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教育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我校关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开发并实施从生活中学习的“青苹果生活乐园”课程群,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课程中得以自主发展。该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整合了我校原有的拓展型课程中的与科技相关联的因素,以爱生活,爱科学为共同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参观实践、游戏体验、实践探究、创意思维、科学精神培育等内容,从各个角度切入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将学校视为一个生活小社区,在这个乐园里,学生们将共同体验生活的美好,探索生活的奥秘,形成生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师课程创生素养”指学前教师为发挥师幼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在后天的学习工作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依据自身知识能力特点、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实际情况,自觉地对整个课程运作过程进行反思批判、持续建构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意识、能力等综合性品质。  相似文献   

3.
课程与教学是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内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之辨也莫衷一是,采取"包含式"、"并列式"的方式都将课程与教学简单包括或线性割裂,然而课程与教学有着本源性的一致和统一,教学创生课程,课程是体验的教学,课程与教学通过"创生—体验"而统一。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83):158-159
陶行知先生提倡培养"生活力",使学生掌握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本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陶先生的这一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高师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学前教育专业是幼教师资的重要来源。培养幼儿的"生活力",必须首先培养幼儿教师的"生活力"。因此,必须认真审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从培养"生活力"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金天明 《上海教育》2010,(12):59-59
长期以来,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一直是认识不足的,对课程的建设也感到难以下手,觉得这不是学校该做的事情。然而,在现代学校自主发展的理念背景下,学校自身的发展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必须高度关注学校、学生、教师的自身发展,校本化实施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必然更关注特殊儿童的生活世界,也必然赋予特殊教育新的意义和价值,落实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上,表现为追求特殊学生的生命尊严的教育。多年来,南京市育智学校坚持以"生活能力"为核心,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生活课程建设,在此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建构个性化的生活课程,满足学生实际生活需要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以及校园面貌、特色建设等,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多年  相似文献   

7.
创生课程以的提出,旨在以“创生”概念作为生长点,探讨适应当前新的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皆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两者协力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9,(9):115-120
当前,学科整合教育势不可挡。作为学科整合教育的典型代表,STEAM课程的学理研究与本土化探索获得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STEAM课程的发展历程,指出:发源于美国的STEAM课程目前已历经了STS→STEM→STEAM/STEAMS→"STEAM+"的演变过程,其内涵也由建构主义逐渐向实用主义、人文主义与效用主义转变。随后,文章将STEAM课程的价值取向提炼为创新、整合、实践三类并展开了分析。最后,文章从STEAM课程的标准与评价体系、内容与方法、资源与师资队伍等角度,就我国STEAM课程的本土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推动我国STEAM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助力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教育生活化”是美国教育实践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要求教师要突破惟教材的课程观,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已有或正在进行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为背景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获取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价值,认识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反映学校课程领导力,体现学校课程的价值选择。创生设计学校课程,应传承学校文化并关照课程实践,体现学校课程的文化品格与实践形态;应有紧密的结构关联和鲜明的层次感,突出课程的整体效应、适应性与选择性;应有足够的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提升课程品质;应开放教育资源,积极发挥课程整合功能,丰富课程样态,聚焦课程实效。  相似文献   

11.
课程创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教师的课程创生仍处于自为状态,离自觉尚有距离。要使教师的课程创生从自为走向自觉,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需要在观念层面上准确理解课程本质,二是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运作;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积极创设并形成以探究、合作和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经历了“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虽然这期间教育界始终关注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然而作为“人”的学生,其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并非一直引起改革者的重视,而是有一个从“缺失”到“成长”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李梁 《考试周刊》2010,(22):20-21
建国初期,随着高校第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基本建立,作为教学媒体的核心——教材的建设,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从拟订讲授提纲、推荐参考书,编写讲义、教科书及参考资料到着重修订、编写教学大纲.大量翻译和出版苏联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籍.基本上形成了以教科书为基本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教学资料为辅助教材的覆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劳动+生活"课程体系的建设以生活为抓手,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依托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大数据教育评价系统,能够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让劳动教育成为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课程创生”倡导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现有条件与环境进行符合当下需求的课程创造。作为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之一,“课程创生理论”对当代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启示。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中心幼儿园“乐·生长”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探讨基于“课程创生”理论的“乐·生长”课程的转型,使幼儿园园本课程更加适切儿童当下发展,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观、课程观的重要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是一种控制型的课程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缺少自由度,没有进行课程创生的权利。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控制型的课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观、课程观的重要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是一种控制型的课程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缺少自由度,没有进行课程创生的权利。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控制型的课程观已经逐渐被一种民主型的课程观所取代。在民主型的课程观中,教师不只是课程知识的授受者,同时还是课程的建构者、阐释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了课程的创生者。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当前面临着一个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创生的问题。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课程创生,则有必要去思考自己在课程创生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该如何扮演好这些角色?  相似文献   

18.
课程开发,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不算新鲜但又时时提及的话题。幼儿园一直在探索却又时常为之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开发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入改革和理念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口语课程在实施中走入瓶颈,这是当代母语教育的悲哀.笔者反思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已有的研究,在现代课程观的指导下,主张只有立足教育前沿,扎根民族文化,回归人的本体,融入当代社会,课程之路才走得更稳更远.  相似文献   

20.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化要实现由适应型化走向创生型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