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解决随班就读实践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随班就读政策的调试需要警惕并避免随班就读政策可能存在的标签作用,增强政策和行政措施的具体性与连续性,改变特殊教育各种安置形式中资源配置与生源数量倒置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本调查对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中国随班就读工作是成功的 ,其成就包括 :保障体系有力 ;班级氛围较好 ;特殊儿童交往能力发展较好 ;教师具有奉献精神 ,能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有利 ;检测和评价较好。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资源、学校氛围、特殊儿童生活与自律能力、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学校与家长合作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巡回指导是特殊学校充分利用其专业资源.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支持的重要方式。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随班就读巡回指导还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巡回指导在实践中发挥的功能有限,巡回指导在具体实施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巡回指导的现实困境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继续深入进行巡回指导实践,探索和形成有效的巡回指导模式,另一方面更需要从管理层面出发来构建巡回指导制度,形成巡回指导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的政策发展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了随班就读政策产生的背景及理念转型的基础上,对影响随班就读政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课程和师资是影响随班就读政策的因素。提出要随班就读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解决的问题:完善法律政策;政府主导,原则性规定具体化;理念先行,观念为重。  相似文献   

5.
巡回指导是特殊学校充分利用其专业资源,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支持的重要方式.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随班就读巡回指导还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巡回指导在实践中发挥的功能有限,巡回指导在具体实施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巡回指导的现实困境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继续深入进行巡回指导实践,探索和形成有效的巡回指导模式,另一方面更需要从管理层面出发来构建巡回指导制度,形成巡回指导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瑾  曾凡林 《中学教育》2011,(4):108-112,118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一种具体教育形式。随班就读发展的困境之一是,如何对随班就读进行有效评价。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尝试探索随班就读教育评价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和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州市随班就读发展现状及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随班就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有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政策文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座谈会、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广州市随班就读的学生分布、战略定位、机构及人员配备、经费支持、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实践及效果等方面的发展及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娜 《教师》2013,(5):127-128
在教育历程中,我们已认识到,特殊儿童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心理障碍——自卑、孤僻、固执……但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社会不应歧视他们,而应关爱他们。儿童是明天的希望,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是民族文化、国家文明的继承者。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下,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和教育公平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分析与梳理随班就读相关文献,从什么是随班就读谁是随班就读的对象谁是随班就读教师为什么要随班就读随班就读给普通学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几个方面对随班就读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期冀从理论层面更好地认识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促进随班就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班就读学校残疾学生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目前在随班就读学校特殊学生的生态状况,并试图发现对随班就读学校特殊学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本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选取北京、上海、江苏、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的47所学校收集数据,最后获得有效教师问卷331份,有效家长问卷165份;获得34名特殊学生、75名普通学生、35名教师、21名家长的访谈记录;获得10所学校的观察记录。结果发现:在被调查随班就读学校中:(1)特殊学生属于轻中度残疾学生,以自闭症、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学生居多。(2)特殊学生的学业成就、自信心、社会交往能力状况良好,特殊学生对学校满意度高;在各类残疾学生中,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学生在校适应状况最好,而自闭症学生适应状况最差;轻度残疾学生比中度残疾学生适应状况更好。(3)影响特殊学生发展的最主要的积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专业支持,学校营造的平等和互助的氛围,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大多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和部分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已成为普通学校、普通班中的一员,但由于学校对于随班就读在认识上和操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大部分智力滞后儿童只具备了随班这种形式,而未获得就读的实质。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达到随班就读的效果,使随班就读学生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呢?笔者从施教者的角度谈两点体会。一、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教师,要做好随班就读学生工作,除了具备普通学校要  相似文献   

12.
随班就读作为中国实现全纳教育的准备阶段,它提高了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促进了特殊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实践中也存在各种现实困境.重新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普通教育体系、学校教师态度、课堂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全面认清其实践中的困境并据此积极找寻出路,为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具体内容及改变随班就读态度的策略等几方面对目前的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空白区域,希望能对未来的随班就读态度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对特殊儿童的教学质量,必须对特殊儿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培养随班就读的师资队伍,加强随班就读的管理,努力探索形成有效的随班就读管理模式,对随班就读要拨出专项的教育资金,解决教育资金的短缺问题,有效发挥特殊儿童的内在潜能,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掌握有用的生存技能,使他们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发挥一份光和热,做一个有益于对社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全纳教育自1970年代以来成为全球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议题。研究者从湖北省的相关市县选取调查对象,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半开放式的访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特殊教育呈现出一种实用的全纳教育模式。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尽管在立法、服务模式、组织结构、课程教学、入学率、以及相关的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执行随班就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矛盾与冲突。研究者认为中国随班就读既反映了中国的特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也与全球范围内全纳教育的潮流一致,并相信随班就读会在中国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7.
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一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情况,对其现有的能力及学业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其在普通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差异,讨论个别儿童的随班就读利弊情况。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普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测查,对校长进行访谈.结果表明:样本学校基本形成了良好的随班就读学校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牛关系、家校关系,并初步完善了学校管理体系;但仍有部分普通家长和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持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9.
随班就读是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基础教育包括特殊教育探索融合教育的一种创新。2003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0个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将这一探索创新推向了新的阶段。本刊始终关注着此项工作的进展。北京市随班就读工作始于1988年,是全国最早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地区之一。同时,北京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持之以恒、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全国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现有随班就读中小学947所,随班就读学生总数4957人,随班就读学生占全市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65%。15年来,他们在随班就读工作上展现了不断创新的精神、真抓务实的作风。他们对随班就读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师资培养,特别是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所做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不断提供着新鲜经验。本期“视点”,我们选编了北京市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构建、资源教室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文章推荐给读者,供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班就读的快速发展对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是一个包括普通学校担任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学科教师、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在内的整体的教师专业化。一方面,需要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论视角考虑随班就读教师的资格认证、随班就读教师的任用与管理、随班就读教师教育一体化等因素;另一方面,还要根据随班就读教师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思考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合理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