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值取向”,即在教学过程中,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而“独特体验”,就是学生个体在实践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内在情感活动及体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开启发散思维的问题后,由于个人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唯恐抹杀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方旭 《四川教育》2004,(10):42-42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一文。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生: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生:你上当了,百兽怕的是你。生:我想对狐狸说一句话。师:哦,想说什么?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师:(一愣,片刻后露出笑容)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生:(马上举手)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生: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该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该教师注意了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把眼光放在了“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上,却忽略了让学生从质的方面理解“狐假虎威”一词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4.
“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有一段这样的原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段简要的描述,存在以下几个逻辑关系:1.因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材料的反映自然是多元化的;2.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多方面熏陶感染;3.因为课堂出现多元化的独特体验,所以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的独特体验,却漠视文本而曲解误读,游离文本而随意生发,全然不顾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和它自身包含着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作理性思考,进而探讨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内涵、价值引导、引进资源、异中求同、与时俱进等的种种独特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惯用语,加上对“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片面理解,于是乎,教师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牵强附会、似是而非的“独特”体验,不置可否、不敢“妄言”,进而“不明事理”、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新标准以来,有些教师的课堂打着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旗帜,喊着鼓励求异创新的口号,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教师不敢否认,不敢对学生说“不”。这样完全忽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对新课标内涵的片面理解,是对语文教育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为什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究竟如何调和“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矛盾,使天平的两端达到平衡呢?  相似文献   

9.
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矛盾之一。本文在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认为学生独特体验应建立在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这需要教师的灵心、慧眼,更需要教师通过平等对话、争议思辩等策略引导学生走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建国 《现代教学》2011,(12):60-6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或是将文本的价值取向强势灌输给学生,或是过度尊重学生的教材解读与独特体验,导致出现偏离文本价值取向或是曲解文本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应对文本价值取向与主体独特体验的冲突。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应对策略,以下选取几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上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宽松、开放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给了  相似文献   

12.
所谓“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所建构的意义。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是一种人文关注、人性关爱,是理解的宽容。换句话说,课堂教学要重视并认真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吸取文本的人文内涵、体味其思想感情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相似文献   

13.
武宪 《文学教育(上)》2008,(2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词语,这两者并不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体验。一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发表看法;三是尊重学生的多元看法,提升学生的认识知程度。  相似文献   

15.
辩论赛情况简介不久前,浙江省工程学院多媒体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由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拱墅区首届小学语文名师论坛在这里举行。主题辩论赛包括辩论、互动交流、专家点评三项内容。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承办了这次活动。辩题:正方:语文教学首先必须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反方:语文教学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参赛选手:正方一辩: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李莉正方二辩: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刘黎明正方三辩:杭州市拱墅区进修学校魏旋正方四辩:杭州市半山路实验小学陆霞反方一辩:杭州市建新小学潘克玉反方二辩:杭州市杨家门小学李琛反…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有些教师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时,对《课程标准》“注重体验”理解片面,曲解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内涵,将阅读感悟的多元化误认为可以脱离文本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因而,有的教师课堂上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迎合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却丢掉了文本赋予的价值取向。这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独特感受”是大相径庭的。案例1:据某地调查,反映某班有七成的学生认为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过时。在他们眼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而且“形象不够潇洒”。显然,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父子朴实而浓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只要认真地研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体验”一词,在文中先后出现了15次,与其基本同义的“感受”一词,出现13次,尤其是在《课标》的每一部分均有重要表述,可见《课标》对学生独特体验的高度重视。“独特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中各种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一时间,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多声部合奏曲。比如《亡羊补牢》既可以被解读为追悔已晚,也可以理解成为时未迟;《落花生》中,花生那朴实无华未必是理想的人生,石榴、桃子才是既好看又实用,才是尽善尽美——诸如此类的现象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阅渎教学就解开了镣铐跳舞,各种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层出小穷,繁花落地。一时间,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多声部合奏曲。因此,很多老师对于阅读教学.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更能尊重异端,容纳叛逆。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被解读为追悔已晚,也可以理解为为时未迟;《落花生》中,花生的朴实无华未必是理想的人生,石榴、桃子才是既好看又实用.尽善尽美——诸如此类现象精彩纷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这句话中强调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重要的,它是教材的核心与灵魂,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