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的字面意义很容易理解,是说寻求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具体语境中似乎有不同侧重点,特别强调"存异"或者"求同",还可以说"存异"意在"求同",不"存异"往往无法"求同".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进程中,各种意见的交锋和各种力量的博弈注定将贯穿始终,必须充分讨论并充分考虑各方诉求,但要想形成共识和合力,恐怕还得不断地"求同存异".而且,"求同存异"本身可能就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各方面都能表现出更多的大局观和前瞻性,破解相关难题需要大智慧,有时候可能还得有所谓"不争论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声乐教学强调感性特征,在教学中常常偏于找"感觉",这种找"感觉"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师生之间存异求同,能够综合艺术整体形象.由于教师过于强调同一性致使许多矛盾被掩盖,因此用辩证法来认识和解决声乐教学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并成功运用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其内涵十分丰富。“求同”和“存异”是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求同”是寻找事物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是以“存异”为基础;“存异”是为了达到“求同”,二者互相联系。周恩来运用“求同存异”思维方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将继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提升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把握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语言体系,展开有智慧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累到实践、从求同到存异、从品读到表达,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从"智"到"慧"的跨越,为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求同存异”是文化翻译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求同”是必要的,也是主要的,同时“存异”也必不可少。“求同”和“存异”是一个原则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要真正做到文化翻译的一一对应是不可能的。翻译中"求同"的原则适合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存异"的原则适合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翻译目的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不同的。"求同"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存异"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选择要根据文本的性质来定。关注意义而对形式要求不高的庄严性、科普性文体采用归化的策略,保持原文的真实性和原有风格采用异化的策略。但归化和异化两者不是互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关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电影,《我的希腊婚礼》散发着浓郁的感情氛围,让人在感受文化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满满的爱的力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以及个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已在所难免,面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我们首先应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平等地看待每一种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在存异中求同,从而使人类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谐共存。我们同为人,心中都有爱,无论从一开始的冲突到最终的交流融合的过程有多艰难、有多漫长,有爱就好办。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爱可以帮助我们冲破重重阻碍,甚至是种族的差异。因为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多元整体世界观念是先秦思想形式的轴心,这一观念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初期,不同氏族、部族、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相互宽容、以和为贵、存异求同的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中华先哲以自然为本,以人为本,以理为本的正确而又纯朴的思想精神同体同源,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质和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9.
战后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浪潮,不仅使联邦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移民融入问题,也滋生了少数德国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为了应对移民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逐渐形成了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即要求保护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构建以《基本法》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价值标准。以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德国发展出针对移民社会的"存异求同"教育理念与政策,一方面承认当今德国多元文化并存的事实,教育学会尊重、包容异文化,学会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保护移民非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多样性;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认同一种社会共同价值观,倡导融入主流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移民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政策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与标准、毕业资格考试、师资培养等方面对德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构成了冲击。以"一体多元、存异求同"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有利于德国构建文化多元性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介绍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的时代背景,随后分析2016年全国理综Ⅰ卷实验题的特点,通过"求同"降低难度,"存异"考查能力,并把物理学"核心素养"渗透在实验题中,最后得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四点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地区亲属称谓的调查和记录,探讨了该地区亲属称谓的表现及近二十年来亲属称谓的流变特点。分析总结了多元文化的亲属称谓从相互有别到认知、存异再到求同的整个流变过程。说明称谓语的变化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近现代社会变化在语言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2.
新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为此确定最核心的立意需要四步,即"找对象、看结果、析原因、定立意"。"三法"分别为"求同法"、"存异法"与"辩证法"。"四步三法"相辅相成,为核心立意的确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网络写作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新型的写作模式具有写作主体范围扩大,文本表达方式多样,传播的快捷和自由等特点。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写作给传统写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探讨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如何在存异的现实下求同,互相促进,使写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与<公约>都对贪污贿赂犯罪作出了规定,但与<公约>的要求存异甚多、甚远.为履行缔约国义务,需在犯罪圈、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等方面"求同".  相似文献   

15.
唐君觳在中西比较中以"中国眼光"研究中图艺术,在"存异"的基础上凸显中国艺术精神:虚实相涵、婉曲含蓄的传统艺术让人的精神可藏、可修、可息、可游,在不隔中获得心灵的安顿.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作为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体验,正潜移默化地冲击着我们的语课堂。然而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师生双方关于体验的实践和探究,影响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为此,分清体验与经验、趣味与限制、求同与存异、表演与涵泳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体验的误区,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隐喻的构建和理解以相似性为基础。本文认为相异性在隐喻意义阐释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隐喻的建构和理解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过程,即认知主体先从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结构,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突显部分的细节对比。  相似文献   

18.
“代沟”问题是八十年代以来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个普遍而又严肃的问题。“代沟”好儿童与在人、青年与老估交往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隔膜。本文旨在从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入手,分析心理差异的种种表现,及如何根据平等、互助、互补原则,运用“让步--折衷”、“存异--求同”、“放弃--接纳”等方式消除代际之间的隔膜,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健康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9.
覃晓霞 《海外英语》2012,(15):144-145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玉 《考试周刊》2014,(40):96-97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效促使学生广泛地"反向"、"多向"思考,训练学生的求同求异、联想想象、延伸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并通过各种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多种思维训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