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夏时节的塞罕坝,最是令人惬意。这里地处我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最北端,往北越过清水涟涟的小兰河,就是内蒙的地界了。这里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机械化林场所在地,宽广美丽、绿意浩瀚,就像是一枚巨大的绿色宝石,深深地吸引着远方的游人。塞罕坝在蒙古语中是“美丽的高原”的意思。这片多情而又富饶的土地,在历史上曾经是非常有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处处古木参天、水草丰茂、鸟兽云集,景色异常优美。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日寇的掠夺性采伐下,加上战火的无情摧残,塞罕坝曾一度变得形容焦枯,憔…  相似文献   

2.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经过一代代的接力传承,在伟大的实践中创造了由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其体现出的时代价值值得探索。基于此,结合三个阶段分析塞罕坝精神内涵,阐述了塞罕坝精神的理论依据、传播途径等,为传承塞罕坝精神提供参考,使其展示出强大的时代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塞罕坝草原     
塞罕坝全称是“塞堪达巴罕色钦”,蒙古语,塞堪达巴罕是美丽的山岭,色钦是河源,意为:美丽的山岭下葡可源。塞罕坝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这里的“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猕”之所。  相似文献   

4.
依托衡水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生态和休闲”两大主题,结合衡水湖环湖地形、植被现状,以“生态、观光、旅游”为理念,构建“一带六区”的斑—廊—基空间格局,将生态造林与休闲度假项目相结合,打造一处集森林休闲度假、娱乐游憩、农业观光、生态养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度假中心。  相似文献   

5.
生态修复是守住生态安全边界的重要措施,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南宁市那考河综合流域生态修复增进了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了生态产品形成、分类、价值实现,形成了“政企合作—生态修复—生态产品形成—运营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性闭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实践启示:一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目标;二是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稳定资金供给;三是科学规划生态修复,凸显生态系统功能;四是形成生态产品,提供生态服务;五是完善运营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六是突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电影《那时风华》是一部以三代塞罕坝人不忘初心,最终创造一片绿洲传奇的感人事迹为蓝本进行创作提炼、艺术加工而成的主旋律影片。影片还原了塞罕坝人战天斗地,将荒漠沙地变成生态绿洲的艰辛历程,深刻诠释了伟大的劳动精神。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越来越以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作出有力的诠释与表达,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既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也是主旋律电影的时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界定“生态·智慧”课堂的内涵与属性,明确“生态·智慧”课堂是将生态课堂与智慧课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是基于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的智慧型生态课堂,具有思政性、生态性、智慧性和动态平衡性四种属性;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搭建智慧教学环境(平台)—共建共享教学(学习)资源—打造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师师、师生、生生有效合作,实现师生共长;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并实施了基于线上线下智慧化学习环境与资源的“定目标—创情境—明分工—互合作—共成长”课堂教学路径,打造“有灵魂、有活力、有智慧、有秩序、有效果”的“五有”课堂。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小学一年级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目标虚化、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等问题,论述本校“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方法,即通过“导问启思—情境体验—互动交流—智动拓展”四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体现“问、读、思、做、简、厚”,让学生在活动、互动中实现生动、智动的深层学习。  相似文献   

9.
从室内“生态”设计两大关系要素“人”和“物”入手,剖析了室内设计中“人”和“物”与室内“生态”设计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设计师的高尚人格境界和艺术素养水平决定了室内“生态”设计成败;另一方面,室内“生态”设计最终要服务于——人,对人的需求研究同样是室内“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重内“生态”设计就是要致力于营造一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低消耗、低污染,且拥有较高的品质和效率的生活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塞罕坝看云     
在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端 ,有我国最大的机械化林场 ,塞罕坝就像一枚绿色的宝珠 ,镶嵌在那里。大自然似乎格外钟情塞罕坝这一片宽广而又富饶的土地 :莽莽苍苍的林海此起彼伏 ,有风吹过 ,松涛阵阵 ;春天和夏天的时候 ,辽阔的草滩上开满了各色的野花 ,芬芳四溢 ;宁静、秀美的湖泊(当地人叫“泡子”)就像是草原上眨动着明亮的眼睛 ;还有清新凉爽的空气 ,潺潺流淌的河水 ,快乐鸣叫的鸟儿……但我觉得 ,塞罕坝天上的云彩也绝对称得上是一桩奇异的赏心悦目的景观。在塞罕坝小住数天 ,我常常仰起头来 ,痴痴地凝望天空中飘动着…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为当代人类共同面临之迫切问题,为因应此危机,20世纪末的教育学界出现“生态”转向并发展出“生态教育学”论述。“生态教育学”的理论阵营可分为“哲学生态教育学”与“批判生态教育学”,前者源自于19世纪的哲学与自然文学,以“生态爱”与“生态智慧”为核心概念,后者形成于20世纪晚期,以“批判教育学”为重要理论资源,特别关注生态正义与环境议题的政治、社会、经济面向的深层关系。“生态正义”概念可以说是“批判生态教育学”的核心与目标。本文爬梳“生态教育学”的理论脉络,以此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邹奎 《河南教育》2023,(12):35-36
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八步沙精神等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是党带领人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动体现。将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弘扬和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经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鄂伦春族的经济类型变迁并不是适应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果,相反是改变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因,不是按生态—经济规律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而是在“单线进化论”基础上形成的“进步观”和“政府干预论”的支配下人为进化的逻辑结局。像鄂伦春族这样的小民族的未来发展道路,应在其拥有充分的“环境权”的前提下由其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内涵“五位一体”的框架结构和“十个坚持”的理论内容,包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的生态经济理论、“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与“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政治理论、“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论、“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生态社会理论,以及“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生态治理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迈向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5.
“就职”与“离职”,是大学校长履职过程中的两大节点。大学校长的“就职—离职”状态与心态,既受制于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大学校长从业生态,也是观察这一特定从业生态的鲜活样本。从“就职”到“离职”,随着大学校长履职状态变化而“变”的是大学校长的履职心态,“不变”的则是其从业的心志。大学校长履职心态之“变”,主要体现为大学校长在“就职—离职”之间的心态落差。这一心态落差与大学校长履职的自我期许、社会期许及客观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大学校长从业生态的理想境界,应使大学校长在“就职”时承担合理的职业定位,在任职时拥有充分的治校空间,在“离职”时得到科学而公允的职业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代际正义、多物种正义与世界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正义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未来愿景与价值诉求。目前全球生态教育正朝着“社会公平”转向,但存在“浅层环境教育”的不足,批判生态教育学作为一种“深层生态学”指向下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成为国际生态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向。批判生态教育学萌生于全球化过程与新自由主义、媒体文化论、可持续发展、生态种族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理论源流,其核心立场是理解人类环境暴力行为和社会暴力行为之间的斗争和联系,并呼吁研究者不仅要阅读“文字”,更要阅读“世界”。批判生态教育学具有批判性、辩证性、国际性、系统性、变革性和行动性的理论品格,孕育了生态文明教育的伦理维度、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彰显出生态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学立场”。批判生态教育学还是建设民主、多元、可持续环境的重要路径,主要的实践途径包括实施批判性全球公民教育、发展批判性在地教育学、提升学生的环境素养,以及创设民主化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追求现代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社会发展遵循着资本无限增值的逻辑,导致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地开发,生态环境遭受到大规模的毁灭,尤其是缺乏资本扶助的农村地区,不仅面临生态破坏,也面临人才流失、教育倒退、经济衰败的境况。在“生态正义”的呼唤下,农村学校必须正视生态教育,承担帮助学生重塑“人—自然—社区”之间关系的重责。本文倡导采用“农场”+“庭院”的教学模式,利用场地内的生态空间,通过布置研究课题,开展生态知识教育、生态劳动教育、生态文化教育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具有生态发展理念、热爱家乡、乐于奉献家乡的生态人,促进人—自然—社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森林公园总面积94000公顷,其中森林景观70666公顷,草原景观1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78%。独特的气候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历史遗迹。塞罕坝动植物种类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生态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集中体现为对“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关系”这一基本问题的“中国式解答”,其要义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独特的生态观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哲学根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价值取向,以“建设美丽中国与清洁美丽世界”为发展目标,以“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为通达路径,形成了完整逻辑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也为后发展国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