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成名的著作,作品虽然带有一点消极颓废的情绪,但人物形象是早已为大家所肯定的。一九五七年,当丁玲在政治上遭劫时,莎菲女士这个  相似文献   

2.
<正> 丁玲同志的《菲莎女士的日记》,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的探讨;尤其是对于独具审美特征、曾一度被极大歪曲的莎菲这一艺术形象,更是力图作出新的、公正的审美评价。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不失为新鲜的说法。认为莎菲是“‘五四’时期女青年”,“莎菲所追求的是当时所谓‘灵与肉的统一’”,“莎菲内心深处,所存在无法宣泄  相似文献   

3.
艾玛是个为追求理想爱情生活而毁灭的女性 ,决非“随落的女人”。福楼拜对艾玛充满了同情 ,指责的是丑恶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莎菲女士是女作家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塑造的经典艺术形象,是"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范。莎菲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映了"五四"退潮后的一个时代侧面,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对自身命运和时代关系的思考,而且莎菲女士的性爱矛盾心理也揭示了个体在面对自身性本能和自我意识冲突时难以避免的困境,显示了现代女性在进行选择和追求时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关于狂人形象 ,有多种说法 :战士说 ;狂人说 ;狂人加战士说。这些说法均有不足。《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形象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 ,用象征、隐喻的方法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  相似文献   

6.
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古往今来作家笔下的一些典型形象,却是永生的.他们存活在后世人们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名作家的倾注生命之作.譬如女性形象,有普希金《欧根·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是历久不衰的宏篇巨制中的女主人公.这里我所要论及的女性形象,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篇小说于1928年一经发表,就使丁玲成为继冰心之后在当时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了.它  相似文献   

7.
深度理解经典文本<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的形象,在文本中莎菲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沉缅于自己心灵的苦痛之中,挣扎冲突最终奋起的心路历程,揭示了那个时代所给予女性的印记.本文以莎菲情感世界的孤独状态为切入点,对莎菲形象作以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8.
深度理解经典文本《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的形象,在文本中莎菲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沉缅于自己心灵的苦痛之中,挣扎冲突最终奋起的心路历程,揭示了那个时代所给予女性的印记。本文以莎菲情感世界的孤独状态为切入点,对莎菲形象作以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理念的班级管理的根本着眼点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已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成熟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的发展、主体性的激发、潜能的开发为主要目标,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逐步形成的班级社会心理共同体。而班主任形象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决定作用。那么,如何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呢?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部意蕴丰富,特别是塑造了多层面人物形象的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中,会出现不同的解读,阐释出不同的人物内涵。丁玲先生写于1927年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同样透出类似的现象。评论者或将莎菲视为“被资产阶级思想浸透了灵魂的个人中心主义者”和“爱情至上者”;或把“莎菲身上不免时时流露出来的悲观、感伤、颓废的‘世纪末’意识”视为变态或病态行为,加以指责;或将其性格中的狷傲、孤僻、乖张甚而变态,作出新的阐释。认为这一切都是向着周围恶俗的环境而发,是她寻求光明却又看不到真正理想的东西,一个真正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莎菲女士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结合辩证发展观点审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试从女权观,自立观和恋爱观三个角度对其重作一次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一部大家都爱看的书,其中孙悟空的形象尤为鲜明。要研究《西游记》则从孙悟空开始恰切一些。而长期以来论者多从孙悟空作为神话世界的英雄这方面加以论述,或者从孙悟空身上所体现的"个性解放"思潮来阐述。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重新阐述这个问题——从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特征来论述其形象所反映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是在现代第一代女作家创作进入沉闷期时出现于文坛的新秀。她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塑造了“莎菲型”女性的系列形象。其创作显示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发展 ,在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八年,继小说《梦珂》之后,丁玲的第二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给丁玲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奠定了她文学道路的基础.但是,伴随着丁玲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和文学生涯,这篇作品也历尽沧桑,经受了许多连作者也始料不及的褒贬毁誉,而争议最多的还是关于莎菲形象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这一问题,文学评论界众说纷纭.在此,我们想仅就莎菲的性格、思想状况及她的爱情观等方面探讨一下这一艺术形象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丁玲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梦珂、莎菲、阿毛、伊萨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以莎菲为核心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莎菲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解放思潮下的时代环境、作家思想状况的影响而形成,"莎菲型"女性在性格命运与情感体验方面体现出反叛、孤独、幻灭等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莎菲女士的日记》问世以来,评论界对莎菲的形象有过许多评论。有的说莎菲是爱情至上的化身,有的说莎菲是个玩弄男性者。我以为,最为确切的还是茅盾先生的评语。他说莎菲是一个:“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叫者。”(茅盾《女作家丁玲》)这里茅盾是从两个方面对莎菲进行评价的:一是肯定了莎菲是个反封建的叛逆者,一是说莎菲是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青年女性。在这两个方面中,主要说的还是后者,对她的反封建只是附带着予以肯定。我认为,作者所要极力表现的,并不是莎菲的反封建,而是她冲破封建枷锁后的苦闷和绝望。因为作品中的莎菲已经离开了家庭,走上了社会,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封建枷锁来束缚她恋爱自由、寻求个人幸福。倒是她自己在爱情面前止步不前,因生的苦痛、智慧的苦痛、理想幻灭的苦痛而对爱情深感失望。准确地说,莎菲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新女性幻灭的时代缩影,在她身上体现着时代的典型意义。 从作品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莎菲生活的时代是经过“五四”革命浪潮的冲击,黑暗势力仍然十分顽固的年代。一方面“五四”运动的强劲东风吹醒了许多年轻的知识女性,使她们勇敢地冲破封建枷锁,走向社会,追求个性的解放;另一方面,社  相似文献   

18.
在与“五四”时期爱情题材伤口的比较中,论深入和分析了“莎菲型”新女性形象“灵肉一致”的爱情至上观的本质内涵。认为,不是从现实的历史的范畴来写莎菲们的爱情追求,而是从生存本质的角度,从处于现实人生中人们的超越意识来写他们纯真美好的情怀,这是丁玲对“五四”以来爱情题材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辽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卢子敬同志的一篇短文,认为《祝福》中“短工对祥林嫂的死并不是冷淡和麻木不仁,而是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鲁迅原著的精神,特此提出商讨。卢同志提出“必须用阶级观点进行分析”,这当然是不错的。但马列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决不是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不问时间、地点和具体对象去加以乱套。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红学者对林黛玉的至情至性评价很高,对薛宝钗的评价却一度偏低。在50年代学术大批判运动后期,宝钗甚至被戴上"美女蛇"的大帽子。本文就加注在她身上的五大主要罪状进行辨析,尽可能还给薛宝钗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