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注健康和长寿的人,应该听说过一帮"坏小子"的鼎鼎大名—自由基。什么是自由基呢?无处不在自由基在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们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能配对,它们就只得靠"掠夺"别的电子使自己变得安稳。  相似文献   

2.
自由基     
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结构。科学家们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叫做自由基。当一个稳定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而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自由基就产生了。当自由基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电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黑洞视为贪得无厌的饕餮。它无尽无休地将进入它势力范围的星体拽入深渊,撕成碎片。但是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中心的一个超大黑洞进行观察发现,这个家伙很可能正在孕育着恒星的新生。人们常常认为,黑洞附近的物质高速运动,恒星很难形成。然而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的那个黑洞还不到一光年的轨道上,却运行着一批大质量的年轻恒星。它们是怎么起源的呢?起先,天文学家们猜测,这些大块头恒星应该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也许它们是在距离黑洞很远的星团中形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了黑洞周围,并且环绕它运行。但这么大块头的恒…  相似文献   

4.
陈少昭 《百科知识》2002,(11):19-20
在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里,存在着彼此分开而又密切相关、互相作用着的两个世界。它们便是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原子世界指的是以原子作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物质世界,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比特世界是指以比特作为基本表示单位的精神世界,它是无形的、摸不着的信息世界。比特世界产生于原子世界,依附于原子世界,而又作用于原子世界。  相似文献   

5.
杜可 《世界发明》1997,(9):18-20
把两种金属混合在一起.则混合后就成为一种合金。对吗?并不总是这样。事实上,有一组材质,它们杰出的特性依赖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此娄物质并不是由简单混合得到的。当混合一些性能差别很大的金属,加热至熔化后再冷却,其中一种金属以小液滴的形态.进入其它金属,拉伸会使这些半流质的液滴变成极细微的细丝。正因为这些细丝。物质才具有了独特的强度和抗热性。这些物质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因此很难下定义,把它们称做是什么物质。  相似文献   

6.
玻璃生产中的禁忌结晶是玻璃生产中的禁忌。为什么呢?原来,只有结晶体才是真正的固体物质。结晶体内部的原子或离子排列得很有次序,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象玻璃这样的物质,从外表上看起来好像是固体,却不是结晶体,它们的内部结构杂乱无章,没有一定的形状排列,好像液体一样,所以就把它们叫做无定形结构,也有人叫它“过冷的液体”。玻璃之所以晶莹透明,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组成,分子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间隔不同的缘故。但你是否想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充当着?为什么它受热胀,受冷缩?为什么它能充当一定的体积?我把这些间隔称为“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8.
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的比较,宇宙中似乎有一部分物质并没有被人们观察到,科学家猜测那些失踪物质组成的原子可能是以低密度气体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由于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以网状结构散布着。一团团星系便位于宇宙网中密集的节点上,它们是宇宙中最大的物体。而失踪物质应该就填充在星系间广袤的空间中,然而科学家长期以来并没有发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组成,分子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间隔不同的缘故。但你是否想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充当着?为什么它受热胀,受冷缩?为什么它能充当一定的体积?我把这些间隔称为"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10.
格雷 《科技新时代》2008,(5):106-106
氧气是个好东西,对人来说就代表着生命。但凡事都不能过量;要是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超过1/5,我们就有麻烦了——很多东西都会剧烈燃烧,一般情况下,空气的绝大部分都是氮气,它是一种很难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因此当燃烧发生的时候氮气总是在给氧气捣乱,  相似文献   

11.
发散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无序性 ,给所需知识的检索和应用带来了不少困难。下面谈谈笔者克服这方面困难的一些做法与体会。1 把无序的知识统一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使知识有序化“智力不是别的 ,而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就象一个有序的检索目录 ,有了它 ,便有了查找的依据。例 :把一个分子或原子中具有 1 0个电子的物质的化学式写在横线上、、、、。分析 :根据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的元素周期表 ,由具有 1 0个电子的 Ne,往前推一位是 F,加一个 H组成 HF;再由 F往前推一位是 O,加二个氢……由此依次可得 Ne、…  相似文献   

12.
化学家合成新的化合物时,经常需要先断开某些分子内原子之间的连接。有的原子之间的连接非常顽固,采用很多方法都难以打开,这时候,化学家恨不得拿镊子把它们一个个拉断,但是它们都太微小了,不可能找到那么小的镊子,也不可能有那么微观的眼睛瞅着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热是什么?     
热是物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不规则的运动。分子是极小的粒子,它的直径不过一亿分之一厘米,一升空气约含有三百万亿亿个分子。空气分子是杂乱无章地运动着的:它们不断地运动着,向各个方向运动,并且彼此碰撞,碰撞以后就改变了原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固体的粒子(原子、离子)不像空气分子那样自由,它们在一定位置附近向各个方向振动着。这位置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液体分子也是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但是这位置在很短时间内就要改变。  相似文献   

14.
大千物质世界,五光十色,精采纷呈。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尽管性状千姿百态,用途千差万别,却都是由近百种原子组成的。多年以来,人们探索物质的结构,研究结构同物性的关系,开发它们的应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一部近代科学技术史也正是人类  相似文献   

15.
<正>蜘蛛和毛虫都是我们熟悉的小动物,它们的共同点——抵抗外敌的能力有限。所以为了保命,它们往往想方设法把自己伪装起来,其中有些把自己融入周围环境中,隐身起来。而有些则把自己伪装成别的生物,企图迷惑或者吓跑掠食者,比如以下这些几位: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我常常自诩"随便到路边抓一把野草,我也能挨个认清楚",然而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别的不用说,仅禾本科的一大堆野草就很令人头疼。狗尾草:最普通的野草禾本科是一个大科,共有700多个属,10 000余种,而且长相大多还都很相似,非专业人士很难分清楚谁是谁。但有一种野草的名字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就是狗尾草。  相似文献   

17.
有热原子嗎 把物质的各种性质——冶、热、香味等等看成是各种性质的原子——热原子、香味原子等等的作用,这和亚里斯多德在四大元素之外又創立的原始性质的說法沒有什么两样,对于人們正确理解物质的結构是有害的。第一个揭露物质冷热原因的是偉大的18世紀俄国科学家罗蒙諾索夫。他认为热原子(或者叫热素)的說法是自身就存在矛盾的。如果說因为我們人吃了热的食物,热的食物当中的热原子跑进了我們人的身体,因而我們吃完食物之后就会感到溫暖,那么,为什么我們有时不吃热的食物,譬如說我們只吃冷的水果吧,那同样  相似文献   

18.
在解答数学题时,判断解题过程和答案是否正确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高二数学中,应用"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求最值时,常常会忽略取"="号的条件而导致解题错误,由于是自己分析得出的解题思路,所以检查解题过程时往往仍然套用这一思路而很难发现错误.想想"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不失为解决这一重难点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分子结构的奥秘一向是化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18世纪以前,“分子”这个名字连科学家都还是生疏的,因此对物质性质的说明只是外表的。自从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原子分子论之后,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从实验初步论证了原子,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才得到公认,但对它们的真实内幕还很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委治昌 《科教文汇》2014,(27):103-104
物质是原子的宏观集合,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因为原子是单个存在的,那么物质就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所以物质只不过是一堆原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即信息,而这种信息就是电磁波)不连续地堆积起来,又具有一定能量的产物,而且从量子力学来看,物质在下一秒会以什么状态出现在什么地方,也是无法完全确定的。那么直线更是人们思维意识中的幻想,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实物中的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