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红广 《山西档案》2015,(2):143-145
石刻文献指以石头为介质镌刻书写的,供阅读识别的语言文字资料,也包括石质材料的雕刻、画像等非文字信息。石刻文献的载体类型包括不同形制与功用的石刻原件,也蕴含艺术风格多样的石刻拓片和拓本。石刻文献的文献属性体现为历史文物性和学术资料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功能齐备的高品质的石刻拓片数据库,必须通过书目控制时石刻文献内容信息作深层次的揭示.释读石刻文献,进而形成准确的释文,是深入分析其内容、提取相关信息的前提.传统金石目录通过题跋和录文两种体例,点面结合地对石刻文献进行考释,其中的录文体例,更是揭示石刻文献内容信息的基础.从金石目录对石刻文献内容的考释中寻求借鉴,论文就释文的方位、行款和阙疑等石刻拓片书目控制中的释文的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立功能齐备的高品质的石刻拓片数据库,必须通过书目控制对石刻文献内容信息作深层次的揭示.释读石刻文献,进而形成准确的释文,是深入分析其内容、提取相关信息的前提.传统金石目录通过题跋和录文两种体例,点面结合地对石刻文献进行考释,其中的录文体例,更是揭示石刻文献内容信息的基础.从金石目录时石刻文献内容的考释中寻求借鉴,文章就释文的方位、行款和阙疑等石刻拓片书目控制中的释文的规范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石刻文献兼具器物性和文献性的双重属性,这是由石刻文献的介质石头及石头上的铭文分别赋予的。作为一种文献形态,石刻文献消亡的方式有石刻文献实物及相关物质信息消亡造成的器物性消亡,以及铭文传达的信息资讯消亡造成的文献性消亡。因此,应保护实物、记录相关物质信息、誊录铭文并传播到公共领域,来避免其消亡,并通过新石刻的发掘、发现,研究人员思想意识与研究手段的转变,实现石刻文献实物的数量及石刻文献保存、传播、研究价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因特网辅助调查4种方法,于2010年1月就广州地区石刻拓片收藏情况、广州地区石刻文献专藏情况以及广州石刻文献地区特性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反馈,首先总结了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拓片的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保存情况、整理情况和利用情况;继而结合理论研究,在肯定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突出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特性和深度揭示地区石刻文献信息两方面探讨了建立地区石刻文献数据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张靖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3):143-147
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是石刻拓片数字化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深度揭示负载于石刻拓片之上的信息。传统金石目录学作为中国金石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其近千年的深厚积累,为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借鉴价值。而后者则通过规范化的信息揭示和组织,将金石目录中所反映的石刻文献信息全面而直观地提供给用户使用。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传统学术与现代理论的相互补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用户需求探讨了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石刻是记载某一地区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实际,是地方文献资源的实物证据,应列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并结合杭州石刻现状,论述了运用转拓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并编制地方石刻目录的重要性,以拓宽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赵超  张家麟 《编辑之友》2021,(10):22-27,55
文章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近四十年来的出版情况,从三方面分析石刻整理出版的主要成就、基本方式、整理研究的主体、出版主体、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图书,指出石刻文献整理出版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有关出版成就、当前形势、技术条件等,就古代石刻文献整理、研究、出版的趋势做出深入判断.基于上述材料,得出基本结论: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古代石刻出版繁荣的先决条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未来石刻文献整理出版的基本动力;全面利用古籍数字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推动古代石刻整理出版面向大众、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古为今用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章波 《兰台世界》2012,(27):53-54
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园林艺术家的典范,创新性地总结了一些园林艺术的理论与方法,如虚实相生、闹中取静等。同时白居易写了大量的有关园林的诗文,这为后人了解唐代的园林艺术及发展状况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草书白居易七言绝句团扇》是宋高宗赵构禅位退居德寿宫后抄写白居易诗作的一幅团扇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重要南宋书法墨迹之一,也是与白居易闲适诗在南宋受容相关的重要作品,陈列于"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长久以来,学界对此书作认识不足。南北宋交替时代是白居易诗文经历批评、接受、文坛地位发生嬗变的重要历史时刻。白居易对于宋代帝皇、文士具有着不同于其他前代诗人的特殊意义。赵构作为南宋政权的建立者,文化的守成者,抄写白诗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深入梳理、考辨有关文献后,从时代风俗、诗风革变、作者心境的角度围绕赵构与白居易展开讨论,此件书作的物证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2.
拓片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文献资料,石刻拓片数据库的建设为研究者快速获取拓片资源提供了便利。20世纪末,我国文献收藏机构开始重视拓片数字化建设工作,陆续建设了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信息组织的角度提出未来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建设应更多挖掘拓片内容中的信息要素,完善元数据结构,重视数据的分析、提炼、增值与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强资源间的知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石刻拓片以其独有的特点保存了大量极具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及艺术价值的石刻史料。文章主要从国家图书馆石刻拓片的藏品特点、数字化建设与实施等方面来说明国家图书馆石刻拓片数字化的工作进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石刻拓片数字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昌繁 《图书馆》2021,(2):108-113
目前的石刻文献研究主要体现在史料的比勘验照、查漏补缺意义上。实际上,石刻具有多维面相,兼有物质载体与文献内容的双重意义,其研究角度亦可多元。已有的石刻研究,主要存在重文字轻图像、重碑志轻题识、重作者轻书者石工拓工、重静态石本轻动态立石与流通、重出土石本轻传世纸本、重汉字轻非汉字、轻石刻主体研究等偏向。有关石刻研究,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与历史文化视角,还可在文本学、物质文化、空间文化、视觉文化、阅读史等视角进行拓新考察。要拓新多元研究视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培养研究人员的石刻主体研究观念,将石刻从作为史料的“身份定位”与传世文献之“附庸”的角色里解放出来,单独予以主体性观照。另外,在当今学科体制下,对石刻进行学科意义层面的提升,有利于石刻文献研究朝多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秦汉以降,石刻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文献载体,同时也是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赋赖以保存与流传的一种媒介。但迄今为止,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汉代石刻中,却未发现赋作。辞赋作品出现于石刻中,就目前所知,最早始于隋朝,具体年代是在隋大业年间,刻的是曹植的名作《鹞  相似文献   

16.
郭茂育 《兰台世界》2012,(14):24-25
本文从石刻拓片数字化保护的现状、石刻拓片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以及石刻拓片数字化保护策略三个方面论述了石刻拓片数字化问题,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具体实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照与乘如是唐代北宗禅高僧。他们的石刻资料以不同的形式存世,需要澄清不同资料间的关系。比较登封嵩岳寺地宫出土的石刻残片与传世《大照碑》摹刻本的内容与书法,可知残石为《大照碑》的一部分,摹刻本的内容有遗漏。检验前人缀合《乘如碑》现存残石与石刻文献的成果,并结合拓本加以校勘,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碑文资料。旧拓本《乘如墓志》的内容与《乘如碑》相互验证或补充,为研究乘如生平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8.
曾毅公《石刻考工录》著录历代石刻刻工人名,诚为金石学别开生面后来居上之作,惜其取资未广,见闻有限,故颇有遗漏,虽经官桂铨、刘汉忠二氏为之拾遗补缺(见《文献》1990年第1期官桂铨《〈石刻考工录〉补正》,《文献》1991年第3期刘汉忠《〈石刻考工录〉续补》),犹未尽完备。笔者近年涉猎石刻文献,于石刻刻工颇多留心,时日既久,累聚渐多,今不避琐细,先将所补辑之宋代刻工抄为一篇,公诸同好,世之治金石之学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诗文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据考证,“集”之名最早始于东汉,其后日益兴盛,数量繁多,并最终得以跻身传统目录学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之一。其中,辑集一家诗文作品者称为别集,汇集诸家诗文作品者则称为总集,而尤以别集亦即个人诗文作品集最为盛行。在历代进行诗文创作的庞大作者群中,有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特殊群体,尽管其人数不是很多,但其地位却绝不可忽视,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少数民族石刻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但缺乏系统整理研究.少数民族石刻文献具有不同于其它载体文献的独特之处,并且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科技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