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我国全部劳动的比例非常低,但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难。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高等教育的计划经济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章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工资竞争模式和工作竞争模式、工作搜寻理论,分析了工资机制失灵、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政府制定就业和人才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红斌 《教育与职业》2012,(35):100-101
文章通过对扬州大学2009~2011届经济管理、工科以及农科等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的调查和对比分析,指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职业规划意识建立较迟、就业劣势明显、工资期望过高、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滞缓了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开展,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出了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思想、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等建议,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工作搜寻的过程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过程.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下,增强高校毕业生对职业定向的自我认知,在综合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信息基础上,有效地建立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搜寻与匹配模型,实现毕业生与聘用岗位的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作为求职者的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直接决定了其就业的成功与否.本文基于对中北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调查数据,来分析中北大学生毕业生在工作搜寻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中北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特点,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对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和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自我灵活性发展欠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由此造成了就业时的从众心理、自卑与自负心理、焦虑及依赖心理.要使大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就业,保持最佳的就业心理,需要他们以改变自我意识为出发点,多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工作搜寻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地方性综合高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地方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特征.研究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的假设下,大学毕业生薪酬预期即保留工资设定过高,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受到其自身能力因素、性别、专业属性以及学校的就业辅导、经济环境因素、政府宏观就业政策的影响.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加强就业辅导、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对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10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但是,相应的毕业生也不断增多,加上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和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空间越来越复杂。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成为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教职工工资与福利的头等大事。对大学生招生就业工作认真反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策略、创新工作机制,事关全局,而且迫在眉睫。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毕业生专业学历结构目前,农业高校为了生存与发展,大部分都…  相似文献   

8.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温州市3所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工作信息不对称、搜寻能力不胜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9.
10.
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长效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就业跟踪调查工作长效机制的意义,并给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工作搜寻偏好是指工作搜寻者在面对几个或者多个工作搜寻方式或工作搜寻结果时,选择其中某一个方式或结果的倾向性。以江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2013届毕业生为对象,探讨工作搜寻偏好对工作搜寻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在工作搜寻偏好和工作搜寻绩效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工作搜寻偏好对工作搜寻绩效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资本在工作搜寻偏好和工作搜寻绩效间起着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林秀  杨丽  陈多才 《考试周刊》2013,(49):159-160
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是其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程度,对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择业结果影响重大。本研究以择业效能感水平为标准,将600名高职毕业生区分为高效能感组和低效能感组,并对高效能感组和低效能感组的就业率的差异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能感组的就业率显著高于低效能感组的就业率,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水平对其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很多方面,没有工作经验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难点。现在在媒体上公布的招聘信息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几个字随处可见。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中,约有三分之二明确要求求职者必须具有1至3年的工作经验,不少企业还要求这种“工作经验”必须与应聘岗位对口。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选择的问题。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和方法来思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有意义。一、就业的自身前提条件或基本假定明确自身的前提条件或基本假定,一是有利于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就业目标函数,二是可以向就业市场提供这些信息,以得到最佳的就业岗位(效用)。这些前提或假定包括:1.优点和缺点。优点和缺点其实是相对概念,由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来决定,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来说评价有时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比如性格内向,这对应聘市场营销岗位来说,或许是缺点,但对…  相似文献   

17.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通力合作,构建完善的就业机制外。广大大学毕业生还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发展的创新理念,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到农村、基层,到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奉献,这是落实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了解,教育部已成立了由部领导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提前对2009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下发了应对当前形势的专门文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十年来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增长幅度有限,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环境,分析了目前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不相适应,高等教育的培养体制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就业困境,研究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女大学生以及考碗族的就业状况,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求职行为问卷,以实名登录网络答卷的形式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6届全体本科生为对象进行普查,发现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对于求职行为有如下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自评综合素质对预备期求职行为和行动期求职行为有积极影响,自评求职信心对行动期求职行为有消极影响;行动期求职行为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和专业门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