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务务。学生背条条.考完全忘了”的尴尬局面.导致职高学生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始须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使整个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从而做到课堂教学的导向性、针对性、实战性、反复性、趣味性和激励性六戈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教材中选了杜牧的《阿房宫赋》,文中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两句的注释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暖。‘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笔者认为注释脱离了原文的句法结构.只串讲了大意.特别是认为“响”是动词,当“响起来”讲。有失偏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认识误区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体性教育”蔚然成风的形势下.一些追“风”者走入了“过犹不及”的道路,在对“主体性教育”认识和把握上进入了误区,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就是“主体性教育”;二是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少管或不管就是“主体性教育”;三是把主体性与创造性完全等同。其实.“主体性教育”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教师应从根本上把握,以免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自主探究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时刻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主攻方向。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而是要求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来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向。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是由于受到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局限,难以有所突破。昌乐县实验中学自2001年以来,就致力于探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辩论,相互补充,质疑问难,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课题中.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且最大限度的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的“讲”,也可以说要尽量变“讲”为“论”.变“讲”为“动”。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最终达到在动中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开展了“说课”、“讲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活动。 “说、讲、评”是把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相应的评课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最终实现“说、讲、评”的整体优化。 一、小学数学的说课艺术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口耳授受的教学方式不断受到冲击,然而,笔者认为,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教师的“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不可忽视,“讲”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一、正确理解讲的含义   有的教师认为讲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聆听,他们把讲看做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似乎教学是一讲一听就能完成的过程,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容易。   叶老认为:“所谓讲,应当理解为给学生以指点和引导,使学生逐步达到能自己阅读。”怎么理解这…  相似文献   

7.
“度”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如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作要求掌握火侯;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数学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  相似文献   

8.
曾经因为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堂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和问题,让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达到了符合要求的答案而沾沾自喜;也曾经在教育中能够让学生言听计从而欢欣鼓舞,并自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循循善诱”。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有许多认真负责的老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早予以详尽的准备,定出“标准”来,步步相接,环环相扣,力求“讲深讲透”。老师十分注重有条不紊地诱导推理、演算和精确的解答,“越俎代庖”地为学生将知识“咀嚼”好,像喂饭一样地喂给他们,学生惟一要做的就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吞下”知识。学生跟着…  相似文献   

9.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能像“数学”、“物理”等学科用逻辑去推理,它是一种“技能”或“活动”,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环境中)去游,才能学会,并不是通过教授有关英语的知识,就能学会说英语,所以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就是讲得太多,试图以教代学,而结果往往是教师满堂讲,学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全面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12.
扬永华 《甘肃教育》2007,(12X):21-21
在每门课程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得精心筹划。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兴奋点。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启示1:“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学习”,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学习”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变为组织,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盲人放驴不松手”的弊端,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何宝群 《辽宁教育》2009,(11):46-47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普遍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对课堂教学中的习题编拟改革的关注度则低了许多.不少习题还是老面孔,学生解答起来毫无兴趣。另外教师对教材中提供的习题的处理也显得浅显、机械,未能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发挥它们应有的教学价值。低效的练习,重复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出现。如何通过编拟“高价值”的习题有效地理顺“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新理念下的数学习题编拟,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凸显”。  相似文献   

15.
吴权昕 《小学生》2010,(12):33-33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在新授课的时候老师常常会问学生听懂了没有,对刚刚讲的知识学会了没有,或者是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有像这样做对不对?会不会?是不是?这样的“问”纯粹是走过场,没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对课堂教学与得神文明关系的认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以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讲说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要把课堂教学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于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大、中、小学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命运,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尊纪守法的风气.”指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肖川 《辽宁教育》2008,(7):11-11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旷玉萍 《云南教育》2002,(31):48-48
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还不习惯于听学生“讲”,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和问,面对学生的问和答则不够重视,使之流于形式,这对教学实在不利。一方面失去了最佳教学时机,另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不喜欢“张嘴巴”。我认为教师重视学生的“问”和“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讲”。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话不再是圣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中的合作者。教师就像“牧羊人”,学生就像“羊”,“牧羊人”要给“羊”找…  相似文献   

19.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提倡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高效地获取“有活力的知识”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然而不少课堂教学仍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使学生学习态度逐渐由热忱变为冷漠、由自信变为害怕。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下面从语文教学方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