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月中旬,笔者在无锡听了特级教师张洪鸣老师执教的一节科学课《乒乓球又鼓起来了》,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反复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我们都以为本课己完满结束了,但张老师又抛出一句“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让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教室里顿时  相似文献   

2.
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中,我分别用一只不瘪不破和一只又瘪又破的乒乓球,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学生发现,不瘪不破的乒乓球浸入热水里能鼓起来,而又瘪又破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时,鼓不起来,却有气泡冒出,并能闻到特殊的气味。学生确信,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跑出来了。把破乒  相似文献   

3.
一、球壳胀还是球内的气体胀 我在教《气体热胀冷缩》时,采用了不同的教法,取得了不同效果。 第一节课时,我将一个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过了一会儿,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都回答:“乒乓球鼓起来了。”接着我问这是怎么回事,很多学生认为乒乓球壳受热后鼓起来了,有少部分人还在偷偷地举手,我点了一位同学回答:“是球内的气体受热后使球壳鼓起来了。”这时我马上肯定:“对!这个同学说得很好,确实是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外壳鼓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讲“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安排了两课时,而气体的这一性质的实验观察,是重点之一,又是难点,教材专门安排了近一课时进行教学,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教材设计的观察实验都有必要改进。教材的设计是:“思考1:乒乓球被踩瘪了,只要没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以下两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有道理?1是乒乓球的外皮受热膨胀鼓起来了。2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把球的外皮鼓起来了。”教学时对上述设计的疑问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2”。根据设计目的及实际选“2”是对的,但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应…  相似文献   

5.
同学,你的乒乓球被打瘪了,有什么办法再使它鼓起来呢? 1.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的方法:将瘪球放到热水(温度60℃以上)中,使球全部受热,其中空气受热膨胀则加大气压。这样就可能使瘪球鼓起来。 2.利用减小球外界气压的办法:减小球外界气压方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回答物理问题的毛病:一是“简洁”,从概念到概念。例如,“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答案是:“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为什么?”,答案是:“因为为乒乓球受热膨胀。”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一般都只会粗糙地说出事物的共性,而不会对事物作出具体分析。二是语言逻辑性差。学生在回答“把滚开的水倒入一个厚玻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趣事与物理知识有关.不信你看: 1.爱打乒乓球的同学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瘪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这是因为球内空气在开水中受热,体积膨胀,且空气的膨胀强度大于球壳的膨胀强度,球内空气在膨胀过程中虽受到瘪球壳的阻碍,但空气膨胀产生的力会超过瘪球壳的阻力,使瘪球壳重新鼓起复原.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和小朋友到场地上一起去吹泡泡,每人一个小杯子,一根小管子,杯里盛着肥皂水。「呼——」一下子吹出了一连串的肥皂泡,这些肥皂泡在空中飘飘扬扬,散了开来,原来没有颜色的肥皂泡,在阳光下忽然变成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和小朋友到场地上一起去吹泡泡,每人一个小杯子,一根小管子,杯里盛着肥皂水。「呼——」一下子吹出了一连串的肥皂泡,这些肥皂泡在空中飘飘扬扬,散了开来,原来没有颜色的肥皂泡,在阳光下忽然变成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老师,你看!肥皂泡都变成彩色的了!」「这是太阳帮的忙呀!因为太阳有七种颜色,能在肥皂泡上反射出来,所以肥皂泡变成彩色的了。」「老师,我们刚吹出来的肥皂泡是向上升的,怎么一会儿又降下来了?」「肥皂泡里的气体是我们吹进去的,刚吹进去的气体是热的,比空气轻,它就随风升上去了,过了一会儿,肥皂泡里的气体冷了,比空气重了,所以就降下来了。」小朋友吹着美丽的肥皂泡,玩得真高兴啊! 乒乓球瘪了今天体育活动,张老师让小朋友练习打乒乓球。小忠一不小心踩着了乒乓球。小忠捡起球一看,乒乓球瘪了。小忠拿着球,走到张老师跟前说:「张老师,我不小心踩瘪了乒乓球,这可怎么办呢?」张老师拿过乒乓球一看,笑着说:「不要紧,我有办法。」张老师说着,把乒乓球放在一个杯子里,拿起热水瓶往杯子里倒开水。只听见「扑」的一声,乒乓球瘪的地方忽然又重新鼓了起来,又能打了。望着小忠惊奇的眼睛,张老师说:「乒乓球里充满了空气,踩瘪的时候,空气被压紧了,用开水一烫,球里的空气受热后就膨胀了,把踩瘪的地方又撑了起来,所以,乒乓球又圆了。」小忠笑着说:「我懂了。张老师,谢谢您!」  相似文献   

9.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书上看到“这怎么能行呢”这句话时,目光便会停下来,脑子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张老师的形象来。张老师是我初中时的语文教师。记得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课铃已响,同学们仍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新老师。随着脚步声,张老师跨进教堂,劈头劈脑一句话就是“这怎么能行呢?”话倒缓和,语气却是严肃的。课上到一半,张老师提问了。第一个被问的凑巧是我。“哎呀,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心里一慌,脸也涨得通红,没精打彩地低了头。突然,张老师又说:“这怎么能行呢?”我马上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力”这一概念时,学生总是把力和力气混为一谈,认为力就是力气或力气大力就大,力是由一个物体产生的等等,而很难接受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用实验,因为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分明”。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实验和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找一张光滑而略带韧性的纸条,老师只抓牢纸条的上端,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班里谁是大力士?同学们自然会推举一位班里高大的男同学。老师就可问这位大力士:你能用指…  相似文献   

11.
笑掉大牙     
两张废纸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批评同学们乱丢废纸:“假如这个同学扔一张,那个同学扔一张,那么这个校园将会有多少张废纸?”下面有一个学生大声说:“两张!”睡觉老师:“你认识到了上课睡觉的缺点吗?”学生:“认识到了。没有在床上舒服。”大耳蚊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在介绍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这时教室中有一个同学在睡觉,老师看到后十分生气地把这个学生叫了起来,并且问他“达尔文”是什么人。这位同学还在刚才的睡梦中没有清醒过来,只见他不假思索地说:“‘大耳蚊’?这不是一只蚊子吗?”紧接着他又意识到这是一节生物课,遂又在后面…  相似文献   

12.
上《物体的热胀冷缩》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时,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气球和老师提供的烧瓶、热水、冷水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带的气球都比较大,烧瓶放入热水中后,烧瓶内的空气受热后很难把这么大的气球“胀”得明显鼓起来,学生把求救的  相似文献   

13.
魔术折纸     
“今天,我让同学们都变成小小魔术师,好吗?”何老师的神秘使我产生了疑问:一向古怪的何老师又会耍什么花招呢? “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长方形的魔术工具——纸!听好口令:用这张魔术纸变成一个三个边两个面的图形,开始!”话音  相似文献   

14.
王淑敏 《教师》2010,(16):33-33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课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7课的教学内容,是“有趣的变化”这一单元的首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选择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物质现象来研究其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能称出体积的大小吗?”“能。”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发明”。笔者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时,临近下课,同学们都能熟练地利用体积计算公式求出有关长方体的体积。有位同学突然问:“像土豆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又该怎样求呢?”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提问,并顺势说:“那  相似文献   

16.
真诚的忽略     
沈建新 《河南教育》2005,(12):45-45
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小黑点。”“不,不能这样!”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首先应该是一张白纸!”……几十年后,其中的一位学生——如今是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依然清晰地记得老师所说的那句极其简单的话,并为之感动。是啊!有时,我们的眼睛对事物的观察也会有失公允——明明面对一张白纸,我们却只看到了它万分之一的瑕疵。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张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不及格,语文老师也总是说他长着个榆木脑袋,全班体育不达标的又只是他一…  相似文献   

17.
画外音:这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瘪(biě)了的乒(pīn#)乓(pān#)球放在热水杯里,不一会儿就恢(huī)复(fù)了原状。所以我们这次要写的,除了把这个故事写完整,还要明白实验的原理,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为什么开水浇下去,乒乓球凹(āo)进去的地方又会鼓起来呢?这是因为热胀(zhà  相似文献   

18.
校园流行语     
现在校园流行哪些语言呢?走,一起去看看吧!“你问我,我问谁?”这句话常常让提问的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有时候有苦说不出的也不一定都是问者……那天课上,陈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父之过的‘过’是什么意思?方新,你来回答。”谁知方新脱口而出:“你问我,我问谁?”张老师顿时傻了眼,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方新涨红着脸忙捂住嘴巴,大概知道自己说错了。顷刻间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你回答得很‘好’,等会儿到我办公室里来。”同学们又安静下来,张老师的话真是“一鸣惊人”,从此再没有人敢说这句话了。可不知哪一天又“杀”出一个新…  相似文献   

19.
小学升初中的毕业考试迫在眉睫,教数学的张老师在嘱咐同学们"考试须知"的同时,还诡秘地告诉了大家一个能提高分数的"秘密武器",这让同学们似吃了"定心丸"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呢?可后来张老师又为什么会慌慌张张地取消这个"完美"的计划呢?金铃在去考场的路上,会遇见谁去为她助阵打气呢?面临升学考试,金铃和她的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一起去第十一节车厢看看这场不同凡响的毕业考试吧!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将多种材料在水中“混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冲糖水、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混合后的物体还能分离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高锰酸钾、铁粉、锯末、沙等物体,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想研究的物体。把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用小棒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把你们预测的结果记录在“预计的现象”一栏里。犤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他们可以根据这些积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预测。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致,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体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