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是”后面的思索有些人喜欢在“但是”后面作文章。我今天想在“还是”后面作点文章,谈一点读报后的随感与思索。日报与晚报——还是晚报好看常读报,日报、晚报都在读,读多了之后,总感到还是晚报好看些。一是内容多,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读者总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爱看的信息与内容。二是晚报确实作到雅俗共赏、软中有硬、软硬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喜欢在“但是”后面作文章.我今天想在”还是”后面作点文章.谈一点读报后的随感与思索。(-)日报与晚报——还是晚报好看常读报.日报、晚报加在法.读多了之后.总感到还是晚报好看些。一是内容多,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读者总可从中找到自己所爱看的信息与内容。二是晚报确是作到雅俗共赏、软中有硬、软硬结合.老体上看是符合报纸这件大众传媒的办报方向的。三是晚报有自己的材色栏目与版面.如上海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版、文化新闻版、体育新闻版、副刊被称为该报的四大支柱,确实都有自己的特色.能吸引住广大读者.并长A不…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广播的不断发展,新闻频道越来越多.有些国家的有线电视开辟了24小时的新闻频道。观众随时打开电视机都可以看到有声有图,最新的电视新闻;网络发展迅猛,覆盖面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再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这一来,留给纸传媒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据统计.近年来,世界各国看报纸的读越来越少。有些老报人甚至预言,十年之后.报纸传媒的读将比现在减少一半;特别是可读报时间比日报少的晚报。读会比日报减少更多。在报纸传媒的激烈竞争中.我国各大城市的晚报纷纷采取对策,除了锐意革新晚报内容外,其中普遍使用的一招是提早出报,给读更多的可读报时间,有些晚报每天的出报时间接近日报,甚至比日报出得更早,成为“晨报”。这一来,“晚报”也就徒有虚名了。  相似文献   

4.
晚报品味     
如果把日报比作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顿正餐的话,晚报,恰似一碟异香扑鼻别具特色的风味菜肴。如果说日报理当扬长避短,办出日报特色的话,晚报亦应避短扬长,办出晚报味儿。特色即生命。风味即魅力。笔者读报多年,仔细咀嚼,品出晚报有以下五味: 一日社会味。所谓社会味,是与日报“政治味”和“经济味”相对而言。晚报,当然也有政治,也有经济,但作为一张“主要供自费订报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阅读”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体育新闻逐渐成了读者的“热门货”。尤其是一些国际性的大赛,更是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人们急切地想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了解比赛的实况和结果。长沙晚报以往对于国际体育大赛的报道,全是选用新华社的电讯稿,不但见报时间往往落在日报的后面,而且内容与日报雷同,没有晚报自己的特点。为了  相似文献   

6.
晚报界的老前辈、上海《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说:晚报的绝对特点是“晚”。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晚报之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较日报而言,出报晚;二是就读者来说,晚读报。所谓出报晚,即在日报出报后的半天或多半天之后才出报。这样,从日报半夜截稿到晚报中午截稿这一段,就是晚报独占的黄金时间。在此时间内,晚报既可接收新华社播发的国内外要闻,摘编当天《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报道,又可采写本埠当日发生的重要新闻,还可对当天日报报  相似文献   

7.
晚报品味     
如果把日报比作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顿正餐的话,晚报,恰似一碟异香扑鼻别具特色的风味菜肴。如果说日报理当扬长避短,办出日报特色的话,晚报亦应避短扬长,办出晚报味儿。特色即生命。风味即魅力。笔者读报多年,仔细咀嚼,品出晚报有以下五味:  相似文献   

8.
何地,是新闻的五要素之一。可是读报中常见有地名之误。今年元旦后的一个多月中,仅笔者就发现多例(依先后顺序): “河南省高城县人”(1月5日西安晚报四版讣告)。我国无“高城县”名,疑为商城县。因“商”与“高”二字貌似。“甘肃城县人”(1月6日陕西日报四版讣告)。我国无“城县”:应为  相似文献   

9.
从字面上看,“晚报”与“日报”的区别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问题,其实在现实中,人们对晚报的期待并不是只弥补一个“时间差”,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晚报”的内容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和理解,这就是一再被人们所提起的“再软些”、“再短些”、“再近些”等要求,一句话,晚报应该更贴近普通群众和广大读者的生活,毫无疑问,晚报的这些特点也应该在副刊上得到充分体现。那么,读者希望在晚报副刊上读到什么样的文章呢?(一)篇幅相对短小。由于报纸的版面限制,再加上报纸读者的特殊阅读方式,任何性质报纸的副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介中经济宣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不论是日报还是晚报,经济报道的分量都大大加强。也许可以这样说,一张报纸的可读性,在相当程度上要看经济报道搞得是否出色。羊城晚报作为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的一张党报,它的任务与机关报的日报不同,与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也不尽相同。怎样把羊城晚报办得既不同于日报,又有别于其它兄弟晚报,使它具有“两栖功能”,是几年来探索的课题。在报纸宣传中占重要位  相似文献   

11.
台港澳之窗     
香港600多万人口,据港报调查,港人还是喜欢看香港出版的文学作品。 香港文学作品,在出版以前差不多都在港报上连载过。香港70多种报纸,包括日报和晚报,几乎在副刊中都有连载小说。这些连载小说,是报纸受读者欢迎的内容之一。 港人文学作品,较受欢迎的是言情小说与武侠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晚报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题目,就是晚报标题的特色是什么?晚报与日报,在内容、编排、风格和读者对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标题也应随之有所变化。晚报的“点睛之笔”究竟有些什么特色呢?通过学习、比较、实践,偶有所得,录以成篇。短而醒目标题,力求简短,这是日报、晚报的共同要求;但晚报尤其如此。 1989年教师节前夕,江苏省教委发布了一则消息,日报、晚报都采用了。南京两家日报的标题分别是:  相似文献   

13.
丰富多彩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晚报及其新闻摄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不断追赶生活的进程中,晚报新闻摄影显示出独有的魅力。 一、“软”与“快” 有人对晚报与日报的新闻构成及采写方式比较研究,认为:“晚报和日报不一样,一般地只作指导思想,指导生活而不指导工作。”体现在晚报图片编辑运作方式上,日报已经报道过的内容,晚报一般不作重复报道。这里“不一样”强调“侧重点”的不同与变化。这种不同、不重复与变化,标志着“求异”,另辟蹊径和变换角度。 从晚报“软”的品格特点出发,晚报新闻摄影注重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开掘捕捉感人而又有思想性的新闻事实,寻找一种贴近生活、重视人情味的表现方式,抓取精彩瞬间。比如报道“创世纪的三峡工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介中经济宣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不论是日报还是晚报,经济报道的分量都大大加强。也许可以这样说,一张报纸的可读性,在相当程度上要看经济报道搞得是否出色。羊城晚报作为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的一张党报,它的任务与机关报的日报不同,与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也不尽相同。怎样把羊城晚报办得既不同于日报,又有别于其它兄弟晚报,使它具有“两栖功  相似文献   

15.
旧晚报兴起是在民国以后袁世凯的帝制筹安会、曹锟贿选、南北混战的时侯。一九二○年首次发行了“北京晓报”,继之是一九二三年的“爱国早报”,一九二四年的“北京晨报”,其取名用意是比日报快一步。至于晚报则多到十余种。如一九二一年创刊的有“北京晚报”,一九二二年有“顺天晚报”、“京津晚报”、北京日报副刊“小晚报”,一九二四年有  相似文献   

16.
增强服务性,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种积极的探索。而作为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晚报,增强服务性,更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多点“零打碎敲” 晚报的读者构成与日报及各类专业报有较大的区别,自费订阅的读者占很大比例。一般情况下,订日报的读者比较看重指导性;而订晚报的读者,则比较看重服务性。因此,晚报不仅要报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报纸趋同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早报、都市报等,无一例外地选择“大而全”的办报思路,给人“千报一面”之感,从内容到形式,很难用不同的特点将它们清楚地区分开来。体现在版面上,无非是“新闻 副刊 专刊”的模式。各家报纸不仅版面设置大同小异,连风格定位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连刊载的新闻内容也差不多,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晚报在内容形式上跟其他综合类报纸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在出版时间方面迟于日报、晨报和都市报,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更处于不利境地。因此,在目前的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晚报更应该…  相似文献   

18.
晚报和日报在新闻报道上应该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有些晚报的新闻报道,题材大而全,面上的东西多,概括性的语言加上一大堆统计数字,像个小日报。尤其是一版上的文章,更爱犯这个毛病。本市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多少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多少成绩,架子摆得很大,内容空泛。读者对这样的新闻往往只扫一眼标题,而在有些编辑的意识中,似乎没有这样的文章就撑不起一张报纸。而恰恰是这样的文章多了,晚报便失去了其生动活泼的特色。早在三十年前邓拓同志便讲过:“晚报既然是一份小型报纸,我们就要从这个特点出发,在‘小’上作文章。”“晚报的新闻就不要求大而全。”“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晚报应对报业竞争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新闻爱好者》2008,(12):37-37
在愈来愈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报业同质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容易给人“千报一面”、“万人一言”之感。晚报在内容上跟其他综合类报纸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是“新闻+副刊+专刊”的模式,而且由于起步晚,队伍年轻,人力、财力、采编水平、整体策划等各方面都有所限制,加上地市级晚报地域范围相对狭小,新闻资源相对匮乏。种种不利因素要求地市级晚报必须根据报业市场的现状和读者日益变化的读报要求,及早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打造自己独有的风格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由原《雁北日报》改刊而来的《大同晚报》,迄今问世半载有余。我逐日阅读,产生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该报已逐步办出“博而精、趣而雅”的风格。 不可忘记,“晚报”首先是“报”,它是以新闻为主体,为基础的。也不可忘记,“报”而称“晚”必须具有“晚”的特点,它的新闻是以当日之“晚”为特点的。如何体现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同晚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力求做到“博而精”。 《大同晚报》从自己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点不是在时效性上与日报争一日之短长,而是在内容上力求“博而精”。所谓“博”,就是努力拓宽新闻报道面,且使之具有更多的知识性。该报除重点报道当地要闻外,还报道全省、全国要闻,国际要闻;除报道经济、政治、文化新闻外,还尽力多报道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