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可见,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因此,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美术在文本中的定义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但是在我的理念里,我简单的把美术理解为美的技能,"术"即为技能、方法。  相似文献   

3.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并做到乐学、善学,我认为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从"视觉形象"的运用、"手觉"技巧的培养、学生个性的保护与张扬等三个方面对美术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按不同的载体可分为:信封教具悬念教学、布袋教具悬念教学和黑匣子教具悬念教学.美术教具悬念教学是以美术教具视觉形象的"新"、"奇"、"趣"等特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注视、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着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应是广大农村小学一线美术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要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将美术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不能采  相似文献   

7.
彭赛虹 《教育艺术》2004,(5):51-51,54
在常见的美术欣赏类书籍、课本中,具体作品的欣赏讲得多,欣赏方法则讲得少。而美术欣赏教学,恰恰应教会学生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因此,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一、直观(审美直觉) 美术是一门造型的、空间的、视觉的艺术,人们观赏美术作品是以视觉作为导引,是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有类似之处,画家在写  相似文献   

8.
倪红旗 《考试周刊》2010,(13):230-232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本文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把民间剪纸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并对剪纸教学进行了探索。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剪纸艺术”、“学习剪纸技法,感知剪纸艺术”、“创作剪纸作品,掌握剪纸艺术”、“参与作品评价,领悟剪纸艺术”等方面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将剪纸教学引入美术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具有实际的意义。同时,剪纸教学也是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传统文化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美术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确定了美术教学的四大特性——"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而"人文性、愉悦性"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新的定位。教学中怎样去评价学生,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手,到帮助学生建立自由的学习空间,再通过美术教学的四个学习领域的探索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五种方法,即:感悟情景,开放自我;深入体验,认识自我;和谐氛围,领悟自我;多元评价,增强自我;语言激励、成就自我。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美术教学更需要人文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主要是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及美术技能将生活美化,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领悟美术的魅力和价值。为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有必要将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教学当中,使美术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同时通过让学生体会美术的美好而更加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2.
《华章》2008,(2)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教学中,要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成功感和成就感,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3.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视觉的艺术离不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观察即是对事物的仔细察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几乎遍及每一学科的教学,只是各有侧重,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则尤其重要.在绘画写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写生课在教学实践中分为室内写生和室外写生两部分,两者在教学实践中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室内写生以课堂讲授和个别辅导为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描绘方法,形式多为静物写生,让学生依照静物画的特点进行构图、造型、色彩、空间等分项写生练习,由浅入深地进行基础训练,并在实践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领悟美的内涵,塑造美的人格。在美术教学中根据聋生生活实际采用比较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确定了美术教学的四大特性——“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而“人文性、愉悦性”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新的定位.教学中怎样去评价学生,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到帮助学生建立自由的学习空间,再通过美术教学的四个学习领域的探索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五种方法,即:感悟情景,开放自我;深入体验,认识自我;和谐氛围,领悟自我;多元评价,增强自我;语言激励、成就自我.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美术教学更需要人文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作为楚民族丧葬礼仪的产物,墓葬是专为死者灵魂布置的"象征性空间".这个"象征性空间"的器物及其装饰表现为特定的生命主题:其一是乐生,乐生及其视觉表达注重龙凤云气装饰和对世俗生活场景的描绘,体现了楚人对生命的眷恋和礼赞;其二是事死,事死及其视觉表达围绕灵魂的归宿而展开,体现了楚人对永恒的"幸福家园"的向往.乐生与事死的二重变奏铸就了楚美术特殊的艺术品格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7.
美术涉及到了造型和视觉,所以美术教学更倾向于形象思维以及学生综合美术素质的培养。本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远程空间教学互动让美术课堂实现跨越空间互动的有关内容,主要分析了中学美术课堂远程空间教学互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色彩教学,色彩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彰显美育.小学美术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提升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凸显学生的性格特点、丰富课堂的视觉元素、释放美术的艺术魅力六个方面抓好色彩教学,注重将色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促进学生在美术教学与实...  相似文献   

19.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但由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美术课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美术教学的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使儿童在本应感到愉快的活动中体会不到成功感和成就感,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那么,我们的美术教学如何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呢?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音乐是时间的、听觉的艺术,绘画则是空间的、视觉的艺术。本文尝试从分析音乐与美术的个性与共性,进而探讨音乐与美术互补教学法的方式、方法、效果等同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