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晓清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59-61,79
研究者多关注梅尧臣诗"深远古淡"的一面,而对其"奇巧"的一面却少有关注,本文即从丑学的视角发掘梅尧臣诗的审丑意义。梅尧臣以勇于审丑的姿态在自己的诗中写丑、评丑、论丑,从而拓宽了其诗歌的广度和深度,状写出一个真实的本位的自然。他以审丑来突破思维禁区,为宋诗唱响了革新的号角,其诗歌的艺术魅力正在于这种献丑守拙的智慧,寒俭内敛的气质,厚重沉稳的底蕴和无取无求的平淡风格。  相似文献   

2.
爱情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话题,于是产生了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肝肠寸断的悼亡诗。宋代梅尧臣的悼亡诗直抒胸臆,句句哀怨缠绵,眼泪承载了忧伤,梦境寄托了思念。他的诗中多次写到相思泪、梦境、孤雁独鸣、家庭生活场景的意象,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梅尧臣被喻为宋诗的"开山之祖",一生共存诗2800余首,其中山水纪游诗占将近六分之一。将这些山水纪游诗整合在一起,构成了梅尧臣一生完整的行旅历程。梅尧臣多山水纪游诗,一方面和他奔波一生的仕途生涯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和梅尧臣追求平淡的性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梅尧臣的悼亡诗受到了诸多选家的重视,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丧妻之痛、对亡妻的由衷赞美和绵绵思念;其选材大都取自日常生活,于平凡中见真情。通过对其悼亡诗的讨论,能深刻认识梅诗平淡而深邃的艺术特色,也有助于了解具有生活化、家庭化倾向的宋代文化。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咏梅诗的高峰期,梅花自宋以后,文人对其认识发生了变化,审美意趣得到深度的开拓发展.梅尧臣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对其咏梅诗的分析,能窥视北宋初期咪梅诗的发展情形及趋势.对梅氏的咏梅诗进行分类,并将他的咏梅诗置于其整体诗歌的创作中和咏梅诗发展的整个历史中,来阐释其咏梅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休闲美学视域观照茶文化,茶叶体现了审美主体的休闲心境,茶肆是休闲审美空间,茶则因为自身被赋予茶道精神而具有"闲"的品格.梅尧臣通过以茶计时、以茶悟道、以茶会友的茶诗创作,体现出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休闲审美意蕴.梅尧臣的茶诗是宋代市民阶层崛起和士人思想觉醒落实于文学创作的表现,而茶在休闲文化中被赋予的品格成为国民休闲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现存的2800多首梅尧臣诗和800多首欧阳修诗中,梅欧分别有42首和30首戏谑诗.梅欧前后期戏谑诗各自显示以诗为戏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人文化气息.梅欧戏谑诗有其独特的诗学价值:一是"诙嘲笑谑"与娱乐功能的充分体现,二是以生活为诗的重要呈现,三是对儒家"游于艺"思想的实践,四是戏谑诗的游戏性就是一种游戏哲学.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与梅尧臣是北宋文坛名冠天下的领袖,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互帮互助,不离不弃,聚则乐而游,别则思而梦,其情可歌可泣。他们之间的诗文酬赠,正是他们交游情况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在现存的2800多首梅尧臣诗和800多首欧阳修诗中,梅欧分别有42首和30首戏谑诗.梅尧臣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友朋之作,体现了宋诗情感的私人化;戏食物之作,反映了宋诗的日常生活化.欧阳修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赞友人之品性、志趣,显示了欧学唐音的痕迹;在贬所的戏谑之作,名为戏,实则抒发心中之愤懑或自我宽慰之词;自嘲之作...  相似文献   

10.
涂序南  何平 《文教资料》2011,(16):12-13
梅尧臣的悼亡诗纯从胸臆间泻出,语语感人,句句情深,哀婉缠绵。他多作纪梦诗,借梦境传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他往往将往日的家庭温馨和现实的形单影只构成鲜明的对比,往日夫妻之情愈深,今日之悲就愈深。  相似文献   

11.
梅尧臣是宋代诗歌的开山祖师,无论是其诗风、题材还是诗学理论都别具一格,开创了有别于唐诗的宋诗风貌。其诗歌对于情感的表达亦独具一格:在抒情方式上,或借叙事,或凭咏物,或藉写景,舒缓浓淡,手法多样,平凡却真挚。在抒情特色上,梅诗寓情于白描,抒情中多夹杂议论,常借"梦"来抒情。梅诗抒情手法多样且有与以往诗歌不同的抒情特点:对平淡的自觉追求,对"风雅美刺"传统的继承以及由情入理的手法。这也正是促进其诗歌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宋诗面貌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梅尧臣的诗学关注现实,主张有为而作,反对空洞的言辞。在梅尧臣的诗学体系中,平淡与怪奇是两种不同的取向,但二者并不矛盾。梅尧臣主张创新,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梅尧臣在诗歌的写作方式上开创了散文化的道路,这是他对宋诗作出的几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诗话作为宋代的重要文学批评材料,涉及大量梅尧臣及其诗歌品评,主要论及其人物轶事,诗歌风格,诗歌主张及其诗歌评价与地位问题。宋诗话对梅尧臣的诗歌评论从宋初延至宋末,反映了有宋一代文人对梅尧臣诗歌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4.
梅尧臣诗歌中的以文为诗体现为意义层面的和形成层面的。所谓意义层面的以文为诗,体现在意识指向上"尚理趣,善议论"的特征,还体现在以典故入论上。形成层面的以文为诗则体现在诗歌谋篇布局的散文化上;诗题的长短变化上;诗歌语言的日常化上,特别是引虚字入诗上。除用量多外,梅诗还偏爱某些虚字,如我们考察出梅尧臣自嘉祐二年以后便常用"不""无""莫"等否定词煞尾;最后还体现在梅诗节奏的与众不同上。  相似文献   

15.
16.
李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05-106
梅尧臣个性精神是老硬、直诚、朴钝、刻厉和率性。这种个性精神一方面使梅尧臣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要求严格,反复锤炼,臻于老境,另一方面也使梅诗"用字稳实,句法刻厉",且论议争煌煌,兼有古硬和老健之美。其中率性任意、稍乏沉着冷静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梅尧臣的仕途晋升,但给诗人提供了接触广大穷苦百姓的机会,促使了其诗歌取材的变化和老健古硬诗歌艺术个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张冬云 《天中学刊》2003,18(4):52-54
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天宝末期至元和年间的叙事诗大潮中涌现出来的风华绝代的作品,其结构模式和文本体式选择以及叙事手段的运用,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代表着中国古典叙事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8.
对南北朝乐府诗的研究,作概论例说的多,作全面的诗意、句意、词语诠释的基础研究者少。个中的主要困难,是对于民俗和某些词语意义的不甚了解。本文便以此为切入点,论证了其中有房事诗七首,并由此讨论了古代民间性文学的主要特点:一是不回避生活与文学中“性”这个多见而正常的题材和主题,二是为维护“性”的适当的避忌性而利用民俗及各种语言手段,明事隐说、丑事巧说,表现出民间性文学所具有的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首创情色叙事模式,堪称至"奇".情色之于<金瓶梅>文本形成的意义重大,其叙事焦点集中于人类的情色生活;其叙事的结构与现实的情色网络属基本吻合的同构关系;同时,它以情色身份为叙事关节展开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研究<金瓶梅>,其性描写问题不能回避.为窥视<金瓶梅>之炉中妙谛,我们应当正视和重视其情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1980年代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年代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