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以及良好的语言修养是英译汉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英译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因为英语功底欠缺而造成对原语语境和语义理解的失误,有的虽然理解正确,可是在表达方面由于不能摆脱原语形式的束缚,找不到准确贴切的译语来传情达意,因而译语语言显得生硬,翻译腔太重,不  相似文献   

2.
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达到两点:第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第二是译文的表达方式让译文读者无需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由于中英文语言结构、表达、思维方式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政治文献时应注意关注译文读者的认知期待,努力缩小中英文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以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是培根散文集Essays里的第八篇。文章从语义和风格两个层面对水天同和何新的译文进行了比较评析。水天同的译文十分忠实原文,不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紧扣原文,表现出译者深厚的中英文功底;何新的译文语言流畅易懂,但意译成分较多,个人发挥之处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化翻译因素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适度归化可使译文流畅易懂,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引起读者共鸣。适度异化可以拓宽双语之间的共性、消除双语之间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差距、使双语转换中的冲突转变为平行或对应、使译文读者增加对原语国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并丰富译语国的语言,过度的归化或异化对译文的理解及促进文化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原语和的语。搞好翻译就要求译者能在双语中表现出以使译文达到“信、达、雅”等标准的良好的语言行为。翻译的理解过程、转换过程和表达过程都需要这种良好的双语行为。这不仅要求译者弄清和处理好原语的纵横结构以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也要弄清和处理好的语的纵横结构。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是对原作的介绍和再创作,是对外国文学原作的艺术加工,它和非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不同。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顺,使译作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文学翻译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理解和表达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密切相关。文学翻译的译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两个基本步骤是理解与表达。同一原文却有众多不同译文,首先是因为不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同,所以经过语言转换产生不同译文;其次,即使对原文的理解相同,不同译者的译语表达也可能不同,从而产生译文不同。译者的理解与表达的角度不同,导致杜牧《清明》的翻译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译者是双语交际的媒介为切入点,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双语交际时,译者突破语言障碍,充分理解双方语言,在原著限制规定的范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新的"语言现实",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译文,译者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文才 《青海教育》2002,(1):28-29
一、编译者的文化水平(汉语文水平和专业水平)影响了教材质量 翻译是把由一种语言组成的材料所表达的意义(内容)用另一种语言组成的材料表达的过程,即理解和表达,对译文的校订和修正.教材翻译不同于其他类翻译,作为译者,他的文化素质、工作态度、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译文的准确性.对于理解,如果译者对原文语言修养不深,就无法准确地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传递思想的载体和工具;人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得以充分表达.作者把他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因此,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愈适合读者的要求,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则他所要表达的信息就愈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同样,译者要把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语言的转换(即翻译)传递给译文读者,则译文所用的语言意适合译文读者的要求,愈为译文读者所喜闻乐见,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也就愈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那么,当前外译中的译者应使用什么形式的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译文为广大的读者所喜闻乐见和接受,从而收到传递信息的最大限度的效果呢?这是关系到译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陶李春 《海外英语》2012,(15):146-147
翻译教学不仅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及翻译技巧,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意识。双语双文化意识是学生翻译能力的核心要素,是胜任翻译任务的必备素质。教师应当从翻译课程设置、翻译教学方法、翻译教材选择等方面入手,加强英汉语言对比转换,拓展文化对比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习语呈现出不同的民族形式,渗透着不同的民族化气息。习语的价值在其意,在翻译时,首先要保证原习语的语用意义的传达。要提高习语翻译的质量并避免误泽,必须研究两种化的弄同,增进双语化的知识,提高对化内涵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既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面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提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基于语言的复杂内涵,在英汉翻译的实践中,就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要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涵义。翻译者必须深入探明翻译内容所涉及到的原语和目标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方法,译出既保持异国情调,又为读者所接受的最自然的最接近原义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在五大技能中,译和写仍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弱点。正确认识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关系、翻译与其它技能的关系、文学素养与翻译、翻译与语言理论基础课的关系对于翻译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英汉习语呈现出不同的民族形式,渗透着不同的民族化气息。习语的价值在其意,在翻译时,首先要保证原习语的语用意义的传达。要提高习语翻译的质量并避免误泽,必须研究两种化的异同,增进双语化的知识,提高对化内涵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翻译难主要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诗歌语言的特殊性与英汉语言的差异性。此外,诗歌翻译还受到翻译者的理解力与表达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评判翻译的标准,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依次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和译文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和体现方面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翻译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语境拥有层级性,语境因素所属的层级越高,在语言中就越隐蔽,对意思的阐释和制约作用也越关键,同时也越容易被译者所忽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现代认知论的语言习得观简要综述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外语学习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描述,并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了二语/二语习得、双语/双语习得、外语/外语学习等相关系列问题。笔者明确指出:母语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固有的文化属性,对外语学习过程所施加的作用和影响,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有别于母语习得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伟星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64-66,12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真.译者应当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不仅要熟悉两种语言,更应该熟悉两种文化,并在翻译中充分考虑两种文化的差异.全文旨在通过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和比较,说明文化差异与词义的理解及对译文的制约,探讨文化差异与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无论大小,各处的标识牌呈现出以双语标示的趋势。但是,由于对标识语翻译管理的疏忽、译者的水平以及制作标识语牌的部门业务能力的欠缺,标识牌上的翻译有很多失误,这不仅影响了标识牌指示和提供信息的功能,也影响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文章主要是对张掖市甘州区各个公共场所的标识牌上的翻译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并对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同时分析了出现这些错误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