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子“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也常常被当成是儿童时代就表现出创造性的典型。在一次“创造课”上,老师问:“我们怎样才能救出那位小朋友呢?”儿童的答案可真是丰富多彩:有的说可以找一根绳子,一端扔给那个小朋友,然后将他拉住,让别的孩子去找大人帮忙;有的说可以几个小朋友一齐用力把缸推翻,孩子就得救了;有的说可以找一根很大的抽水管,将缸里的水全部抽干;也有的说可以跳到缸里去,把孩子托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我读到刘洪波的《无趣的教育》一文,竟把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司马光砸缸》的课文,视为今天“无趣的教育”的一个例证。他说:“司马光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见《中国青年报》2001 年 7 月 9 日) 按刘洪波文章的观点,司马光砸缸的举动一般,且“无趣”,果真如此吗?这里不妨剖析一下:1.当小朋友掉进缸里爬不出来时,司马光能临险不惧,冷静处之,此种气度和心理素质是非凡的;2.司马光遇到危难时,能急人之急,急中生智,突破常规,立即想出解决…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05,(6):13-15
今天是一学期中最后一次讲授新课,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好了教案,按部就班地上起课来。“谁能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当王军讲到司马光举起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时,我问:“司马光这种行为叫什么?”“临危不惧。”当有的同学喊出这个词时,我满意地笑了。可正在此时,我班的调皮鬼张宁宁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缸时。就不怕把缸里的孩子砸伤呢?”  相似文献   

4.
天落水     
语文课上,我们学了《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有一天,我的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就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里面讲的缸里的水可以喝吗?”妈妈笑了,说:“可以喝的呀,古时候的人喝水全靠从天上落下来的水,用一口大水缸来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听了爸爸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便与小伙伴把家门口的缸推倒了。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干?他说:“我这是做试验!爸爸说司马光从小就聪明,我看不见得。如果聪明,他就不该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千古。司马光采用的思维方式是:要使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不被淹死,就得把小朋友和水分开。一般人想的是“人离开水”,要把小朋友从水里拉出来,可是缸高人小,他们无能为力,而司马光却想到了“水离开人”的方法,砸破缸让水流走,使缸里的孩子得救。他使用的是逆向思维法,又称颠倒法。  相似文献   

7.
朋友的儿子从美国博克利大学来了一封信,说他发表的论文中有些新观点引起了化学界的重视,所以破例邀请他去西班牙参加“世界化学年会”。一名尚未出师的博士研究生竟能参加国际最权威的学者集会,这真令人羡慕。 星期天,我来朋友家“取经”,让他讲讲育儿之道,他再三推托不成,便讲了以下几个小故事。 “我们小的时候,听大人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对司马光十分赞佩,觉得砸缸是最聪明的做法了。可儿子却不,那时他才4、5岁,听我讲了故事后,竟摇着脑袋说:‘不好!不好!’问他怎么不好?他说若是一时找不到石头呢?或者砸破的缸碴子再把小朋友的头碰破了呢?他竟提出了一连串的小问题,把我问住了把,我便反问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大师     
女儿四岁那年,我给她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说明“缸”是什么,一个双休日,我特地带她到一家儿童公园去看一幅由釉面砖拼成的壁画。我对她说:“看人家司马光多聪明!”女儿看了一下突然说:“司马光不是诚实的孩子。”她指着那画说:“缸已经破了,司马光才举起石头,那缸不是他砸破的。”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什么迷人,你想过吗? 这是因为,小小的司马光特别灵巧,他不慌不忙,他极善于变通。不是吗?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使人离开水”,他却毫不犹豫地来了个“使水离开人”,即,只要毫不犹豫地立刻砸了那缸使水流掉,就能使不慎落缸的孩子立刻得救!  相似文献   

10.
聪明三题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什么迷人,你想过吗? 这是因为,小小的司马光特别灵巧,他不慌不忙,他极善于变通。不是吗?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使人离开水”,他却毫不犹豫地来了个“使水离开人”,即只要毫不犹豫地立刻砸了那缸使水流掉,就能使不慎落缸的孩子立刻得救!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在大家眼中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瘦得跟麦秆差不多,成天一副“古惑仔”派头,背地里经常在学校搞“街头涂鸦”。去年的“校园大涂鸦”就是由他引发的。今天上午,五(4)班正在上历史课,但是与往常不同,这次不是由“历朝历代”老师上课,而是由素有“里唆”之称的教导主任亲自掌课,同学们自然是个个安分守己。可有两个人却闲不下来,还能是谁?当然是鼎鼎大名的司马光和司马缸了。瞧,他们正在桌肚下玩《魔兽Ⅱ》呢!突然,“里唆”向司马缸发起了“进攻”——很显然,他已经发现了这两个“不法分子…  相似文献   

12.
反过来想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故事中, 司马光在危急关头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跳入缸中救人,而是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砸缸救人。人们都觉得司马光很聪明,那么他究竟聪明在哪里呢? 通常如果有人落水了,就得想办法把他从水中拉出来。可是司马光他们一群小孩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无法使他离开水。于是,司马光就反过来想:为什么不让水离开人呢?这样人一样可以得救。因此,司马光用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某个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时,我们不妨试着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幼儿园经常使用的传统教材,故事情节突出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从思维角度看,司马光“砸缸”救人,还在于他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不是让人离开水,而是让水离开人。因此,在使用这一教材的过程中,除了机智、勇敢地救人之外,还可进一步挖掘该教材发展思维能力的潜在价值。如果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巧妙发问,“司马光不砸缸能救出孩子吗?”那么,孩子的想象力是令人惊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为什么司马光在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时候,他没有慌呢?课文里没有直言,但是从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缸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活动:小朋友掉  相似文献   

15.
师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迅速翻看课文 ,小声交流)生1:司马光没有慌。生2:司马光没有慌。生3:司马光没有慌。师 :其他小朋友赞成吗?生 :(齐答)赞成。师 :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 ,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生 :(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师 :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司马光如果慌了 ,能这样做吗?生 :如果慌了 ,那石头就搬不起来。生 :如果慌了 ,手就抖个不停 ,就没有法子使上劲。生 :一慌 ,浑身就…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会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儿问:"妈妈,你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我想听。"于是我跟他讲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儿名叫司马光,一天,他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很调皮,爬到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上面,结果不小心掉进去  相似文献   

18.
【课堂实录】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flash)师:看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生1:司马光很聪明!小伙伴掉进大水缸,小朋友们不够高,不能把他拉起来,但是,司马光用石头把大水缸砸破,救了小伙伴。生2:司马光的头脑灵活,他能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师:是呀。"把小伙伴从水缸里拉起来"很难,但转化成"把水缸的水放走",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高中哲学教材用“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对其进行了说明。有一次学生给我讲了这样一则既幽默又令人反思的故事:课堂上,老师在讲了司马光砸缸这一历史故事之后,让学生们讨论。有的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缸,有的学生问老师缸是用  相似文献   

20.
有个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课外阅读的读后感,要求大胆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作文异彩纷呈,但也有不少小作者写出了“另类”作文。有位学生对司马光砸缸很不赞同,指责他应负“法律责任”。理由是:缸是私人财产,应受法律保护,救人可以有其他很多方法,如打110、喊人、从缸上面拉人、放救生圈或木板到缸里、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倒水缸……总之,司马光是“法盲”加“笨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