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协调能力是视障儿童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教学可以锻炼视障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通过对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和律动教学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律动教学在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以往对普通儿童探讨的经验,把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父母的学历和职业作为人口统计学变量,选取认知观点和情感观点采择测验任务作为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工具,并与同龄的普通儿童进行对比,考察我校小学阶段179名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结果显示:(1)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普通组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视障儿童得分明显低于普通组儿童;(2)通过相关分析,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两个维度间具有显著相关;(3)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在年级、视力、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和学生的来源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父母的职业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指视力残疾儿童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室进行学前康复训练后。再将他们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视障儿童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室对视障儿童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使视障儿童学习了化知识,开启了封闭的心理.陶冶了良好的情操,为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每一位社会中存在的个体都具有社会性,其社会性发展对于个体融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视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怎样对视障儿童实施社会性教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社  相似文献   

5.
论儿童合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合作品质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个体早期。本文拟对儿童 合作进行专门探讨,从合作的概念、结构成分、发展和影响因素以及合作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对儿童合作进行阐述。 一、合作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合作,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阐述。《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朱智贤,1988)。方晓义和周宗奎等人  相似文献   

6.
数学超常儿童具有优于普通儿童的显著右半球优势、功能增强的左右脑交互连接、优秀的前额皮质控制功能、增强的顶-额网络以及高效的多脑区联动工作模式。从脑科学或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研究数学超常儿童发展的特异性,为普通儿童数学脑功能的维护与增强、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异常脑功能的干预与矫正提供重要发展途径,为优化数学教育提供智能路径和有效建议。基于此,应采用认知科学的测评考量数学超常儿童的发展潜能、为其配备专业师资和优质教材、并设置科学适切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或心理水平相近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学习和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其积极作用在视障儿童身上远未显现出来。那么视障儿童同伴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高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多发于儿童早期,影响个体生活。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其无创、高时空分辨率和采集方便等优点成为自闭症临床辅助诊断和寻找生物标志物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识别自闭症儿童自发神经活动异常脑区,为自闭症早期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基于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自闭症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的研究,对12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自闭症儿童颞中回、颞上回、岛叶和顶下小叶局部一致性减弱,舌回、梭状回、后扣带回和扣带回局部一致性增强。自闭症儿童社会认知和行为功能缺陷可能与这些脑区功能异常有关。静息态下自发神经活动异常脑区研究可为寻找自闭症客观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48名6至12岁的视障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使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类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方面:两种情境下,6-9岁年龄组与10-12岁年龄组组间得分差距存在显著差异,视力状况和两类儿童各自的性别主效应及视力状况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相当显著;(2)在两类儿童对情绪策略的使用方面:视障儿童在两种情境下无使用情绪策略(内外情绪一致)和使用夸大策略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儿童,而使用平静策略、掩饰策略的频率却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10.
自1990年代开始,让内地视障儿童在普通学校读书,成为我的梦想,也是我追求的理念。我认为,虽然视障儿童看不见,但也应该给他们同等机会在普通学校读书,及早融入社会。因为已有事实证明,只要提供所需的教育资源和支援,视障儿童完全可以和健视儿童一起读书,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障碍三类典型特征为例,探讨孤独症发生的生理机制和神经基础.前额叶、杏仁核、颞叶、梭状回、眶额皮层等脑区和镜像神经元结构多被认为与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的发生有关;胼胝体等脑区体积、Broca区等脑区活动、MMN、P1、N1、P3、N4等脑电活动或能预测孤独症患者出现言语障碍;神经基底节、尾状核、扣带回等脑区活动在出现刻板行为方面可能发生作用.孤独症儿童某些脑区的发展滞后将致其他脑区活动增强,即存在补偿机制.此外,提出进行真实情境研究、发展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范围及注重补偿机制研究,将可能成为孤独症神经基础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要有大幅度提高.本文从叙述我国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入手,阐述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并拟订了在当前国情下,内地盲校开展视障儿童学前教育(一年制)应当设置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
合作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从而影响其社会化进程.儿童的合作认知和合作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推理是合作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体的价值取向、性别、自我认知、情绪及文化背景等也对合作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合作训练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合作认知和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研究背景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能力及其发展与人的活动直接相联系.由于视觉障碍,视障儿童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视觉障碍必然制约着视障儿童的认识、语言、动作、社交等各方面能力及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视障教育教师团队使用了 5个评定表 ,对一名刚入学的自闭症视障儿童进行评估和分析 ,发现 :该学生功能性听力异常、触觉有过敏倾向、言语无法表达、情绪和行为异常 ,但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发育正常 ,该学生被诊断为自闭症视障儿童。针对个案评估结果 ,提出了合理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气质是个体出生之后就具有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人格特征,对儿童未来的社会化、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用神经解剖、电生理、脑成像、神经生化与基因分析等技术,儿童气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日新月异。除了生物学因素外,非生物学因素,如早期生活经验对儿童气质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养育者与教育者应理解并尊重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把握儿童气质发展的关键期,整合基因、脑、个体经验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用关爱促进儿童气质的良性发展,同时重视艺术教育对儿童气质发展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游戏通常被界定为以其本身为目的的活动,除了教科书通常所列的特点外,游戏还具有生物性与原发性、愉悦性与自发性、新异性与创造性等特点.把儿童游戏作为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这一隐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游戏,行为的种系发生影响其个体发生.游戏提供心理的适应性和更加广泛的行为库.在游戏中,儿童自发地掌握大量行为技能和策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并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更重要的是游戏使儿童得以渲泄本能,自由想像,缓冲焦虑并体验愉悦情绪.同时,行为的个体发生通过游戏影响种系发生,个体在游戏中的创造和学习有助于整个种群的适应,即环境压力导致有机体产生新的表型、身体的或(更有可能)行为的改变,并能传递给下一代,这就是所谓的鲍德温效应.总之,可以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的表现.儿童游戏是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这一命题的教育涵义在于:游戏与儿童期(不成熟期)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或者说,游戏是不成熟儿童的核心成分.游戏在儿童生活的理性与情感、纪律与自由、个体与社会、本能与文化、幻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等诸多二元对立范畴之间提供了缓冲与中介.无论人类社会如何朝着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游戏仍然是幼儿期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自伤性行为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问题行为,它会给个体带来直接的身体伤害。在自闭症儿童中,有自伤性行为的个体不在少数。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运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填写行为动机量表,详细分析了自伤性行为的功能及目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干预措施,进行实施。并依据注意力转移策略设计了替代行为,减少其自伤行为发生的频率。该儿童的行为变化验证了干预及替代行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提供了一种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