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秋雨散文出现于当代散文陷入发展困境之时.他创作的文化散文开拓了当代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和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他以对知识分子人格和良知的探究参与了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但余秋雨也面临着散文创作的危机和如何突围而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人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入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首先,余秋雨在写作中始终不忘自己的学者身份,高瞻冷峻的笔触贯穿全篇,人们往往能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一股学者书生气。他在文章中生动感人地叙述着历史…  相似文献   

5.
严冰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91-295
成功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为余秋雨赢得了苣大的声誉,也使余秋雨将人生定位在民族未来文化建设的“建设者、引渡者和保护人”。通过分析“余秋雨现象”中的两种反差现象,认为相对于成为民族文化“引渡者”的“天之重任”,从为余秋雨赢得极高声誉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生命智慧看,给人以“身腰赢弱”、不堪重任的疑虑。尚需在“坚毅度”方面强化。  相似文献   

6.
李瑞龙 《文教资料》2007,(35):28-30
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独步文坛,影响深远,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化格局中,他的学者散文创作是尤其吸引人们眼球的。在他的文章里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美感,真正做到了语言运用的灵动、历史功夫的敏锐、思想内蕴的深厚,使得他在巍巍大观的散文界中更胜一筹,不可小觑。此外,有读者发现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有历史史料的偏差和误用,笔者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一种缺憾,但终究不会减弱余秋雨散文的浓厚魅力以及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霜冷长河>在余秋雨整体创作中具有其独特性,这是他在"散文苦旅"创作途中的一段歧途.余秋雨因"苦旅"而突围,又因突围而走向"歧路".  相似文献   

8.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9.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文化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散文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标志是这时期拥现出一批优秀的散文家,而余秋雨则是其中的位使者。这位写出了《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专著的著名学者,近期又连续推出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三本散文集。在当代多元的散文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因其鲜明的个性而格外引人注目。他以其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其热切的文化关怀和独特的文化况味;以其高标远举、厚重深邃的审美品格,在散文创作的领域中开拓了一方卓尔不群的新天地。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显示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人类最可自豪的地方,是能够不断地体认自己在历史和社会上的地位,从而赋予自己以深广的时空意义,……世界上没有其他什么东西能比艺术更具备跨越时空的聚分吐纳能力了。因此,是艺术极大地唤醒并加固了人类的这种自豪感。”──这是余秋雨在他的《艺术创造工程》中的一段话。在作为散文家被人们广泛熟知以前,余秋雨其实是一位文艺理论家。与上述一段话相映照,虽然我们不能说他的散文创作就是他的理论的实践,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学及艺术的持续关注。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文学和艺术往往是他情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文学短论的形式,对散文文体的内涵、特质,新时期散文的审美追求,以及巴金、刘白羽、贾平凹、余秋雨等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六位散文作家的创作个性、基本风格等进行了概括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上世纪90年代独树一帜,其广泛的接受性至今仍值得研究。雅俗共赏审美效应的成因涉及创作者、接受者、文化环境几方面的因素。作为学界精英的余秋雨创作散文时很好地遵循了平民视角,重视读者体验,以化雅为俗、化俗成雅、情景再现等手法,拉近了普通读者与历史、文化的距离。而读者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层次的逐步升级,也为高雅文学大众化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的散文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看似游记,实际上体现着对现代事物的深刻反思,为浮躁的世界注入一抹宁静色彩。余秋雨的散文内涵有着高度的理性精神,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格的赞美,将感性、文化和情趣融为一体,推动着现代散文的辉煌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余秋雨散文中文化魅力的感知特点,接着重点从忧患意识、文化精神、人文气息和文化符号四个方面作初步评价,试图探索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动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和余秋雨,一个是台湾教授,一个是大陆学者,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满腔的热枕和深厚的底蕴,在各自的散文创作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和不俗的业绩,恰如文坛的双子星座,遥相闪烁,熠熠生辉。然而,由于个体风格特点所使,两人在散文创作中艺术构思方面也有不同凡响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以他的一系列文化历史散文闯进了仓皇无措的文坛。余秋雨的成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知识分子转型时期的缩影和投射。因此,从他的作品创作过程的转变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是余秋雨先生的精心创作的文化散文,这些散文没有沉湎于自我的小家子气,而是表现为一种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其中体现出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丝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开启一代文风。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展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余,总感觉先生的散文中充满了对文化现象的反思和对一些时代的行为思想的批判,所以笔者在此试着深入探讨一下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中所表现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9.
黄晓峰 《语文天地》2013,(12):15-16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在众多的散文家中,汪曾祺、王蒙、刘心武、余秋雨、张中行……诸家的创作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品位。他们或以文人性的情趣见长,或以现代人的睿智通达取胜;有的面向社会历史,有的走向自我心灵"。汪曾祺的散文创作主要集中于上世纪80  相似文献   

20.
在这次杨浦区“名师工程”展示活动中,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在他任教的高二(3)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他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但主持讨论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两位同学。他们讨论的问题是阅读名家散文的感想和对散文这一文体的理解。很自然地,当前最热门的散文作家余秋雨就成了首选的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赞赏的,也有提出非议的。赞赏者能说出余秋雨散文的好处,非议者当然要指出余秋雨的不足,而能够发现其不足的人,当然也必须仔细阅读过余氏的著作。他们为了能够指出余秋雨散文的不足,更要把他与别的散文名家相比较,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