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下面介绍这种题型的几种形式。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例1.一个班分成3个小组去果园采摘桃子,第一个小组有8人,共摘了350个,第二小组有7人,共摘了250个,第三小组有10人,共摘了420个。问这三个小组平均每人摘了多少个?解析:桃子总数350+250+450=1050(个)总人数8+7+10=25(人)平均采摘数1050÷25=42(个)答:平均每人采摘了42个桃子。总结:对上面这种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其总数不难求得,解题时就是求出总量,然后除以份数,即得平均数: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二、加权平均数问题例2.五年级3个班期末数学考…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一)”例2编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这样编排促使我们教师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要有新的思考。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相似文献   

3.
四、应用题     
[知识导序 ]应用题一般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典型应用题归一应用题求平均数应用题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 )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分数(百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 (百 )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  求这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特点、规律、方法[知识导练 ](一 )简单应用题●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 ,各种应用题都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由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组成 ,且两个条件都已明确给出。其基本数量关系如下 :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先分析题里的已知…  相似文献   

4.
“求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将这一内容分别安排在四五两个年级进行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学“求平均数”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思路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还应做到“四要”。一、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平均数”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接受,他们往往会把求出的平均数与通常意义下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数量相混淆,当求出诸如“平均每户有2.5人”,“平均每人植树3.5棵”等答案的时候,往往会对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在确认计算结果是正确无误的情况下,会…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在各种教材或教学辅导书中把小学数学中的典型应用题分成了平均数问题、行程问题、植树问题等几大类,也对这些典型应用题采用了非常精炼的公式来呈现。但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在这些典型应用题的公式应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公式容易混淆、公式记不熟练等等。本文针对其中的植树问题进行探讨。一、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所谓植树问题,是在一条线路上按相等距离植树,线路长、树的棵数及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这三者  相似文献   

6.
数量间的关系一定 ,或利用明显的特殊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 ,称为典型应用题。典型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重点 ,又是了难点。那么 ,如何突破这个难关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模式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模式训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典型应用题的特殊类型 ,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 ,列出算式进行求解的训练。一、求平均数应用题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相对应的份数 ,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的典型应用题 ,叫做求平均数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结构模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例1 :一个工程队头两天每天修路8小时 ,每小时修路9米 ,…  相似文献   

7.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要内容。通过期末复习,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一、抓基础,强化数量关系 1.思考:什么叫平均数?要求平均数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平均数? 2.口头列式,并说出依据的数量关系。①一块8亩的麦田,共收麦子1600千克,平均每亩收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8.
【教材反思】原通用教材中 ,“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 ,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平均数” ,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部分内容被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 ,这一变化促使我们对“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众所周知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统计性、代表性的特征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随机…  相似文献   

9.
《两步应用题》的教学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学习三、四步应用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学例1又是学生学习两步应用题的第一步。例1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难点是找中间问题。 一、导入新课,运用迁移规律 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掌握,它是解两步应用题的基础。先将教材的例1改成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作为准备题:(1)新华小学前年植树125棵,去年植树146棵,前年和去年共植树多少棵?(2)新华小学前年和去年共植树271棵,今年植树的棵  相似文献   

10.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一.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分三次出现,六年制第三册先学等分除法问题,是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础;第六册和第九册分别学习简单平均数与稍复杂平均数应用题,它们是等分除法应用题的发展和深化.教学简单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生建立平均数概念、掌握数量关系的关键阶段,必须切实学好.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在表内乘法中开始安排了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第33页例9: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相似文献   

12.
平均数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整个小学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统计知识的视角看平均数,它是一种重要的统计量数。然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问里,平均数常被看作一种典型应用题进行教学,通常认为它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认为算理算法就是“已知几个数,在其总和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本课时内容是在以前学过的“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教学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大都在整数范围内),为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大都在引进小数后)奠定基础。从教改的趋势看,它倾向于把平均数应用题与统计初步知识结合起来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总数÷总份数=平均数。例如:小华在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2分,常识得了98分。语文、数学、常识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系统的、科学的、严谨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一厢情愿地为学生总结了许多条文,并将其作为经验不断地强加给学生.在这严谨、科学的背后,教师如此教学是不是"吃力不讨好"呢? 教学片断一:"求两个数差多少"的应用题 师出示情景图:一班植树13棵,二班植树9棵,一班比二班多植树多少棵?(学生读题) 师:同学们会列式吗?自己试试看.(生列式为13-9=4,师板书)真棒!那么,式子中的13表示什么? 生:13表示一班植树13棵. 师:9又表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教学集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十分积极的作用。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起始,在整个应用题教学中起基础作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精选了求总和、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平均分、包含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倍”、求“一倍数”、求剩余、求相差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11种基本数量关系作为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把简单应用题教学安排在第一到第六册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下列是两位教师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一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断:A教师的设计一、1.出示第一题:五年级一班分两组植树,第一组植了150棵,第二组植了180棵,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2.学生试做。二、1.出示第二题:五年级一班分两组植树,第一组18人共植树43棵,第二组22人共植树77棵,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旧知,以旧带新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之前,先复习关于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关系的基本应用题。例如:一台碾米机4小时碾米9600斤,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要求每份数,即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就是要把总数9600斤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即9600÷4=2400(斤),让学生明确:每份数二总数。份数。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补充条件和问题:1、少先队员一人植树,一共植40棵,平均每人值多少棵?人王明小朋友3天做数学题,平均每天做多少道题?3、东在生产队有7亩早…  相似文献   

19.
平均数是统计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小学阶段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分两次学习,第一次是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次是第十册第一单元,并且将“求平均数”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本节教材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深入学习根据搜集的数据求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打好基础。因此,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通用五年制五册中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第一次出现的典型应用题。这种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同于等分除法。等分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它的一份是多少,平均数问题却是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它含有取多补少的思想在内,这比等分除法问题要抽象一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