门蜀道腊月山花开放,通泉冬季蚊蚋活跃,成都四月黄梅成熟,戎州、泸州六月盛产荔枝,江陵正月嫩荷抽叶、飞燕营巢,潭州正月蜂鸣密林、燕舞江滨,湘潭二月南风蒸地、春热黄昏等情况,唐代陇、蜀、荆、湘一带的年平均气温似应高于今天。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哲学大师,亦是语言大师。《论语》的巨大影响,在于其思想之精深,亦在于其语言之魅力。孔子的语言观具有几个特点:一是言行一致,二是名实一致,三是文质一致,四是时中的方法,五是老实的态度。孔子的语言具有多方面的美学特征:一是匀称美,二是气势美,三是弹性美,四是睿智美,五是自然美,六是崇高美,七是刚力美,八是人格美,九是无言美。孔子的语言观极具原创性,进而影响其思想;孔子的语言美颇有吸引力,进而传播其思想。其语言的深邃和美相得益彰,凸显孔子思想的伟大。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的人文精神 ,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 ,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 ,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文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文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 ,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 ;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 ;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 ,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 ;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5.
国外双语教育有明确的国家目标、教育目标和语言目标指明方向,因而双语教育比较成功。而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长期以来目标缺失,导致双语教学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制度性和有效性。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在实施阶段、教学对象、教学结果、学生的动力、后续第二语言支持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国家目标应定位于:以多元文化认同为基础,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双语人才;语言目标应定位于:习得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6.
新平县是云南省地域广、人口多、民族亦多的山区民族自治县。新平县漠沙镇位于红河谷,在这里长期居住着傣、彝、苗、哈尼、拉祜、回等多种民族。民族分布情况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雷同,基本是或大或小的聚居,而在一个特定的民族聚居区内,又杂居着其他民族。坝区主要居住着傣族,汉族、彝族、哈尼族等,其它民族多居山区和半山区。漠沙各民族与我国民族总体分布尽管有着共同点,但语言使用上却有着不少独特之处。十分明显的是生活在同一漠沙镇的不同民族,大都各自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又普遍兼用汉语,然而语言使用状况,特别是双语类型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探究了该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学报发展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校学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期刊群.为促进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以及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成果展示方面起到了窗口和桥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学术期刊竞争的日趋激烈及逐步市场化.建设名刊、名栏和独具专题特色的期刊成为学报界的首要课题。这就需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高校学报发展创新所面临的困难及制约因素.采取“以专业、地域文化特色或以名人名作带名栏名刊建设”.取主动整合之途.走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学报在期刊的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叠是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现代汉语用词法上的重叠,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和拟声词等诸多词类中,具有丰富多样的重叠形式,而且还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表达多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玉平  何飞 《教育文化论坛》2014,(1):111-115,129
2012-2013年,贵州傩文化在展览与表演、经营与开发、传承与保护、调查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经营与开发处于较低的层次,学术研究上没有国际性的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和文化艺术节,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热闹景象显得有些冷清;保护方面有许多方法和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从整体上看贵州傩文化仍呈现出向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公平和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公平和效率在理论上和宏观上是可以统一的,并能够得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从微观和实践层面上分析却往往会发现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两难问题。我国省(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当前急需关注的一个典型的、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反映我国1999年和2000年各省(市)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多指标进行聚类、相关等统计分析,考察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区域公平和效率的发展变化特征,并通过对二者量化关系的揭示,对我国省(市)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估,并对我国未来省(市)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