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艺术的理想主义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个时期是85美术运动的开端,很多参与过85美术运动的艺术家把那段时间多的表现在艺术文化领域,这种表现与其说是改革开放认识产物更不如说是长久文化禁忌忽然放开所导致的心理压抑的减轻和解脱。称为自己创作的黄金时代,80年代也成为唯一以"群体"和"运动"命名的艺术时代。群体和运动相当准确的体现了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那么到底这次运动是对西方艺术的一种盲从,还是对突破官方禁忌的一种创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先锋性到底是一种突破还是一种"炮灰精神"?中国当代美术运动中的艺术家们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现代艺术观念的组织,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与对艺术的探索使"人文热情"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文化领域,这种表现与其说是改革开放认识产物更不如说是长久文化禁忌忽然放开所导致的心理压抑的减轻和解脱。  相似文献   

2.
邹志高 《考试周刊》2011,(82):44-45
中国画元素对插花艺术的影响很大。插花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很多艺术家在插花艺术领域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画元素"神韵"、"气韵"、"境韵"、"乐韵"、"形韵"、"色韵"等在插花艺术中的表现,希望给读者、研究人员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具典型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形象并不等同于生活原形,这就是一种"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生活,更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本质,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艺术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种"距离",才塑造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而对创作主体来讲,这种"距离",就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李彬 《考试周刊》2010,(52):180-181
竞技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日益表现出特殊的形象性、审美性和情感性相结合的特征,并在审美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特点,而且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其艺术化审美形式将朝着"快"、"狠"、比赛悬殊缩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用人嗓发出的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民族声乐作品最贴近大众生活,最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所以其演唱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孟姜女》是民族声乐园地中的一支奇葩,通过对其演唱表现处理的了解,可以窥视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表现处理技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歌唱艺术是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沈德潜的"格调说"具有三重内涵:体制声律、艺术风貌和品第水准,这使他的"格调说"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色彩。不仅如此,沈德潜是在"温柔敦厚"诗教说的统摄下论述其"格调说"的,诗教说在诗人人品、诗歌内容、诗歌的表现方式等三个层面规定着"格调说"。除此之外,沈德潜的"格调说"还带有一定的新变色彩。  相似文献   

8.
马拉美在《一个牧神的午后》中通过梦境、乐境、语境三种艺术方式的合而为一,充分表现了他对诗歌"纯粹的本质"的刻意追求,显示了他捕捉的艺术之美是一种流动的、不确定的、转瞬即逝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9.
明代画家徐渭所开创的大写意花鸟画派对其之后四百余年的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作为《墨葡萄》。由于画中不追求对事物的完整真实再现,而用墨来表现情感和内心世界从而具有强烈的"表现"之情。蒙克的《呐喊》作为西方表现主义先驱的代表作也有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文章抽离出两者中的"表现"因素,从情感内部、时代外延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中西方艺术之共通点和差异处,从而论证两种处于不同艺术体系中的艺术作品的相似处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李想 《考试周刊》2011,(20):225-226
舞蹈是一门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它通过有韵律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舞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从其表现形式来说,"动"是舞蹈的核心。正因为如此,舞蹈教学中教师更偏重于对舞蹈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其实,在舞蹈艺术中,肢体动作只是一种表现手段,情感才是其要表现的本质。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要求舞蹈的动作标准和技术难度外,更要着力培养舞蹈者的情感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舞蹈艺术的灵魂,提高舞蹈的情感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表现的诗学"理论对主题具有生成作用,并不是孤立的外来现象。"表现的诗学"源出爱森斯坦诗学,同时与语义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读者反应批评等理论都有着系统密切的联系及区别。由"主题""象""文本"等的结构意义联系,将批评理论部分引入全面的技术实现的尝试。"表现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描述语言,具有足够抽象性来涵盖多种艺术结构,同时也有足够的特殊性来解释众多细节和技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儋州调声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民间方言区。是一种歌舞相结合的广场性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本文追溯儋州调声的历史由来民间,介绍其"调"与"声"的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及两者结合的艺术表现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玉红 《考试周刊》2010,(54):252-252
音乐素有"艺术之冠"的美誉,自人类诞生以来,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就深深占据着人们的心灵。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因此,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无论是对艺术素质还是文化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代对唐代碑志是否"谀墓",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谀墓"乃是碑志作为一种文体内容上所固有的特点。韩愈、柳宗元等唐代文人撰写碑志的态度是慎重的,对人物的叙写基本符合史传"实录"精神;虽然部分碑志对墓主有些不太过分的溢美之辞,但大多数墓志是"谀"而不"迂",更不滞于一端,表现出传记文学创作的独特艺术价值;唐代碑志是否"谀墓",需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墓主家人的心理、墓志铭的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对其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先生说:"画与诗,可以统一而非同一。"理解它,大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说画与诗是统一的,它应主要表现在艺术原理上诸如艺术追求、表现对象、创作过程等是统一的、一致的;说画与诗又非同一,它则体现在艺术表现包括艺术手段、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绘画艺术的创造前提与基础,艺术家通过"应目"对描绘对象进行心领神会,且深入观察其背后的人文风情、历史地理和民族精神,从而将画家所见及心中所想表现为艺术之美。陈白一作为湖南现代绘画艺术发展进程中一个代表性的领军人物,在其长期绘画艺术生涯中,注重"应目心会",创作出了大量体现生活美与劳动美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7.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由于音乐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直接表现形式,因此,作为生命表现的不同形态的艺术就不能不是趋向于音乐的。"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变幻、节奏的急缓、音色的明暗等奇妙地结合,完全是与天地宇宙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我们为什么不能以语言文学艺术、戏剧电影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18.
"模仿即再现"是前此学术界对"模仿说"的普遍认识,它表明人们总是习惯把古希腊的"模仿说"归结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进而将亚氏的观点简化为再现、典型等原则,却忽略了它自身内蕴的表现倾向。而实际上,"模仿说"作为古希腊时代的核心美学观念,包含了人们对文艺问题的最初理解。从它在西方美学中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原本具有的两种倾向,将有助于还原西方早期人们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对当下文化/艺术理论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在其哲学言述过程中,对艺术时有论及。他对艺术诸多问题的论述不仅涉及到艺术的一些重要问题,而且反映出冯友兰美学在学术立场上融合中西的价值取向,也构成其境界论的先导,表现在论艺术的"文"与"质"和艺术的功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文教资料》2012,(8):107-108
早在1950年,E·H·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艺术家绝不能画其所见。艺术作品中的肖像画是对人的状态和气质的表现,作品中对人物的肖像应有一种深刻的"认识的"理解力,而不应承载太多的"视觉的"因素,它是沉默的。即关于"视觉的"和"认识的"两个概念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