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体验”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①情感化身——以情感为核心,深入理解教材。②情感桥梁——运用情感语言,发挥主导作用。③情感转移——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  相似文献   

2.
刘胜文 《课外阅读》2011,(2):208-208
教师要披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4.
《纸船和风筝》一文言简情浓,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情感起伏跌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紧扣“情感”这条线索,才能引导学生入情——激情——抒情,让课堂喷涌真情。多元解读——入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一词、一句、一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体验。这是  相似文献   

5.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这是第一次把“情感”纳入目标范畴,所以教学的重心要及时调整——关注“情感”。“文章都是有情物”。作为教师更要作情感的火引子,因为“教师没有火花,就无法点燃起学生的火焰”。一、以读激情写文章的人“情动而辞发”,读文章的人要“触辞而情动”。教师以传情的朗诵再现课文,使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使呆板的文字生命化,当教师的心融入文章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把这种“情”传递给学生,共同感受。《师生情》《难忘的八个字》中的“师生之情”;《亲人》《杏儿熟…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做到一往"情"深。即教师要披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新的目标提出,在阅读目标上强调感受性、体验性,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这些提法对落实课标的要求颇有意义。我们知道,阅读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因为情感是文章的主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重视在课堂上“以情唤情“”读中悟情“”以情感人”。但是由于一些老师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教法简单粗糙,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了“矫情”的误区,难以收到“感人”的效果。以下几种教学现象就很值得大家关注。一、因情设境——“情”“境”分离两张皮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学需要情感,需要环境氛围。语文教学,需要依据“文章情”创设“教学情”,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能力。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具的“感动”中展示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教学情境化、心理化、科学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3.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09,(45):54-55
世间的万物只要运动就会有节奏,一堂教学活动的课也有节奏可循。提倡教师在要有“精”、“气”、“神”,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传神的神态。而墨香飘逸的每一篇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更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与和谐统一,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振。才能使教学精彩灵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情感生成的相关原理,注重情感节奏的生成与把握。  相似文献   

14.
教学需要情感,需要环境氛围。语文教学,需要依据“文章情”创设“教学情”,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能力。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具的“感动”中展示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教学情境化、心理化、科学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情是基础、依据;教师,情是主体、关键;学生,情是宗旨、目的。“三情”共振,佳境才能迭出,而连结情感线教师需先有激情。披文入情,应注重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选准学生的动情点和共振兴奋点。而教学中精心设疑,触及情感,激发“愤”、“悱”情境,优化共振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富有诗意的,主要体现在文本的人文性上,而文本是作者美好情感与高尚思想的产物。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进行直白地说教,而是要通过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诗意之中领悟文章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章,都饱含作者的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的过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如果移情入文,以情品...  相似文献   

18.
语教师应当使语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披人情,将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把作寄寓在中的思想情感,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语言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这就是语课堂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巾充满情趣,是教师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的前提。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往往能主动地感知教材,准确地领会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学生就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那么,怎样使语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建构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凸显人文思想,使语文教育回归“人”这个教学平台;用诗意构筑语文教学这座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中让学生敏锐地感知教学中的美好,以此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0.
文章,情是基础、依据;教师,情是主体、关键;学生,情是宗旨、目的。“三情”共振,佳境才能迭出,而连结情感线教师需先有激情。披文入情,应注重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选准学生的动情点和共振兴奋点。而教学中精心设疑,触及情感,激发“愤”、“悱”情境,优化共振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