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斯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皮斯阿斯被判绞刑,将在某个法定的日子里被处死。皮斯阿斯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斯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斯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代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斯的朋友达蒙。达蒙进…  相似文献   

2.
在一片酷热难耐的沙漠中,一群难民正缓慢地向边境移动。一位虚弱的母亲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她抱着孩子找到一位神父,想把孩子托付给神父,因为她觉得自己已无法撑到边境。然而,神父断然拒绝了这位可怜母亲的要求,他说:“你自己的孩子,当然要由你自己负责,我无法代劳!”母亲万般无奈,只得抱起自己的孩子回到难民潮中。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虚弱的母亲抱着孩子,尾随难民潮一天又一天蹒跚前行,最后竟步行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边境。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护理照顾下,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都平安地活了下来。那位神父是充满智慧的,试想,如果当初神父满足了这位…  相似文献   

3.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此人参与了德军最新型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掌握着新型潜艇的绝密情报。在一次战争中,雷恩被盟军俘获。但盟军用尽了种种办法,就是无法让他开口说话。后来,盟军了解到,此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工作中绝不允许别人有半点差错,哪怕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他都会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非要分出个是非曲直。盟军针对他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套审讯方案。盟军每天审他,每次都要经过一间教室,里面有个老教授正在给学员讲解有关潜艇的知识,但错误百出。开始一两天,雷恩还忍受得了,只在教室的窗口稍微停了停,摇了…  相似文献   

4.
里根的鞋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小时候曾在一家制鞋店做一双鞋。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靯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他。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去店里取鞋的时候,里根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怎么会这样?”他感到纳闷。“等了你几天,你都拿不定主意,当然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决定啦。这就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作…  相似文献   

5.
八倍的辛劳     
美国女国务卿赖斯,其奋斗史颇有传奇色彩。短短二十年,她就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著名外交官员,奇迹般地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她简明扼要地说,因为我付出了“八倍的辛劳”。赖斯小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特别是在她生活的伯明翰,  相似文献   

6.
圣诞节的前夜,一家珠宝店快打烊的时候,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他在珠宝店里转悠,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终于,他的目光定格在一条镶有7颗钻石的手链上,对店员说:“小姐,请把这手链拿给我看一看。”那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是按他的请求拿出了手链,递给了他。“多少钱?”他懒洋洋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有一种规劝诗深含哲理,教人处世为人,劝人为善,促廉戒贪,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安徽省桐城县六尺巷就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史载,桐城张英,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因宅基地纠纷,写信给张英,请求他以京官的名义参与宅基地纠纷,不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信后,给家人写去这样一首劝解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这首规劝诗后,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地。叶家见张家退让,也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这条闻名遐迩的六尺巷。以诗词…  相似文献   

8.
陈茂榜是台湾当代著名企业家,他的讲演几乎折服了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记数字的本事超人一等,大凡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毫厘不差。而事实上,陈茂榜只有小学学历,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能够荣获名誉博士这样一个顶端学位,则只能凭持他的实力了。这个实力便是一辈子坚持每天晚上不间断的自修。陈茂榜十五岁辍学到一家书店当店员,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十二个小时。但是下班以后,读书就成了他唯一的享受,书店变成了他的书房,或坐或卧,任他遨游。日子一久,他养…  相似文献   

9.
秘诀     
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企业家,问:“您取得这样的成功,有什么秘诀吗?”企业家笑了笑,说了如下一番话:“上小学时,因为个子高,被班主任安排到最后一排。妈妈知道了,想去看看班主任,请他调调我的座位。我告诉妈妈:‘我的视力挺好的,坐在后边不碍事,后边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后边是  相似文献   

10.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四十倍。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缕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啊!给自己一缕光@潘喜东 @黄小平  相似文献   

11.
恶作剧     
侯涛 《班主任之友》2006,(10):58-58
一天,学生和一位教授一起散步。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了一双旧鞋子,估计这双鞋是属于在附近田间劳作的一个穷人的。学生转向教授说:“让我们给那人来个恶作剧吧——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到树丛后面,这样就可以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时的困惑表情。”“我年轻的朋友,”教授回答道,“我们绝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是因为你有钱,你或许可以通过那个穷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在每个鞋子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我们躲起来观察他发现这件事后的反应。”学生照做了,随后他们俩都躲进了旁边的树丛。那个穷人不一会儿就干完了活,穿过田间回…  相似文献   

12.
13.
我们要避免空洞苍白的说教,要让受教育者动情入心,就要让教育充满智慧。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笔者摸索出一个用富有智慧的故事启动学生成才内动力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学期开始,笔者都要让学生反复体会下面3个故事的深刻内涵。第一个故事:把你每天要干的6件重要的事罗列出来,并认真完成它有一位企业家,经营面临诸多困境,企业几近破产,他用了许多办法也没能使企业有起色。在万分苦恼中他想起了自己搞管理研究的教授朋友,便去找他咨询。教授听完他的诉苦后,给他开了一副“药方”,就是让他和他企业的每一个人,每天都把所要干的6件…  相似文献   

14.
15.
一个年轻人向父亲征求意见:“我想在咱们这条街上开店赚钱,得先准备些什么呢?”父亲想了想说:“你如果不想多赚钱,现在就可凭两间门面,摆上货柜、进些货物开张营业;如果你想多赚钱,就先得准备为这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做些什么。”年轻人问:“我先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品行、学业和前途,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班级德育工作需要智慧和方法,班主任德育工作应做到“四要”:严、新、活、细。  相似文献   

17.
二十分钟的晨会,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与良知的激发;从师生共同发展的角度来看,是视角的融合与内心的敞亮。晨会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次调查问卷,98%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很多故事又寓意深刻。如能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真人真事编成小故事,让故事“说话”,学生既不会感到乏味,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陈浩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外企工作。三年过去了,一起来的同事纷纷升职,而陈浩还在原地。他觉得主管故意压制了自己,一气之下辞了职,回到老家,帮当果农的父亲卖苹果。从家到镇上要走山路。陈浩拉着满满一车苹果,一路颠簸着来到了镇上。不到十分钟,就卖掉了大半车苹果。可是剩下的那小半车小苹果却怎么也卖不出去。第二天,陈浩故意把大苹果放在下面,把小苹果倒在上面。到了镇上,他惊奇地发现,原先放在下面的苹果不知何时全都“自动”跑到上面来了。难怪顾客总是能拿到大苹果呢。回到家后,陈浩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父亲。父亲告诉他说,车子在山路上…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大师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块钱换了酒喝下肚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有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起来。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地拿起笔补写昨天的日记: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卜劳恩来到小房…  相似文献   

20.
祈祷已结束     
菲利唐纳休是美国著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他对牧师素有成见,说他们为了出名不惜任何代价,唐纳休一生只夸过一个牧师。那是唐纳休当新闻记者时发生的事。有一次西弗吉尼亚发生了一起矿井坍塌事故,唐纳休与摄像师开车奔赴现场。严冬时节,天寒地冻,赶到矿区的时候,摄像机已经冻得无法运行了。他们只好把摄像机揣在怀里,等捂暖后再拍摄。与此同时,被困在井下的矿工的家人们也纷纷赶到现场。他们都是一些朴实厚道人,老人、妇女和孩子。满脸沧桑的牧师也赶到了,但他并没发表什么慷慨动人的演说,只是默默地和所有家属手挽手围成一圈,开始为生死未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