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穆庆道 《文教资料》2006,(25):155-156
职中生学习中易出现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意志薄弱,心理上易出现轻重不一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特点,进而厌学、辍学,严重影响了职业中学的发展及和谐教育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5.
6.
采取"听说领先"策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英语听说训练,解决听说障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实现"由听带动说、由读带动写,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政治课的关键。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结合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和职中生的实际情况 ,探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南青 《华章》2007,(8):180
分析良好性格对一个人思想、学习、人际交往、工作具有的良好作用,并就此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刘晓娟 《学苑教育》2012,(20):27-27
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与成才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注重学校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在心理素质提高的实施途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职中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谢鹰 《考试周刊》2013,(1):176-177
不少学校和老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职中生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上存在盲点。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了解职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问题的成因、寻求改善的对策并避免走误区,最终使职中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中等职业教育》2005,(23):24-25
现在眼镜族是越来越多了,可是,你对眼镜知识了解多少?做做下面的小测试,再看看我们给出的答案,你一定对眼镜多了一份了解。那么,通过这个测试,希望你看得更高更远更清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职中生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搜肠刮肚,才写出干巴巴的几句,可谓痛苦万分.加强学生平时对名人名言的积累,并运用到写作中去,就可使他们的作文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7)
近年来,职中生对待文化课的态度有明显的转变,表现在早读更主动,课堂善动手动脑,气氛活跃,完成作业良好,课外阅读率较高,内容广泛。原因:首先是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就业者的起点素质要求提高密切相关,同时与职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提高极为密切,还与就业市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不开。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就业的客观与主观正在达成共识,这种共识逐渐为人民所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正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从职业学校学生来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来看,职中生较之普高生素质相对较低,有很大部分学生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索然。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好,因而信心不足,严重影响知识的迁移;他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不太认真,上课"走神儿"。据此,笔者在教学中,寻觅"源头活水",注重对职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中专生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令家长和老师苦不堪言,利用每节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失为值得探讨、可长期并有效使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玲娜 《职教论坛》2003,(12):47-47
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能更好地撑握科学技术、技能,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及改进办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课堂气氛不易调动,原因是学生对没有兴趣的项目被动学习,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被动完成动作技能,产生了不“热”效应。有的学生对有时还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据调查学生对体…  相似文献   

18.
曾艳平 《中学文科》2009,(3):142-142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它带有偏差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它对职中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以平等、相互尊重、加以赞美的方式,对疏导职中生逆反心理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对职业学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处理方式和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理承受力是我校<职中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探索>科研项目的系列研究之一,2000年对课题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心理承受力教育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