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今年是段玉裁(1735——1815)诞生二百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汉学大师,中国训诂学会将在金坛召开纪念会,并举行段学学术讨论会。纪念这位大师,我们感到有一种亲切感,段学和皖学有渊源关系。清代乾嘉时期,汉学大兴,当时出现一个学派,史称乾嘉学派。乾嘉学派又分为以惠栋为领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领袖的皖派。皖派之学称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少聪敏好学。1838年朝考点翰林。他推崇程朱理学,笃好古文,对乾嘉学派的训诂诸书也有涉猎。他接受各个学派的滋养,成为中国近代集封建思想文化之大成者。当太平天国兴起时,曾受命在家乡办团练。  相似文献   

3.
扬州学派是清代乾嘉学派中的重要分支流派。它具有贯通经史、博学百家,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重视实践、经世致用等鲜明的学术特征,而成为公认的乾嘉学派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汉学商兑》(以下简称《商兑》)是方东树(1772—1851)完成于中岁(道光四年)的经学研究著作。由于他“研穷儒先义理之学”,“而独契朱子之言”,故随着多年来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商兑》久遭贬抑。笔者认为,方氏虽受到程朱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限制并带有封建卫道色彩,但其表现出的“通经致用”思想对乾嘉学派(新汉学)的商兑,却有不可低估之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关于清代乾嘉考据学派的研究,有所谓“吴派”、“皖派”和“扬州学派”的争议。江藩是乾嘉汉学的中坚人物,有人依据师承关系,称之为“吴派后劲”;或据其自署地望,谓之“扬州学派精英”;或溯源其祖籍,而归之于“皖派后学”,故今日学界难置其位。因此,在讨论江氏归属哪一种学派时,不免产生“三派分立是否成立”的质疑。而这一质疑的深入,也会涉及到清代学术研究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清代“吴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派,是指具有特点大体相同的一群学者而言,一个人是形成不了学派的。学派的地域特点也较显著,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学术研究的延续性和地区的相对独立性,如清代的“吴派”、“皖派”。章太炎在《訄书》重印本《清儒中说:“其成学箸系统者,自乾隆朝始,一自吴,一自皖南”。认为清代“继汉有作”,真正“成学箸系统”的,要数吴、皖三派。这两派,称为“乾嘉学派”。本文只想就吴派的治学特点及其渊源作一简单阐述。吴派始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听、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他们很多是苏州及其邻近的“吴”人。章太炎说: “先栋时有何焯、陈景云、沈德潜, 皆尚洽通,杂治经史文辞。至栋,承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声均和表>和<示儿切语>的研究,考察了清代乾嘉学派中皖派名家洪榜的音韵学.同时以其前辈江永、戴震的韵学为参照.揭示了皖派内部从江永到戴震到洪榜的韵学传承脉络.通过对声母表的研究,阐明了徽语在江、戴、洪三代学者韵学研究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法兰克福学派概况法兰克福学派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之交,因位于德国美因河畔的社会研究所而得名。法兰克福学派真正的创始人是1930年继任社会研究所所长的霍克海默(1895——1973)。他确定了学派的方向、创办了学派的喉舌《社会研究杂志》。学派的最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亦称"考据学派"。乾嘉学派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在中国思想史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梁启超作为中国思想家的典型代表,其史学研究成绩为世人瞩目。现今学界虽然对于两者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这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甚少。因此本文着重从史料观方面来谈梁启超对于乾嘉学派的联系,并总结出梁对于乾嘉学派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乾嘉学派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康乾盛世经济、社会安定和软硬兼施的文化政策为乾嘉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从而使该学派得以流行和壮大  相似文献   

11.
云南云州(今云县)人杨国翰与浙江有不解之缘。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先后在奉化、诸暨、海盐、仁和、玉环等地为官,勤政为民、政绩卓著。他在奉化时与林则徐的书信往来,触及了吸食鸦片这一当时社会问题,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2.
乾嘉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中,成就最大,涉及范围也相当广泛.它是包括乾隆、嘉庆二个朝代的前后近一百年(1736—1820)的整个学术界的总称.它的治学范畴主要是“考证学”,不仅推动经义、训诂、名物制度的考证,亦波及史学的各个领域.上承许慎、郑玄之汉学,下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考证学的发展必然推动和促进工具书的撰写,乾嘉学派的学者为后代也撰写了极为珍贵的大量文史工具书.  相似文献   

13.
太谷学派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学术流派之一 ,由周太谷创立 ,绵延近两百年 ,扬州、泰州是学派活动的中心地区。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承继于宋明理学并对儒学道学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重视下层民众的作用 ,注意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当时有着很大的进步性。在我国学术史上 ,太谷学派也理应有其相应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本文拟从太谷学派的主导思想和太谷学派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少聪明好学。1838年朝考点翰林。他推崇程朱理学,笃学古文,对乾嘉学派的训诂诸书也有涉猎。他接受各个学派的滋养,成为中国近代集封建思想文化之大成者。当太平天国兴起时,曾受命在…  相似文献   

15.
(一)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传统的“小学”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以戴震为首的皖派。段玉裁,师事戴震,在音韵、训诂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向来被视为皖派的巨攀。对于他的贡献,清人阮元说:“段氏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古音,一也:言《说文》,二也;汉读考,三也”(《清史稿·儒林传二》)。段氏一生著述甚富,但使他享有盛誉并历久不衰的,是他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段注》、《说文注》或《段注》)。段氏为《说文》作注,始于四十二岁(乾隆四十一年),直到八十一岁(嘉庆二十年)去世前四个月才全部刊成,历时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作家和诗人 ,他在先秦史研究中取得了前人无法与之相比的成就。这是因为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先秦史的第一个典范。同时 ,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研究历史的许多科学方法 ,诸如乾嘉学派的归纳法、古史辨派的层次性归纳法、乾嘉学派和今文学派都曾使用过的内外线结合法以及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为了有助于史学研究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今天探讨郭沫若在先秦史研究中使用的科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安徽池州石埭人周太谷创办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具有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尤其是注重探究生命系统的和谐状态及其过程,形成了学派独特的生命和谐观。其生命和谐观涉及到天地万物之和、个体系统之和、社会人伦之和诸方面,对于现代个体生命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以至整个宇宙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魏源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魏源底生平及其思想根源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於一七九四年(乾隆五十九年)生於一個地主家庭裏。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考中舉人後,替賀長齡编辑‘皇朝經世文編。’一八三○年(道光十年)隨楊芳鎮壓囘民起義。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参加裕謙底幕府,在浙江抵抗英國侵略。後來裕謙戰败自殺,清朝統治階級向英國投降,魏源‘有感而著聖武記’。一八四四年,他中了進士,分發到江蘇作知州,一八四六年(道光二十六年)他底母親去世,他於“丁憂”底時候,作海國圖志。一八五三年(咸豐三年)太平天國克復南京時,魏源在江蘇高郵州作知州。他在高郵辦團練,抵抗太平天國。一八五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哲学史上,辩证法形成最有影响的两大系统:一是儒家学派的尚刚、主动、贵有,开创于《周易》;一是道家学派的尚柔、主静、贵无,开创于《老子》。这两大学派的哲学思想从明(儒家)暗(道)两个方面影响着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各个领域。 老子由于是代表了“小国寡民”的思想意识,他反对剥削(“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  相似文献   

20.
略论龚自珍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于一七九二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嘉庆、道光年间,做过内阁中书、礼部主客司主事、宗人府主事等官。由于他尊法反儒,抨击时弊,提倡更法,“持论每与当世忤”,一直受到当权的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排挤和打击,最后被迫辞官。死于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一八四一年(道光二十一年),终年五十岁。龚自珍是我国封建社会解体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