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月12日,星期天。上午9时,无锡市西门大街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出殡车队:哀乐高奏,警车开道,摩托护送,录相拍照。公用的大客车、面包车、小轿车共18辆首尾相接,缓缓前行。过路群众纷纷驻足  相似文献   

2.
我是广播新闻工作者,长期在基层广播台、站从事编采工作。我感到在搞协商对话、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广播,特别是基层广播,比较其它宣传工具有着不可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们搞批评报道,一般采用“零打碎敲”的办法,这适用于问题单一、事实清楚、涉及面窄的问题。而对于党风建设、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不良现象,再用那种打一枪换一个目标的办法,重视了问题的暴露,却忽视了问题的解决进程。待到一定的时机,问题便重新抬头,甚至更为严重。因此,对一些具有普遍而典型意义的问题,我们需要变“零打碎敲”的方法为“连续作战”的形式,在第一篇批评稿子发出去以后,抓住不放,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报道,短期内形成舆论强势,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5.
高祥森 《青年记者》2003,(10):24-25
一篇也许并不显眼的批评报道,也许就在刚发出的当天,就有人闹上门来,如果协调不好,写报道的记者还得面临官司缠身的尴尬,甚至落到官司打输、名誉受损的境地。批评报道真那么可怕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批评报道,我们可以试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  相似文献   

6.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  相似文献   

7.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题目来看是对立的,但从内容上看,所引论点、论据却基本相同,只是各自作了不同的发挥。前者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问题就出在没有注意上述三个“分开”。  相似文献   

8.
提出深度批评报道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复杂.深度批语报道不仅要回答错误发生在何时、何地、是何人犯了何种错误,更要回答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失误,其深层次的原因何在?正是因为这五个“W”,常常受到新闻事实本身的复杂性、新闻背景的复杂性以及记者本身的局限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局限,使深度报道进行不下去,即使写出来,也可能种种原因不能公开发表.结合我自己的采编实践,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9.
重要职责 义不容辞 报纸一定要有一点批评,而且应该是有影响的批评,这是党报及党报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又是党和政府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张党报如果没有批评,就显得平淡,没有波澜,没有棱角。作为党报,对社会经济工作和生活中玩忽职守、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的官僚主义,对造成人  相似文献   

10.
先要明确的是,批评报道的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有限度、受限制的自由。这种限度和限制,有些源于合理、积极的正面约束,有些则来自消极、负面的阻碍和干扰,两者共同决定了批评报道运作中的自由空间与边界。本文仅就批评报道的自由问题释说一二,至于这种自由的限度和边界,则需另文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0月16日《新疆日报》三版头题刊登了本台记者梁松采写的一篇通讯。这篇通讯报道了3月4日一辆汽车在乌伊公路上遭遇车祸,酿成两人死亡、四人重伤的惨剧后,乘车路过现场的石河子市供销社土产公司四名领导干部下车看了看,却丢下伤员驱车而去。记者批评了这种见死不救的错误行为。见死不救的既成事实已经令人气愤,更使人难以容忍的是,见死不救者竟采取种种卑劣手段,阻挠批评报道的发表。  相似文献   

12.
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敢讲真话,要对党和人民负责。有了这种思想和信念,就会不怕担风险,敢于冒风险,从而写出高质量和有价值的报道来。我是《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曾担任耀县水泥厂《水泥报人总编辑。1994年,我写的《法律怎能苍白无力?》(刊登于1994年4月8日《中国建材报》一版头条),说出了企业和厂长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了《中国建材报》为时半年的反“三乱”系列报道,并得到朱港基副总理和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的肯定和支持。我本人虽遭打击报复,心理压力不堪重负,但我至今无悔。当前企业处于…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鲜火腿遭遇污染》即“敌敌畏火腿”的报道。关注的是经济生活中的食品卫生.质量问题.所揭示的问题在当时的该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但“金华火腿”并没有因新闻媒体的曝光像有的企业那样倒下,却在市场中得以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胡广清 《现代传播》2003,(5):134-135
一、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一般靠新闻栏目 (频道 )、新闻评论性专栏和社教类专栏来实施。例如 ,中央电视台是靠《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新闻频道的各个栏目以及《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社会经纬》等栏目来实现舆论监督。仅就《焦点访谈》来说每天都要收到 2 0 0 0多封反映问题的群众来信、接到 10 0 0多个举报电话 (以上数据《焦点访谈》记者已证实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所需要的“点子” ,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 :能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地方报的批评报道--"问题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奇 《新闻记者》2004,(10):64-64
端出问题 侧面批评 报纸开展批评难,地方报开展批评更难。这大概是当前新闻界的一个共同结论。地方报的社址就在市区城内,许多单位距报社近得像邻居一样,若要批评他们,谈何容易。由此,我们报上批评稿件曾一度中断。 然而,作为地市一级党报,不搞批评显然不行。我们的报纸便改变批评方式,改过去的正面批评为侧面揭  相似文献   

17.
小王是刚分来我们报社当记者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很崇拜鲁迅,十分爱读鲁迅的文章,同时练得一手犀利的好文笔,在当地颇有名气。近日我省一家单位与外商合资办厂。可这家单位刚接到外商的投资,几名主事领导就到省里一家最豪华的餐厅大吃大喝。小王知道后非常气愤,当即写了篇批评稿。稿子登出后,指责、扯皮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从有关部门打来编辑部,弄得大家招架不住。于是,总编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 一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很正确而偏偏又受到批评,心情是难以平静的。小王想不通,决定找总编评理。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对话。 小王:你对鲁迅评价如何? 总编: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文章和人一样得到了人民的肯定。 小王:我们可不可以向他学习? 总编:不仅可以向他学习,而且应该向他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他的硬骨头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小王:难道不应该象鲁迅那样揭露黑暗?  相似文献   

18.
孝感大蒜市场车霸、路霸横行,管理混乱的局面终于得到了解决.说起这件事,广大蒜农及孝感日报的热心读者无不称赞报纸秉公直言,为人民办了件好事.作为这次报道的直接参与者,我们认为,报道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在于正确决策和精心组织.3月初,本报记者冯一在一次采访中听说孝感城东年吞吐量1亿公斤以上的翟家湾市场车霸横行无忌,敲诈勒索,少则300元,多则2000元.车经孝感沿途,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沿途设卡乱收费、乱罚款,严重阻碍了孝感大蒜的外运.记者回到编辑部,及时向领导作了汇报.社长、总编、编委会其他成员立即进行商讨,统一认识后便立即行动.考虑到报道的客观公正及问题解决的难度,决定采用“实录”的形式,并用连续报道的形式报道事态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严重失实,引起了新闻行业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热议.两者失实的原因中,与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有关的,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出名,获得所谓的"轰动效应",以便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谋取"-席之地",不惜铤而走险,造假新闻,二是为了钱财,站在出钱的当事人一边,在两者的采写上偏听偏信,以偏概全,甚至有的以此对当事人进行勒索.  相似文献   

20.
批评报道历来是新闻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如何搞好批评报道,对于落实江泽民最近提出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指示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