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近几十年来的退化现状.从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植被、湿地景观、浅海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根据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艾比湖退化湿地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艾比湖水域萎缩、湖区旱化、人类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艾比湖退化湿地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对20052008年四个不同恢复时期的土壤有机质、盐分、pH、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等6个指标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艾比湖退化湿地2005-2008年四个不同恢复年份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PH值均在8.0以上,呈碱性,较为接近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PH值;05年开始恢复的土壤全盐含量相对较高,而06、07、08年开始恢复的土壤全盐含量则相对较低,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四个不同恢复年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极低;而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都较为平均;速效钾的含量为05年开始恢复的土壤为最高,而从06年恢复的土壤开始呈现出数值波动较大的现象,因而平均值相对偏小.此结论为研究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氮沉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重要因素,而不同形态氮素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仍不清楚。为探讨不同形态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例,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每种氮输入类型设置对照、低、中、高4个氮输入梯度。结果表明:(1)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输入抑制表层(0~ 20 cm )土壤有机碳矿化( p <0.05),降幅为8.84%~25.63%,对中层(20~6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硝态氮输入促进下层(60~8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23.24%~32.75%,对底层土壤(80~100 cm)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铵态氮输入促进6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46.42%~109.7%。(2)有机氮输入抑制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 p < 0.05 ),降幅为11.33%~25.93%;对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作用,对其他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主要为促进作用,增幅为26.77%~231.64%。综上,硝态氮、铵态氮输入对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而有机氮输入则促进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且有机氮输入的促进作用大于无机氮( p <0.05)。因此,有机氮输入将显著削弱研究区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对恢复后湿地公园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生态特征等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湿地生态恢复区对水鸟的影响,以水鸟为指标体现湿地恢复的效果,对今后湿地恢复及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对芦苇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及其土壤浸提液和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的萌发进行试验,考察不同程度滨海盐碱土和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萌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土壤对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轻度盐碱化、中度盐碱化和重度盐碱化土壤对芦苇种子发芽的抑制依次增强;造纸废水对芦苇种子萌发也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在退化盐碱湿地的恢复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合理污灌.  相似文献   

7.
从水分胁迫对果树叶的形态指标、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叶绿素含量、活性氧代谢、非气孔限制、气孔限制、相对含水量等生理生化方面综述了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恢复训练和负荷与人体生理机能指标的变化关系极为密切 ,通过恢复训练并运用合理的手段 ,能加速消除运动员体力和精神上的疲劳 ,使机体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 ,构成训练的全过程 ,并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生理机能的变化反应出来[1] 。也可以这样说 ,没有负荷就无疲劳 ,也就没有训练 ,没有恢复就不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也就不能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9.
以石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草从、灌草丛、次生林、原生林、人工林和玉米耕地六种植被类型的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含量与C/N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植被恢复程度越高,土壤PH值就越小,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人工造林与植被自然恢复相比,植被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植被的生长;耕地与其它样地相比,在退化岩溶生态系统地区,人类活动与不合理利用土地都会使土壤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对喀斯特地区的植被保护,特别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要严厉禁止人为再次干扰,使各种植被更快更好地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型WRF,通过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面积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控制试验结果与观测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控制试验能够较好的模拟研究区域8月份的天气状况。通过敏感性试验结果与控制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由于湿地面积的增加,在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的地区8月份月平均温度降低1.2℃至2℃。研究区域高温中心位置发生了明显改变,对高温的影响大于低温;区域降雨量增加30 mm至90 mm,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降水强度较小的时间段内,但降水中心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在模拟范围土地利用未改变区域内,气温与降水也受到了湿地面积增加的影响,温度最大降幅达到了2.4℃,最小降幅为0.2℃;降水量有增加的现象。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含有一定浓度NaCl的Hogland培养液处理海蓬子、玉米幼苗,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其鲜重、干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处理促进了海蓬子的生长,高盐度下海蓬子叶绿体结构的稳定是其能保持较高光合速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CaCl_2和SA处理对甜瓜弱光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方法:以甜瓜‘羊角酥’为材料,对材料进行遮光(约50%自然光强)并结合外源CaCl_2和SA处理,测定植株的生长和光合指标。结果:(1)弱光处理7d会抑制甜瓜植株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使Pn和Gs显著下降,Ci显著升高,说明弱光胁迫导致甜瓜Pn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2)弱光胁迫下喷施CaCl_2的植株其叶长、叶宽和株粗显著高于对照T4,分别提高了20.44%、17.15%、30.77%,除了株高,其它四个生长指标达到自然光下(T1)生长水平;SA缓解甜瓜弱光胁迫伤害的效果不明显。(3)CaCl_2和SA处理能提高两种光照下的甜瓜生物量,但弱光条件下CaCl_2处理促进植株生物量积累的效果更明显。(4)两种光照下喷施CaCl_2和SA促进叶绿素合成的效果不显著。(5)自然光下外施CaCl_2和SA对甜瓜植株的光合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弱光条件下,CaCl_2和SA处理植株Ci分别降低了20.98%和14.75%,Pn提高了30.04%和55.79%,说明弱光下外施两种物质对甜瓜植株的光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种光照下CaCl_2和SA处理对Gs改变不大,但能使Tr降低,尤其是弱光下Tr降低程度显著。结论:外源CaCl_2和SA能维持弱光胁迫下甜瓜植株的光合能力,对甜瓜植株的弱光耐受性具有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夏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使优良品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发挥群体优势而夺取高产,研究了不同群体效应对夏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在6.75~7.5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则下降,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75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用七种果蔬保鲜剂浸泡处理蜂糖李,通过测定56天贮存期内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褐变度、硬度、维生素C(Vitami C,Vc)、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 TA)、固酸比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研究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蜂糖李果实采后低温(4±2)℃贮藏过程中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时所有保鲜剂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蜂糖李的劣变,其中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组在贮藏期内的没有腐烂,且综合品质最好;山梨酸钾组和抗坏血酸组次之;儿茶素组在维持硬度和保持维生素C含量方面表现优异;葡萄籽提取物组和褪黑素组短期贮藏(28d)保鲜效果较好,之后下降迅速;氯化钙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不同年份石灰炉渣废弃地的基本理化性质,讨论了该废弃地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在其上重建植被的制约因素主要介绍了石灰炉渣废弃地治理和改良重建植被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杂交种隆平206在四种栽培模式、两种复合肥条件下,揭示不同栽培模式和复合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配置及一穴双株,分等行距(A_1)、等行距一穴双株(A_2一穴双株)、宽窄行(A_3)、宽窄行(A_4)4种方式,副区为基肥类型,分复合肥施丹利(B1NPK=18∶18∶18)、地富原玉米专用复合肥(B2NPK=26∶12∶10)共8个处理组,重复4次。结果:在拔节期穗位节间,木质部平均面积、维管束平均面积、韧皮部平均面积、导管孔径、导管个数、单位视野个数均是在栽培模式A_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与A_1、A_2、A_4处理间差异显著,隆平206光合特性即气孔导度、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_2浓度、蒸腾速率等因子均在A_3B2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栽培模式A_3和A_1、A_2、A_4处理间差异显著,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在各栽培模式处理间差异显著,对隆平206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产量构成要素总穗数是在A_2B_2时值最大。结论:在拔节期穗位节间,维管束结构均是在栽培模式A_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光合特性因子均在A_3B_2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均在A_3B_2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也就是说栽培模式在宽窄行A_3(70+50cm)效果最好。为生产中隆平206栽培管理和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的基础上,认为马铃薯加工废液粘滞系数的升温和降温变化特性有显著不同,与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有机质产生了不可逆的特性变化有关,在有机物特性变化最剧烈的温度区间内,其形成的泡沫最不稳定,安全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除菌前后米氏凯伦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组(0.2、0.4、0.8J/m2)米氏凯伦藻藻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除菌藻高剂量组(1.6、3.2J/m2)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带菌藻高剂量组可以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除菌后低剂量组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含量高于对照组,而带菌藻仅3.2J/m2组高于对照组。除菌后0.8、1.6、3.2J/m2剂量组胡萝卜素(carotene,Car)增长缓慢且低于对照组,带菌藻先增长、然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除菌前后的变化类似。除菌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除菌前后变化相似,均在第3天和第6天增加到高于对照组水平。除菌藻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并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带菌藻低剂量组在第6天和第9天下降至低于对照组水平。从除菌前后各生理生化特征来看,藻际细菌在防御UV-B辐射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