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数学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普遍较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渗透认真审题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让他们具有正确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艳 《甘肃教育》2011,(7):74-74
学生的数学习题解答出现错误往往是由于他们审题不细或审题错误直接导致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因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晓政 《考试周刊》2011,(16):92-92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数学上的后进生,往往都是解决问题的后进生,所以,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5.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明确的审题方法良好的审题习惯为保证。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试卷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不少低年级学生之所以解题错误,是因为识字量偏少,阅读能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审题方法。理解了问题意味着成功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使低年级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相似文献   

7.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数学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它是合理、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研究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生审题情况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几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学生阅读试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解题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审题能力薄弱.审题,就是通过题中文字、图形正确把握其中含义,从而弄清题中所涉及的有关条件、过程、结论,进而通过分析形成清晰的教学情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相似文献   

10.
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又能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初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审题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初中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差的现象,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传授适当的审题方法,从而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正确的解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主要依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有效的审题方法以及良好的审题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培养其审题能力,本文主要对其有效性和有效途径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着意训练的,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84):67-68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业中很多看似粗心的错误,其实是由于审题能力的欠缺。教师要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思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学习中,问题解决的关键和基础是审题,而形成良好的审题能力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发现,每次考试后要求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都会看到学生写在试卷上的几个字"粗心大意".学生出错的原因难道全归于粗心吗?其实,在很多时候,学生做题出错并非都是粗心,而是没有认真审题,没掌握好审题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阅读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加强对阅读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是获得了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就是踏上了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中,由于学生粗心造成过许多错误,而且这种现象还具有普遍性。谈话时,学生经常会以"粗心"二字作为自己解题错误的理由。孩子对粗心的毛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就没能对其做以及时的纠正。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减少粗心现象的有效对策:一、审题能力的有效训练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作为数学教师,就要重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就目前学生整体的审题能力状况来看,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学生的审题能力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每次批改完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