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人们提出了众多的反例以表明休谟所认为的不能完全从“是”语句推出“应该”语句的看法不成立,但这些反例其实都存在问题,它们并不能真正构成对休谟看法的反对。“应该”语句与“是”语句不同,它并不断定世界,却承诺了一个自由行为者。如果“应该”语句有真假,那么判定它是否为真的标准与判定“是”语句是否为真的标准有根本的不同,因而断言“应该”语句与“是”语句存在逻辑分界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算法是数学理论的新增内容,伪代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伪代码主要包括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以及循环语句,其中循环语句一般有“Do”语句、“While”语句和“For”语句这三种形式.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语句的含义及用法,以及各语句之间的关联,是教学中的关键.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在学习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谈谈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点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中的一部分,侧重于挖掘语句的思想内涵,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似文献   

4.
“使”字兼语句的结构与一般兼语句基本相同,但深层语义结构却与其有很大差别,可以视为话题兼语句。汉语兼语句表层结构的相似性,导致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将“使”字兼语句与“叫”、“让”字兼语句及“把”字句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深层语义的讲解入手,灵活使用追问法、情境语用法、句子合成法、近义词对比法等帮助留学生正确地使用各种类型的兼语句。  相似文献   

5.
安秀兰 《考试周刊》2012,(79):96-97
“得”字补语句具有因果意义,本文通过“得”字补语句和“因为所以”句在韩国语中对应形式的对比,探讨了“得”字补语句表因果意义时固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二论元“无”、“有”逻辑语句呈非主谓结构,具有交换性。单调性、守恒性,是一种便于逻辑推理的表达形式。相应的“无”、‘有”语句中文表达主谓结构不明显,而英文表达主谓结构明显。因而前者更接近于逻辑语句的表达。从自然语言理解的角度看,“无”、“有”语句的中文表达明显优于英文表达。  相似文献   

7.
潘青 《中学教研》2002,(11):40-40,F003
1 语句与命题的区分高一新教材中将命题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但在许多数学参考书中把一些语句错当成命题。如“a=b”、“y是偶数”、“x+2≥0”、“n≠1”等等。这些含有变元的语句由于所指的对象不确定,因此无法判断真假。通常我们将这种含有变元的语句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四步”法主要分四个步骤阅读文本:首先是“精读”,要读通全文,从理解词语入手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即整体感知文本。其次是“解析”,从理解文章的语句入手理解文意,重点抓三种语句,一是抓住传达文中重要信息的语句,即能揭示文章内涵的语句。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含有变元的语句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别真假,如“x-3〉0”不是命题,只是语句,逻辑上称之为“命题形式”或俗称为“开语句”.这一类语句如果要成为命题,必须前面加上量词,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比如,语句“f(x)≥0”前面加上全称量词,得全称命题:对所有的x,使f(x)≥0;其否定为存在性命题:存在x,使f(x)〈0,  相似文献   

10.
分析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的“内容要求”中“了解”语句在各学科教科书中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对“了解”语句的教学作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珏  王穹 《中学生阅读》2008,(10):48-50
语句衔接题着重考查语言运用要求之一——连贯,所谓“连贯”就是指语言前后相连,上下贯通。高考语句衔接题经历了“单点语境题→双点语境选择题→多点语境简答题→语句排序题”四个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句中的肯定否定同义现象张维耿在一般情况下,汉语的肯定语句和否定语句,其语义总是相背或相反的。如“我想去成都”,“我不想去成都”;“这两双袜子一样”,“这两双袜子不一样”;“屋子里有人”,“屋子里没有人”;“这本书他看过”,“这本书他没看过”;等...  相似文献   

13.
含于语句中的“知道”一词表示一种主观模态,一般说来它有两种指义:命题指义和操作指义。在下面的四个例句中,语句1和2表达的是“知道”的命题指义,即主体“知道事情如何”;语句3和4表达的是主体“知道事情如何去作”,即“知道”的操作指义。  相似文献   

14.
用计算机从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3476种书籍中检索关键词“自强”得到1674条语句材料,经内容分析法研究表明,可以归纳出“个我”、“小我”、“大我”三种自强人格的语句材料;再对大我自强语句材料做进一步内容分析,发现大我自强人格包含“进德修业”、“盛德大业”和“天德圣业”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德”、“业”双修的特征。我们提出的健全人格概念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我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的教材往往把“使”字句当作典型的兼语句。但是,因为小同的“使”字句中“使”的含义并小相同,所以句子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本文把“使”字句分为A和B两类,其中A类“使”字句是兼语句,B类“使”字句不是兼语句。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有些语句不能判断真假或不涉及真假.如“x>5”,“这是一棵大树”,“3是12的约数吗”,就不是命题.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一些资料中,把许多无法确定真假的语句误导为“假命题”,给同学们学习造成很大影响.请看:  相似文献   

17.
“扩展语句”是2000年才开始出现的一个高考新考点,常见的考试题型就是把几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或者把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补写出来。“扩展语句”重在“扩”,其思维是广阔的,内容是开放的,答案是丰富的。也正因为如此,掌握一些扩展语句的基本方法,避免一些常见失误,才能有效地把扩展语句试题答好。  相似文献   

18.
诠释的层级——第一层:“言”(语句的记忆);第二层:“构”(结构的把握) 关于解释的层级,这些年来我用了“道”、“意”、“象”、“构”、“言”这五个层级来说。“言”就是“句子”,就是英文的sentence。“言”这个字是什么?“解释”时,你光是记得那个语句还不够。由这个语句和那个语句间,构成了一个逻辑结构,有一个construction(结构、构造)或一个structure(结构),它有这样一个东西,有一个构造,所以我们去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不能够只是去记得它讲了什么。对语句,你所采用的,往往是你的记忆的活动,但是你不能停留在记忆的活动,你必须往上提,必须是一个结构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扩展语句”是2000年高考增加的新考点、新题型,这个考点怎样考,题型是个什么样子,《考试说明》只字未提。笔者根据语句“扩展”的不同地方,把“扩展语句”归纳为三种方式,即:前扩、后扩、插扩。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但却”与“但……却”及关联词作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却”与“但……却”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关联词,它们的作用 除了与一般转折关联词一样,在复句中为分句分类,标明转折关系类型外,还起着协调语气, 凑成整个语句的舒缓、和谐语音的作用,即它们是语句意义构成和语音构成的重要因素.当然 在具体的语句当中,它们在表意上又存在细微的差异。“但却”是将转折点与转折界线重合,意 义比单独的“但”或“却”都重.而“但……却”则是分别在同一语句的不同地方标明转折点 与转折界线,其作用主要在于“节律调整”,意义上为双重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