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时许多大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但—些大学生的焦虑却过了头,成天都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匕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2.
韦思怡 《教师》2023,(7):111-113
为了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就业焦虑之间的关系及职业延迟满足、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文章作者采用就业焦虑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及Bootstrap方法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和调节效应检验程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延迟满足在大学生就业焦虑和核心自我评价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5%,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提高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职业延迟满足水平,向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3.
刍议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如紧张、焦虑,烦躁、郁闷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扩招速度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研究面对当前的新情况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职业期望、应对方式、就业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山西省16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就业焦虑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就业焦虑存在年级差异;职业期望在应对方式与就业焦虑间起调节作用。根据这一结果,本文提出应从两个方面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完善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加强大学生自身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就业焦虑现象,且持续时间、焦虑程度有所不同。为了提前适应择业就业,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兼职以期调整自己的状态,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采用SPSS22.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主要来自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大学生兼职与就业焦虑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体、学校和社会等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缓解其就业焦虑。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择业期焦虑水平的调查,侧重考察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出现一定群体性焦虑,女大学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其焦虑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不利于女生就业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职业价值观、认知风格、情绪管理模式、就业期望值、职业选择、生理和体质特征等内在因素。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焦虑,同时提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焦虑既是社会整体就业压力激增的综合反映,也是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有大学生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寓就业焦虑疏导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焦虑的正确疏导和引导,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职业竞争,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倍感温暖 充满希望 努力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位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最近一直在为学生就业操心,担心同学们找不到工作,影响到家长的情绪和社会稳定,我是在焦虑中度日.最近我看到了希望,感到党和政府及各部门在通力合作,力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就业困境与突围之道: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分析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困境,自我效能感因其对职业决策、求职与就业的重要影响而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突围路径。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自我效能感仍较为欠缺,在职业决策时目标模糊,对职业和自我认知不清,求职过程中悲观、焦虑情绪明显,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普遍,入职后,角色转换困难,产生自我否定。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高校可通过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获得直接的成功体验;通过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同龄人的参照作用和职场人士的信息提供作用让大学生获得替代经验;针对就业歧视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效能感的不足,进行言语说服,树立大学生的就业信心;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升其情绪智力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吉林市高校的34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年级、是否落实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行为应对有显著影响;父亲职业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应对有显著影响。(2)大学生就业的认知应对、行为应对、总的应对方式与就业困难、追求完美、能力、目标不明确、焦虑恐惧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就业的情绪应对与就业困难、追求完美、能力、焦虑恐惧存在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就业方式与焦虑自评总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从认知应对、情绪应对和行为应对三方面改善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希望对学者进一步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应对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水平与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时效性"和"不可控性"以及"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焦虑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不可控性"以及"职业自我认识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抑郁水平者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是影响其就业风险认知的重要情绪变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前人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授课经验,探讨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成因,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命教育中寻求缓解就业焦虑的策略,以期在课堂教学中调适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3.
梁建美 《文教资料》2013,(25):123-124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焦虑、自卑、浮躁、依赖、盲目等不良就业心态,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需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就业指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促使其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4.
当前部分大学生因为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对职业世界缺少认知,自身职业定位不清,导致择业时比较迷惘,进而出现焦虑情绪.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一例职业规划指导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有效方式,对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精细化以及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已成为当下心理学研究热点。文章利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上海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焦虑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就业 焦虑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非自身因素。自身因素中,知识储备、能力欠缺和学校辅导对大学生焦虑程度起正向影响,学校名气对焦虑程度起负向影响;非自身因素中,同龄竞争和就业形势对上 海市大学生就业焦虑程度均起正向影响;相较于自身因素,非自身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焦虑影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找到适宜职业并保持和持续发展相关职业能力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依据大学生就业活动的过程,可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归纳为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获取能力、职业保持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据此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是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也造成了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承担着不同于其他领域的责任。本文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说明职业指导工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蕙 《学周刊C版》2014,(10):40-41
大学生就业是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也造成了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承担着不同于其他领域的责任。本文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说明职业指导工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概念的理解,把握就业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胜任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分析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冲突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就业心理素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从众心理和矛盾心理。并对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学自身因素进行挖掘,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