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材简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摄取了旅途上的一个短镜头,从火车车窗中见到的白杨落笔,通过爸爸和两个孩子的谈话,赞颂大戈壁的白杨树的品格,抒发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以此教育孩子在边疆茁壮成长。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是本课教  相似文献   

2.
李启科 《云南教育》2015,(Z1):58-59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讲述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  相似文献   

3.
《白杨》这篇抒情散文的重点是通过“父亲”赞颂戈壁白杨树的品格,抒发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以此教育孩子在边疆茁壮成长。全文以象征手法,借景明志、托物寓意。引导学生从含蓄的文字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本文的教法设计要紧扣课文重点,着眼于突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2 .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概括课文中心思想。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心的有关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2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有关段落。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揭题。2 .检查预习。3.朗读课文 ,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自然段。二、了解白杨的特点。1.围绕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话质疑。2 .梳理问题。3.指…  相似文献   

5.
(白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写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通往西北的一列火车上向自己的子女介绍戈壁滩上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教育子女要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发芽、成长。这一中心思想,是教学的重点;课文内容含蓄,意义深刻,通过赞颂白杨,赞颂不畏艰险、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的人,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把握重点、突出中心、解决难点呢?一、讨论结构,明确重点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说说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介…  相似文献   

6.
<正>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课前预设,是一个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过程,只有精心的课前预设,才能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成预想不到的精彩。如《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  相似文献   

7.
《白杨》(第九册)这篇讲读课文,内容含蓄,借物喻人,意义深刻。具体处理这篇课文时,应把引导学生认识白杨树的特征作为重点,而白杨树的特征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格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描写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所包含的意义的理解则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因此,本课的教学可着重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8.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 ,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 ,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 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三句话 ,话中有话 ,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 ,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一、初读 ,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伊始 ,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 ,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 ,画出“直”、“哪儿………  相似文献   

9.
《白杨》是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清新明丽的课文 ,文章借用白杨这种美丽挺拔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 ,比喻边疆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但这种比喻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由人物直抒胸臆 ,没有像《种子的力》那样由作者点明衷曲 ,也没有像《彩色的翅膀》《金色的鱼钩》那样进行直接的象征 ,而是话到嘴边 ,引而不发 ,留有余地 ,让读者用心领悟。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二者之间的内在类比关系上 ,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 ,但也是关键。要突破这一难点 ,就必须完成对两个问题的深入钻研 :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白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命题巧、构思妙、写法新、寓意深。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巧妙地把白杨的品格和边疆建设者的品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献身精神。指导学生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领悟文章中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赞扬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白杨的形象——白杨的风格——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于是我就以作者的思路,按阅读的认识过程来安排这篇课文的教学步骤. 一、感知白杨壮美的形象. 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一般体会不到大戈壁的荒凉,也从未见过白杨树.可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写白杨树,一定要让学生感知白杨的高大形象.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我便抓住关键词语,使学生从两个方面感受白杨的形象.一是铁路沿线的白杨是什么样的?(高大挺秀)二是白杨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茫茫、浑  相似文献   

12.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 ,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 ,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1 .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是说应根据教学内容 ,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创设问题。如《白杨》这篇课文是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称赞边疆建设者立志建设边疆的献身精神 ,课文中有几处描写“爸爸”的神情 ,理解这几处神情描写的含义 ,对理解课文内涵 ,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很有帮助的。因此 ,教师可在这里引导学生质疑 :爸爸的脸上为…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新选课文《白杨》,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喻人的优美散文。课文中对“爸爸”的三次心理描写,巧妙地将人和白杨联系起来,一层深入一层地讴歌了立志开发边疆、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的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一写“爸爸”心理,把白杨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巧妙地联系起来。作者开始这样描写白杨树:“每  相似文献   

14.
《白杨》写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做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文中“爸爸”的心愿是课文的中心所在。然而,到底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却没有明说。挖掘文中...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师生正在学习《白杨》一课。一番独立思考过后,各组组长带领本组组员交流讨论刚才学习的内容。《白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是怎样概括的?6号,你先说。组长1号发话了。我写的是‘行驶在大戈壁的火车上,爸爸向儿女介绍白杨树'。6号同学有些不太自信。我还写了‘爸爸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告诉孩子们要向白杨树学习'。5号同学补充道。我跟6号理解的差不多。4号同学开口了。2号、3号有补充吗?我认为,这篇课文不是讲怎么做人,文中的爸爸是通过介绍白杨表白自己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2号同学回答。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22课《白杨》,是一篇咏物散文。本文讲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自己的孩子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象白杨那样,在边疆扎根、发芽、成长。本文内容较含蓄,意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为教好这篇课文,我采用了“发现法”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谓“发现法”,就是要求学生从教材的平庸之处,去思考发现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从本文的内容中抓住文章的中心,教学前,我讲述了散文的一些特点,重点讲解了散文的“以物喻人”,“托物寄情”、“借物言志”的比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课文是《白杨》。课堂上师生有问有答,配合默契。"这篇课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学完课文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愿望和想法说来听听好吗?""我们也要做白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学  相似文献   

18.
《白杨》是著名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蕴含的意思却是十分深刻的。其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白杨的特点及爸爸借介绍白杨要表白的心愿,懂得文章结尾的含义,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在教学本文时,采取了以下措施来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9.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全文语言质朴 ,咏物抒怀 ,含蓄深沉 ,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好材料。教学时 ,教师可采用抓中心句辐射全文的教法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悟 ,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所在。一、扣课题、设疑点、瞄主旨1.揭示课题。从课题“白杨”看 ,本文应当写什么 ?但课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为什么 ?从文中哪些话看出来 ?———读课文 ,划关键句。2.抓“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一句 ,认识文后第…  相似文献   

20.
一般地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指导学生阅读也应当有一条主线。事实上,大凡名师的课堂教学,或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清晰的主线,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目全张的作用。该如何设计组织这一条主线?我认为: 一、抓关键词语设计教学主线有些课文中有一个或几个关键的词语,全文思路就围绕这些词语展开,我们可以抓住它们设计教学主线。如(白杨)一文。通过“高大挺秀”和“沉思”两个词语展开思路,描述了白杨的外形特征。表现了白杨高大正直、生命力强的特性,表达了爸爸希望儿女像自己一样扎根边疆的心愿。我们可以抓住这两个词语设计教学主线。现在,我们来看看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