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马(1936-),本名马为义,广东潮阳人。台北工业专科学校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现任职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台湾笠诗社同仁。著有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等多种。  相似文献   

2.
"城南诗社"是清代康熙年间苏州地区的一个著名诗社,其在创始人沈德潜的年谱中保留了该诗社的一些资料。其作为一个规模成熟、风格稳定、影响深远的诗社,颇具研究价值,同时对于认识清代苏州地区结社情况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崇高美的热望──陈千武诗歌创作的精神追求刘小新陈千武本名陈武雄,笔名桓夫,1922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名间乡,是台湾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开始于三十年代至今已近六十年,是“笠”诗社中著述最丰的一位。诗集有《彷徨的草笛》、《花的诗集》、《密林诗抄》、《不眠...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双重改造中,台湾"创世纪"诗社开掘了一条无限敞开的现代性意义生长之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对诗歌张力的追求。创世纪诗社诗人所动用的手段主要有:主体与客体的张力;形式与内容的张力;传统与现代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清初浙江西泠"蕉园诗社"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然而现今学术界关于"蕉园诗社"成立时间、主要人物、存续时间等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分歧和疑问。事实上,"蕉园诗社"的成立时间大约为1665年。"蕉园七子"和"蕉园五子",分别为"蕉园诗社"前、后期的主要成员。"蕉园七子"的活动时间大约自1665年开始,至1669年结束,前后5年。"蕉园五子"的活动时间自1676年开始;1689年前后,"蕉园诗社"因"蕉园五子"的文学活动而达至其鼎盛时期;至1698年,"蕉园五子"因领袖人物徐灿的逝世而解体。与此同时,"蕉园诗社"亦随"蕉园五子"的解体而解散。因此,"蕉园诗社"前后存续时间为34年。  相似文献   

6.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引读白荻,原名何锦荣,台湾诗人。中学时代就以《罗盘》一诗获得1955年度诗人节新诗奖。他最初在《蓝星》的诗刊上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现代”派,1959年担任改版后的《创世纪》编委,1964年参与发起建立“笠”诗社,是台湾诗坛上惟一同时涉足这四大诗社的诗人。著有《蛾之死》、《风的蔷薇》、《天空象征》、《香颂》、《风吹才感到树的存在》、《自爱》等诗集。诗作昨夜昨夜来去的那一个人,昨夜述说着秋风的凄苦的那一个人,昨夜以水波中的月光向我微笑的那人以落叶的脚步走过我心里的那一个人昨夜用猫的温暖给我愉快的那人唉,昨夜来…  相似文献   

8.
台岛诗人和法国现代主义诗潮最初接触,始于30年代兴起的"风车诗社"是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一波;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台湾现代诗勃兴、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时期,不仅承继着台岛和大陆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余绪,更直接导源于20世纪欧美、特别是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和新的开发,为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二波。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现代派”、“蓝星”和“创世纪”三大诗社,成为分途并进、引领本时期台湾现代诗潮走向的“三驾马车”,它们所驶过的路程,不仅清晰地标示着台湾现代诗的勃兴、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清晰地划出了本时期中西(中法)文学交融碰撞的历史标向。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乃南宋著名诗人,其诗被称为"诚斋体"。本文详按杨万里一生行迹,考证出其一生结有或参与过吉州诗社、零陵诗社、临安诗社、常州诗社、金陵诗社诸诗社,以对现有研究中一些混淆未明之处及其疑义的地方作一些澄清和补证。  相似文献   

10.
沈光文被誉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他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律诗与文赋传播到了台湾,对于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有着筚路蓝缕之功。在遭遇华夷突变之际,虽然寓居台湾,但作为明末遗民,沈光文一方面仍以诗文为武器,坚决表示不与清廷合作;另一方面却联合清人组织了对于台湾古典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台湾第一个诗社——东吟社。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沈光文文学风格及地位的阐述,本文则从遗民心态的角度,把存在于沈光文身上的矛盾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独特的生活环境酿成独特的文学风尚。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的独特生活环境中,在台湾形成了一种“乡愁文学”。由于对家乡和往事固执的怀念,各种流派各个诗社的诗人抒写思乡怀国的乡愁诗,俯拾即是。试读台湾“蓝星”诗社诗人蓉子的《晚秋的乡愁》,以窥一  相似文献   

12.
彳亍 《现代语文》2004,(11):6-6
余光中(1928-),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其母亲是江苏武进人,故又常自称“江南人”。他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系,1954年与覃子豪、夏菁等创办“蓝星”诗社,成为与以纪弦、罗门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诗社,以洛夫、痖强等人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社三足鼎立的台湾现代诗三大诗社之一。他本人也成为“现代诗”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民初,晋江人吴钟善旅台三年,创作诗集《东宁诗草》两卷、《寄鸿吟社诗草》一卷。旅台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其旅台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写景状物诗艺术手法更为成熟;抒情诗思想内容更加深刻;加入诗社后诗歌创作更为多样化。可以说,吴钟善的旅台诗歌使得他在民初台湾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每一次举步要踏下去之前   都会疑虑着   会是另一个陷阱吧    明晓得跨过朽木栅栏   有锦簇的玫瑰园   却怕栅栏下方是最危险的地带   如果越过可疑的伪装   而前方的平地才是埋伏的陷阱呢    于是停留在栅栏前面思考   直到夕阳把他冷却成   另一根朽木柱 (台湾·李魁贤 )[品读 ]  1937年出生在台北市的李魁贤,是“笠”诗社的主要成员。与他的许多作品一样,《陷阱》凝固着冷静的人生思考。   疑惑每一脚踏下去,都可能是预设的陷阱,行路难的题旨也就包寓其中了。一条让人不知道如何置脚的世路,生存环境的恶…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四部客家文学作品《寒夜》、《笠山农场》、《相亲》与《福春嫁女》中,蕴含丰富的台湾客家婚礼仪式的信息及意义。本文根据西方表演研究理论中布西亚的“模拟”概念和葛特玛的“本文与诠释”论述,来研讨台湾客家文学反映现实人生思想、文本诠释与表演再现。如在李乔的《寒夜三部曲》中的上篇《寒夜》中,婚姻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契约,婚礼是实行一种签约的仪式;钟理和的《笠山农场》透过小说的形式,抗议台湾早期客家庄内禁止同姓结婚的根深蒂固旧礼俗;黄娟的短篇小说《相亲》,检视女姓对于自由恋爱与相亲的挣扎,年轻一代追求婚姻自主权;台湾首出客家歌舞剧《福春嫁女》,在舞台上戏剧化地模拟实际生活,再现了客家传统礼俗及现代婚礼。  相似文献   

16.
杨平,原籍河南省新乡县,1957年出生于台北。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创世纪诗社同仁,台湾《新陆青年诗刊》主编。曾在台湾的多项诗歌奖事中获奖。出版有诗集《追求者》、《探索者》、《空山灵雨》、《年轻感觉》、《寂寞拼图》,散文集《疯狂浪漫》,另有编著多种。  相似文献   

17.
“创世纪”与“葡萄园”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台湾“创世纪”和“葡萄园”两大现代诗社的得失比较,试图阐述台湾现代诗各流派、各团体应当存同求异、取长补短,为创建“民族化的现代化的大众化的中华新诗”而携手奋进,把中华现代诗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盼统一     
月儿圆圆挂天上,银光闪闪照四方,我请月儿捎个话,台湾的小朋友你好吗?祖国人民思念他。花好月圆人团圆,祖国统一是心愿,我们大家齐努力,欢欢喜喜聚一堂。(金波儿童诗社卢奕指导教师:潘亚锋)盼统一$金波儿童诗社@卢奕  相似文献   

19.
刘昊 《现代语文》2009,(7):127-127
痖弦,原名王庆鳞,生于1932年,台湾创世纪诗社重要诗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等诗集。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台独"政治势力遥相呼应.这股"泛绿"文坛势力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杂志以及台湾笔会所组成.其发展过程和特点为:由隐蔽走向明朗,由海外走向岛内,由言论走向行动,由社会走向政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