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人际力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人际力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肖婷 《学子》2013,(8):47
互动是指人际问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统称为师生互动。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所构成的情境会有意无意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层面,教育学上称之为隐性课程,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来看,这种互动情境也可称之为隐性心理教育课程。师生互动是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潜在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我们高职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有效的缓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的不良互动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下。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增强心理韧性,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对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构建融合型的积极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实施积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教育阵地,全方位融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增进学生积极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某职业学院和某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高职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感受爱、真诚、爱与善良;最差的五项品质为创造力、勇敢坚持、热爱学习、自制、领导能力.高职生在社交智慧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在好奇心、宽容和心灵触动上得分却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创造力、爱学习等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且大多差异极显著.在高职生群体内部也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针对结果,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其心理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干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其抗压能力,预防心理疾病。就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展开分析,探索了改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现代人格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元 《职教论坛》2005,(15):44-46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当下存在的心理困惑、挫折与疾病,提出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完善人格的主要途径:倡导良好的教师心理以引导学生心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技能培养以适应现代人才心理品质需要;深化拓展道德与价值体系以促成开放创新的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现代人格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当下存在的心理困惑、挫折与疾病,提出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完善人格的主要途径:倡导良好的教师心理以引导学生心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技能培养以适应现代人才心理品质需要;深化拓展道德与价值体系以促成开放创新的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使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弱化人文教育,造成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精神人格”不够健全,对家庭、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因此,借助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结合起来,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传统文化强化高职学生责任意识为视角,探讨如何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维度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个体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自身利用各种途径,共同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文化宝库,是全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考验,始终彰显着不朽的生命活力。纪威俊同志站在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高地,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积极心理品质资源,采撷与教学和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明史实,为我们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练厚重。无论是《周易》、儒家学说、老庄思想还是传记作品,无不闪现着积极心理品质的光芒。这是增强和调节民族心理的制胜法宝,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沃土,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其中嫩学价值与人文情怀吧!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湖北省内6所高职院校的不同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社团干部的人格特质在乐群性和敢为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而其创造力在想象力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提高师生的专业认同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在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时,要有意识地凸显传统文化的因素,构建融合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山西省太原市某高职院校1742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男生在节制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t=2.187,P<0.05),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在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维度上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F1=4.127,P<0.05;F2=4.268,P<0.05;F3=3.257,P<0.05;F4=5.062,P<0.01),事后比较发现,在四个维度上均为三年级高于一年级、二年级。结论: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泛指儒释道三家学说及其综合体,在倡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越发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有利于群体责任感、利他行为等品质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君子人格教育,有利于善端、美德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和谐,有助于主观幸福感的激发。通过太极拳、书法教学和校本教材开发,为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积累可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庞辉 《成才之路》2023,(11):37-40
心理健康课是培育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阵地,它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走向社会。文章概述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分析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并提出以心理健康课程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等举措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提高行为的正能量必然要从提高心理品质出发,从根本上釜底抽薪,去除影响行为质量的不良品质。作为班主任必然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消极心理品质,并且采取恰当的措施给予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20.
随机选取扬州市两所高职院校200名教师作为施测对象,考察他们在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状况及其与实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领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重视人口统计学变量;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存在"知行不一",因而,培育和发展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突出差异性,提高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