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8年的一天,著名学者梁漱溟与父亲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父亲问道。他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然而三天之后,父亲投水自尽。从此,梁漱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1918年的一天,著名学者梁漱溟与父亲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父亲问道。他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然而三天之后,父亲投水自尽。从此,梁漱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世界会好吗?转眼近百年过去,"一战""二战"早已成为尘封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梁漱溟一生研究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深奥的人生哲学课题。最终,他得出结论:"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是,人和物的关系;再次是,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内心的关系。"他研究这个课题,与他的父亲有关。1918年11月7日,父亲60岁生日前夕,问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父亲说罢离家,三天后,自沉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理传记学方法,以历史文化名人梁漱溟为研究个案,探讨梁漱溟与其父之间融洽与冲突的关系:梁氏父子之间的融洽关系对梁漱溟的自主、自律、勇敢等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梁漱溟在父亲死后由佛入儒,毕生致力于儒家文化的复兴,则与其潜意识中因与父亲的冲突所造成的对父亲的“负罪感”有关。  相似文献   

5.
梁父教子故事:一天,少年梁漱溟大吵大闹,把整个家搞得鸡犬不宁。因为,他的宝贝“钱串子”不翼而飞了。事隔一天,父亲在打扫庭院时发现,铜钱悬于桃树的枝丫上。梁父悄悄地在纸条上写道:“一小儿在桃树下玩,偶将钱串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  相似文献   

6.
亲切的鼾声     
又听到了父亲的鼾声,此时我觉得这鼾声是这么的温馨……在毕业考试前几天,天气非常热,爸爸特意在我房间装上空调。在这么热的天,我总是让父亲到我那个“清凉世界”打地铺,可父亲就是不肯来。一天晚上天气非常热,我去叫爸爸,爸爸说:“什么事?”“该睡觉了,”我扯好毯子,说,“快点!”“我不在那睡了。”父亲说着进屋把毯子卷好,准备出去。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梁漱溟原只是中学毕业生,当年竟被蔡元培聘为北大哲学系讲师。在他自学成才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梁漱溟幼时一次丢失了一串心爱的铜钱,情急之中,吵得全家不得安宁。第二天,梁老先生发现铜钱挂在院内的桃树上。为了帮助梁漱溟克服粗心浮躁的毛病,梁老先生什么也没有说,写了一张纸条给儿  相似文献   

8.
梁父教子故事:一天,少年梁漱溟大吵大闹,把整个家搞得鸡犬不宁。因为,他的宝贝“钱串子”不翼而飞了。事隔一天,父亲在打扫庭院时发现,铜钱悬于桃树的枝丫上。梁父悄悄地在纸条上写道:“一小儿在桃树下玩,偶将钱串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于树上。”写罢,不动声色递给儿子。梁漱溟接过一读,即刻跑到树下找到了钱串,他愧疚地笑了。点评:我们有些教师,发现学生淘气多半会不问情由就严加训斥。如果学生极力辩解或发脾气,个别老师还会大打出手。这样做,学生即使当时不敢顶撞,也会暗中顶牛,甚至还会造成…  相似文献   

9.
一曾见梁漱溟行书“静观”立轴,结体、章法皆不拘一格,写得随意、开展,总体属于新文人的字。其中所带颜体笔意,是否受其举人父亲梁济的影响,不得而知。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笔名寿民或称瘦民。《民国报》总编辑孙浚明,曾为梁写一扇面,上款题漱滨,梁见后甚合心意,从此便以为名,梁漱溟为人写字看来颇受孙浚明的影响。二梁漱溟在日常著书或坐而论道时,喜谈“静”字。曾说人心特征,要在“其能静耳”。又说生命原不是静的,但“感觉和理智却是生命中最静的了”,强调“心静”,强调“人于深静”,认为如此“则人类生命中许多隐…  相似文献   

10.
写在开栏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 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 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 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师。一天,父亲在雕刻石狮子,苏格拉底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好的雕刻师?”父亲指了指正在雕刻的石头:“看!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头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看着儿子迷惘的眼神,父亲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报考美术师专。复试在县城的美专进行,参加复试的头一天,父亲问我:“需要我陪你去吗?”我说:“不用。”父亲说:“那你一个人去好了,我去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第二天早晨,我一个人挤上了通往县城的汽车。  相似文献   

13.
正1918年11月初,梁济60岁生日前夕,为了准备给他祝寿,家人要进行大扫除。他因此到朋友家小住,说生日那天回来。11月7日,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三天后,即1918年11月10日,梁济自沉于别墅附近的"净业湖",即今天北京的积水潭。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1,(2):6-11
悦读相伴:"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谁口出狂言?熊父回头一看,是自家小儿熊继智。闻听此言,继智的父亲与兄长诧异不已。熊继智不仅狂,而且暴烈、不羁。他曾因学术之争打梁漱溟,与废名殴斗,但第二天又与人家和好如初。这时的他,早就改名为“熊十力”。“十力”为佛家术语,专指如来佛祖的十种智力。  相似文献   

15.
那年我考取杭州一所大学.父亲带我去学校报到,办完手续天就黑了。父亲想坐夜间的火车同家.我没让父亲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父亲为了我渎书.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现在出来了,他怎么也应该玩两天。父亲也是喜欢杭州这座城市的,我接到通知书后,父亲总跟我说杭州是座好城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父亲不知跟我念了多少遍了。经不住我左劝有劝.父亲依了我,但他只同意在杭州玩一天。  相似文献   

16.
北大的特殊文化环境,西方批判、反省现代化的思潮,父亲之死给梁漱溟带来的心理动力和毅力,是梁漱溟实现由佛返儒的文化心路的原因.梁漱溟提出的力图解决文化与现实社会存弊相连问题的文化模式有独创性,它为新儒学在当今的活跃开了一代风气,并赋予了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无我为大,有本无穷”:这是梁漱溟送友人的一幅联语。对于生死,梁漱溟“任其自然”。梁漱溟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之说,因此他“乐天知命”。抗战期间,袁鸿寿先生在桂林七星岩请他吃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袁鸿寿大惊失色,要避。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与马克思·韦伯文化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以来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化学、尤其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同样具有突出的地位。马克思·韦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对世界文化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梁漱溟与韦伯虽然并不着重于文化学研究,但在文化学上的论述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本文基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韦伯的“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对二人的文化观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直到父亲病故的那一天,悲痛之余,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是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给父亲的两个承诺还没有来得及兑现,他老人家就离我而去了。父亲是个文学爱好者,是单位有名的“笔杆子”。上中学时,大概是遗传了父亲的“文学基因”,我的作文写得不错,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记得那时我总是把“范文”带回家骄傲地拿给父亲看。他会高兴地说:“写得很好!儿子随爸,是块好料。爸有个心愿,期待你的文章有朝一日能变成铅字发表。”我自豪地保证:“爸你放心,总有一天,您儿子会把发表的大作拿给您看!”父亲连连点头:“好!好!爸爸期待着这一天。”可…  相似文献   

20.
幸运     
我十岁的时候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一天,我从集市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父亲: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只买两张彩票行吗?”父亲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最后我哭了起来,父亲才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集。”第二天下午父亲带着我到了集上,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买了第一张彩票,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我还有父亲答应的一次机会。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手里攥着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摇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