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父子关系"主题较为曲折隐约,小说揭示了父子之间隐藏的分歧与困境,再现了主人公既渴望父亲关怀,又希望自己能够取代父亲、超越父亲的矛盾情感。  相似文献   

2.
有三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 有三只燕子你在房内捕捉 有三种信念你铭刻树上 有三条河流你的脚只伸出一只  相似文献   

3.
很显然,在海明威的众多作品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和马洛林的关系可以说是为父子困境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欢喜结局。但是,研究发现在圣地亚哥身上,海明威不断探索塑造一个他失去的父亲同时也是他自己没有能够履行的角色——他自己儿子的父亲。海明威与自己的父亲和儿子之间不明确的关系通过圣地亚哥在儿子和父亲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动态转换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丧钟为谁而鸣》副标题为"生死边缘的沉思录",是海明威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海明威有意或无意地对人类社会的混乱情形进行了深刻、形象的描绘,从而和其作品中自然界的和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对人类的混乱状态进行了否定。同时,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通过主人公乔丹对自然、爱情、亲情的真情体验来揭示人和自然、人和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种普遍的和谐状态,作者认为,这种和谐状态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颇有争议的作品 ,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全面肯定、全面否定和既有肯定也有否定。笔者认为 :《丧钟为谁而鸣》虽然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小说 ,但确实是一部文笔优美、内涵深刻、有价值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温情的时代,这是一个冷漠的时代。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这是一个无聊的时代。让我们睁大眼睛,看清镜中的影像吧!倒看望远镜:推远了谁?一头蓬松的乱发,一件开花的黑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作品,并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于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为其代表作之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研读这部作品,挖掘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海明威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安塞尔莫是海明威着力刻画的几乎完美的西班牙人形象。他有两个性格侧面:一个是行动的战斗者,另一个是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的作者与记者,而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上个世纪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人生、社会以及世界表现出了深深的迷茫之情。语言简练是海明威写作的风格与特点,像电报一样的文学作品,个性化的"冰山理论"叙事方法,象征手法灵活有效的运用,让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中西合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有着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的内涵,但海明威的死亡更侧重于死亡带给人的恐惧,人与死亡的较量以及对死亡的思索。他书中的死亡更多的是人为所造成的死亡,也是海明威对战争的控诉。死亡到最后似乎就是一场虚空,无论表现的多么崇高,换回的只不过只是一具死尸,别无他物。  相似文献   

11.
厄纳思特·海明威于一九六一年去世。自那时以来,人们对他的晚期作品又进行了广泛的评价。为海明威辩护的人说,一些外在的因素,诸如海明威晚期作品那近乎流行小说的特点,以及他矛盾的政治观点等,使得评论界的人士疏远了他,而这,实际上也就妨碍了他们去研究海明威在这些作品中所涉及的更为复杂的问题。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海明威晚期风格的那种摹拟、重复、以及故作深奥的特征显然使他后来所写的那些长、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2.
对于海明威1940年发表的反映西班牙内战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外评论界沸沸扬扬,为之赞美者数不胜数,为之叹息者也并非绝无仅有。赞美者说海明威在1936年秋到1939年春的西班牙内战中,由于“他分清了战争的性质,认识到人民的力量,迷惘和失望的情绪几乎一扫而尽”,因此,“《丧钟为谁而鸣》,是他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表现了群众的作用,并试图把主人公引上新的人生道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文学界一向以硬汉的形象著称,他的创作题材基本上都与战争和死亡息息相关,导致人们错误地认为海明威蔑视女性。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因此,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研读海明威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域出发,表达了主人公乔丹对自然、亲情和爱情的真切感受,极力主张人和人、男人和女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海明威认为,只有这种和谐状态才是我们人类真正需要的状态。这部作品,揭示了海明威不但不仇视女性,而是支持、同情女性,在某种意义上顺应了当时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对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略论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时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以下简称《丧钟》),在他整个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不仅因为他在这部作品中完成了思想上的早期过渡,放弃了早年信奉的虚无主义,对自身和社会树立了新的信心;而且还由于他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从西班牙战场上的拼死搏斗中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题材,并用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手法把它再现出来,在创作风格上进行大胆突破,愈益显示出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巨大魅力。 海明威这种独特的风格在《丧钟》里具体表现为运用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时空艺术手法,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结构形式。这部堪称海明威最宏伟的长篇巨制,其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七十几个小时);其活动空间极其狭小(除安德烈到戈尔兹总部送信外,仅限于游击队活动的圭达马的一个山谷的上部);其主要人物为数不多(只有一小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小说文本出发,研究了海明威写作《丧钟为谁而鸣》的动机。文章指出,小说是对西班牙内战的反思,探讨了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战争中的暴行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等问题。文章认为,小说总结的教训和体现的精神,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文学情感思想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惰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巴勃罗的性格、其性格转变及其性格转变的原因。在整个故事中,巴勃罗的性格经历了一次很大的转变。在进山以前他是一个勇敢、聪明、积极的斗士,而进山之后他变成一个狡猾、自私、消极的人。促成他的性格转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桂芝  杨旭 《考试周刊》2010,(35):27-28
现如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死亡也随处都在,比如局部战争、自然灾害、人正常的生老病死等所带来的死亡。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对死亡的描述,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战争小说作家,他的一生中面临着很多的死亡,他的作品是其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展现,因此对死亡的描写非常多。读者通过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男主人公们对待死亡的态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对待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早期惧怕死亡到后来直面死亡。对海明威死亡观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要惧怕生活中的死亡,要勇于直面死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丧钟为谁鸣》里两名女性——比拉尔和玛丽亚的性格特征,说明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矮化了男性。张扬了女性的权威、个性和能力。塑造了饱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民间信仰得以表达与传播的一种有效载体,而文学如何围绕民间信仰这一主体进行表述,从《闽都别记》和陈靖姑信仰的互为渗透与缠绕中可以得到一定的验证,这也是《闽都别记》存在至今的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